隨著傳統產業、傳統技術的日益成熟和市場競爭的國際化,各國企業都把技術積累和技術創新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技術創新不僅決定著企業經營能力和服務水平,而且影響著企業在競爭中的地位。成功的技術創新足以使困境企業擺脫危機,也足以使好的企業奠定更為穩固的市場地位。
現代企業技術創新主要是圍繞著高技術領域進行的,為了在困難性很大的高技術創新上贏得主動和取得成功,近年來,西方企業紛紛反思技術路線的選擇、專業技術與基礎技術的關系、新產品創新對業務范圍的影響以及內部創新與合作創新各自的優缺點等重要的問題。
在這些反思和總結的基礎上,西方企業重新確定了技術創新的選題、創新方式、創新策略等。這些新變化反映了當今技術創新的新走向,從中我們可以窺見西方企業技術創新的思路和有益的經驗。
西方企業技術創新思路
首選值得借鑒的經驗是技術創新與企業的經營領域相互適應。
技術創新通常會對企業的業務范圍產生較大的影響,正確處理技術創新與經營領域之間的關系是西方企業十分重視的問題之一。經營領域和業務范圍決定著企業的市場立足點,決定著企業的經營方向,技術創新與此有密切關系。一般而言,技術創新會伴隨著新產品的出現,新產品的批量生產會導致企業業務結構的變化,特別是當這種新產品在獲得商業成功之后,企業經營領域將面臨重大調整。
鑒于技術創新對企業市場構成的重大影響,西方企業在技術創新時一般會慎重地考慮企業自身的業務領域,通常他們偏重在自己經營的業務范圍內選擇技術創新的課題,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保持技術創新方向的正確性,防止偏離企業的經營方向。換言之,技術創新不是自發性的,而是服從于企業整體經營戰略的。偏離企業經營方向的技術創新一般是企業不熟悉的領域,難以發揮自身的優勢,這種技術創新通常也需要較大的投入,創新費用和創新風險也是企業難以承受的。
西方企業在技術創新中,不失時機的擴展新業務,實行多角化經營或從缺乏前途的傳統行業中轉換出來。例如,日本兄弟工業公司原來是家著名的縫紉機制造企業,但是現在很少有人這樣認為,該公司與東京重機工業公司利用原有技術基礎大力創新相關技術,結果大舉進入打字機和印刷機等新興行業。
其次是加速技術創新的國際移動和國際合作。
近年來,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技術市場向全球化方向擴展,其中有三大因素助長了新技術的國際移動:第一,從全球看,顧客價值雖呈現多樣化,但是,由于區域經濟和區域市場的日益緊密聯結,地區市場仍然呈現需求的相似性。這種同質市場的存在為新技術的國際移動提供了可能性;第二,為了適應地區市場需求相似性的特點,很多企業紛紛采取以國際市場為對象的新技術創新戰略;第三,現代技術創新很多是以應用新材料為對象的,但是原材料主要集中在發展中國家,需要者則集中在發達國家。
這樣,以原材料為基礎的技術創新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新產品很難在一國中完成從生產到消費的全過程。這就促使西方企業考慮從生產到消費的整個物流周期,并以世界規模加速技術和信息的國際流動。
為了順應技術創新環境的變化,西方企業在技術創新上均謀求產品和市場的擴延,以此來擴大自身的技術領域。但是,由于企業自身經營資源的限制,為了實現上述戰略,西方企業在技術創新上加速了國際合作的步伐。
再次值得借鑒的經驗是西方國家企業重視產品技術與制造技術的相互依存。
從企業的角度看,技術包括產品創新技術和制造技術。前者是指提出構思和創新產品的能力,后者是指基于該構思規模制造品質優良、價格低廉的產品的能力。這兩者有效的相互依存是企業贏得市場競爭的關鍵所在。
過去一段時間內,西方企業偏重于產品創新能力,許多產品由于制造技術不配套以至于給企業帶來了很多問題。
保持產品技術與制造技術的相關聯可以采取很多種手法,在鋼鐵行業,日本公司擁有雄厚的產品技術,同時也經常會發展新的制造技術并對產品技術進行改良。兩種技術的關聯可以突破企業、行業、甚至國界。在計算機領域,美國企業通常創新軟件,而硬件則由日本企業創新和生產,最后由美國企業形成產品,這種情形是很常見的。
