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電子產業發展中,有人曾批評“政府職能失靈”,認為國家政策的介入還不夠深入,建議國家成立一個專門機構來推進汽車電子的發展,從戰略高度來加強宏觀調控,集中人力、財力進行汽車電子產品的研究、開發、新技術引進,避免重復浪費。
為推動我國汽車電子產業發展,國家信息產業部已將汽車電子產業發展作為今后的工作重點,并與國家發改委進行聯合調研,準備出臺《中國汽車電子產業規劃》,為相關企業提供一個良好的政策空間,積極支持相關產品的研發和生產。地方各級政府目前規劃的汽車電子產業基地建設,可以說是為以后的“分疆占地”打基礎。然而,從目前汽車電子研發實力來看,地方政府的基地建設熱潮,極有可能造成技術重復研究、投資浪費,耗費大量的人、財、物卻形成不了產業回報。
一方面,由于我國的汽車工業本身的外資技術引進,導致了產品技術選擇權的旁落,汽車電子產品的配套也控制在外方手中。盡管目前國內涉足汽車電子的企業眾多,但多數從事的是附加值低的產品生產,如汽車音響、車載電話等門檻低的領域,而在底盤電子控制系統、動力傳動系統、車身電子系統等利潤空間較大的領域里,都是國外廠商把持著絕對的市場份額。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趙英研究員說,我國生產的許多汽車電子產品可靠性、耐久性達不到整車生產廠家的技術要求,技術水平也比較低,跨國公司依然是我國汽車工業新技術的主要來源。
另一方面,目前的汽車電子產業基地基本上是企業辦公地,而且主要是靠外資企業的進駐而推動。作為地方政府而言,這能帶來本地區的經濟發展,能解決就業壓力,還能得到政績,何樂而不為呢?然而,從根本上來講,這是一種低水平的產業基地重復建設,對于我國的汽車產業和汽車電子產業能起到的促進作用微乎其微。
在汽車電子產業發展中,有專家呼吁,國家要鼓勵有條件、有實力的企業進行跨國并購,以獲取相應的技術介入汽車電子領域。國家應實施汽車電子產業化專項,同時把汽車電子規劃和促進汽車電子應用政策統一納入專項體系,有規劃的來培育汽車電子產業化,而不是地方政府的各自為政,割據一方。從配套生產和成本節約原則來講,還應該把汽車電子產業基地建設在汽車工業發達的地區,而不僅僅是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較快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