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北京人民大會堂里,包括國家發改委、教育部和科技部等在內的17個中央部門,啟動了“節能減排全民行動”的儀式。在這個儀式上,幾位高級官員以不多見的動情口吻,一再說明節能減排形勢和任務的嚴峻性與緊迫性。同時,該全民行動被分解為9個專項行動。由此,一個全國性的、全民參與的主題宣傳活動帷幕拉開。
這個行動計劃,成為中國正在打響的一場全民戰爭的組成部分。這場戰爭的目的,旨在遏制日益惡化的環境問題,旨在落實節能減排的既定目標,旨在跑贏經濟發展因環境惡化而“垮掉”的最后期限。
中國的環境污染形勢究竟有多嚴峻,中國的節能減排任務究竟有多沉重——這些問題,現實地擺在政府決策者面前,也擺在全體國人面前。在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看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方式依舊粗放,中國在資源、環境方面付出的代價實在“過大”。一位美國學者最近則在著名的《外交》雜志上撰文,認為中國環境的長期透支或將導致一場退步的“大躍進”,結果更將導致中國經濟因環境惡化而被拖垮。
這位美國學者的觀點聽起來似乎令人有些驚聳。盡管其屬一家之言,但終究是警世之語,值得中國政府與民眾一聽。當然,對于當前環境形勢的基本面,中國政府已有較為明確的判斷。今年以來,中央政府就節能減排問題一再發出攻擊戰的號令,可見一斑。
根據“十一五”規劃提出的目標,到2010年,全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的約束性指標則是減少10%。顯然,實現 “十一五”規劃提出的目標不是一件容易事。在過去的2006年,無論是節能降耗,還是污染減排,這兩個約束性指標均未完成。今年1~5月,GDP增速為10%,相比之下,高耗能、高污染產業增速則達20%。這就是說,一方面,政府把節能減排當作一件極其重要的工作來抓,另一方面,相關數據顯示出的卻是工作進展的不盡如人意,有時甚至是舉步維艱,難以前行。
在中央政府的層面,無論是對于環境問題的深刻認識與付出的努力,都是值得一書的。國務院就多次舉行專門會議,討論節能減排問題。為推進節能減排,政府相繼采取了一系列行政、經濟、財稅等手段,共同作用于此。前些時候,中央甚至首次富含深意地提出,做好節能減排工作是“對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的考驗”,以此倒逼一些地方政府和污染企業改善其作為。
如今,這場戰爭在尋找新的突破點。這一次,戰役的指揮者把每一個普通民眾都當成了士兵。說到底,環境的污染問題不僅和政府相關,和企業相關,也和每個民眾相關。節能減排也不僅僅是企業的事情,亦是每個公民的分內事。政府號召全民參與到與破壞環境行為的戰爭中,不是無奈之舉。而民眾對環境與能源的珍惜,也不能算是替政府分憂,而是自身必須守住的底線。政府動用行政的、財稅的手段,固然可以影響人們的習慣和作為,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節能的意識若化為民眾的自覺行為,效果將更為明顯。
顯然,全民對于節能減排的參與,意義是明顯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全民行動并不能僅成為一場運動,基于中國環境問題的嚴峻性,這場戰爭注定也是長期的。對于習慣于宏大敘事的國人而言,在節能減排的工作中,更多強調重視細節的、水滴石穿的精神不無必要。另外,“節能減排全民行動”也不應是孤立的行動,當與其他舉措——包括財稅手段、政績考核體系的改革等共同發力。如此,節能減排攻堅戰的能量得以迅速增強。
進而言之,這場全民行動也不僅是宣傳式或者號召式的。在一個日益走向成熟的公民社會里,單從政府-民眾的簡單結構出發,在政府與民眾之間作二元互動,結果往往并不理想。這不是說,民眾一定就不愿意響應政府的倡議,而是政府在直接作為之外,當更多利用環保領域NGO的力量。應當承認,目前NGO的發育狀況不算很好,這將影響政府在追求社會進步方面的努力成效。
環保NGO主張環境友好,這與政府選擇方向一致。在節能減排這場戰爭中,環保NGO作為專業組織,不僅是環境問題的關注者、研究者,更是保護環境的行動者。由于NGO發育于民間,其自身能量以及與民眾互動的能力,都不應被忽視。在政府主導的節能減排攻堅戰中,NGO可以成為很好的“配角”。事實上,有些時候,在具體的保護環境行動中,NGO還可以成為行動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