另外推進技術轉移的資本化也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以前,某種技術一旦出現,人們并不著眼于把該技術以產出的形式在技術市場上轉移,而是根據產品的需要,獲得產品技術和制造技術的專利和許可權。但是,近年來,隨著技術貿易收支的改善,技術像產品一樣開始了市場貿易。技術被認為是能夠在市場上銷售的資源,尤其是以成套設備的制造技術為代表,往往以產品或技術知識的形式發生技術貿易。
近年來,技術轉移的資本化在西方企業技術創新中十分明顯。得克撒斯儀表公司在日本強化半導體生產,杜幫公司強化日本分公司的研究陣容和生產基地等等事例都是伴隨著資本化的技術國際轉移。
最后是加強技術競爭和技術協調的平衡。
近年來,技術競爭日益激烈,以前一項新技術至少在標準化之后才能上市,在標準化之前又可以創新許多基本技術。但是,現在卻很難做到這一點。一項代表性的技術在產品化之前與其他創新當事者或關聯企業相互協調,然后推向市場的做法已越來越少,因為所有的企業都認識到不盡快地產業化,新技術的優勢很快會消失殆盡。
針對技術競爭的日益加劇,西方企業認識到擁有應付環境變化的各種技術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創新技術又面臨著高風險。為了避免重復創新、重復投資,降低技術創新成本,很多企業正逐步地跨越企業或行業本身的限制,與擁有不同技術的其他企業發展技術交流。當企業追求的技術在同行業者中難以尋求時,不惜與競爭對手進行必要的技術合作。
這些做法表明,西方企業認識到通過技術競爭和技術合作的相互平衡,彼此可以共存共榮,避免風險和實現技術互補。
我國企業致力于自主創新的若干產業方向
基于以上經驗,我國企業在進行自主創新的活動中,應該做出符合自身情況的正確選擇。
從產業歸屬上看,高技術主要存在于兩大產業上,其一是以計算機、通信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其二是以鋼鐵、機械等為代表的傳統產業。新興產業通常以產業創新與產品創新為主。傳統產業的高技術是指對傳統工藝、設備、生產方式等的革新。
但是上述兩種產業視點在高技術發展戰略中是遠遠不夠的,實際上存在另一種產業視點,它既不屬于新興產業也不屬于傳統產業,處在兩種產業之間并具有兩種產業的屬性。這種產業與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有著密切關系,是高技術發展的活躍領域,近年來,西方企業很重視在這類產業中發展高技術,目前致力于高技術發展的產業方向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時間節約型產業。
隨著經濟不斷的發展,人力資本的價值日益增長,高工資化是西方發達國家面臨的重要問題,高工資化導致企業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下降。高工資化意味著時間價值的提高,不僅工作時間價值提高,而且消費時間的價值也在提高。企業爭取單位工作時間成本的降低,消費者則爭取單位消費時間成本的降低,可見,那些能夠節約單位時間成本的產品將受到市場的歡迎。
如果能提高單位時間顧客的滿足度必將成為企業新的增長點。單位時間價值的提高或成本的下降必須借助于技術創新,國外敏捷制造、準時生產和快速物流等生產和經營技術的大力發展于此有密切關系。
其次是“中場產業”。
所謂“中場產業”是指介于組裝工業與原材料工業之間,提供高功能材料和高性能零部件等中間產品的產業群。中場產業的興起與西方國家加工裝配產業的衰退有直接關系。中場產業技術創新十分活躍,屬于高附加價值產業。中場產業以創新、生產中間產品為主,其品種規格繁多,批量不大,通常以中小企業為主,大企業為數不多,企業規模一般在幾十人到幾百人。近年來,裝配產業成型產品技術趨向成熟,工業技術創新集中到零部件、半成品上。而在傳統的以裝配為核心的產業體系中,組裝企業的附加值高,而生產零部件的企業獲利較小。
再次是一次性便利產品產業。
人口高齡化和熟練服務人員的缺乏是各國面臨的普遍問題,最新人口抽樣調查表明,我國人口老齡化態勢已經形成。一次性產品在解決高齡人口護理和應付緊急情況等方面發揮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一次性產品和便利性產品的創新、生產、銷售和廢物處理的全環節都需要技術想創新,而且由此發展的高技術不在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