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七大閉幕,對投資者而言,卻是部署未來五年投資大計的開始。香港「文匯報」報道,多位經濟學家及分析員認為,醫藥、內需、能源、農村、基建等行業及類股,會是今后具長期發展潛力的板塊,房地產則可能是將加大調控力度的區域。
報道表示,要參透十七大的商機,首先必須了解中共新一屆領導人未來五年的主要工作目標。上海申銀萬國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認為,根據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在十七大的工作報告,新一屆領導人首先是改善廣大底層勞動人民的生活,讓勞動力的成本和市場接軌;其次要保護環境,提高要素成本;再次要擴大內需,改變外貿比重過大的現實。
報道指出,促進內需,首先需要強化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社會保障網路建立起來,老百姓自然就會更愿意花錢。而改善底層勞動人民的生活,讓勞動力的成本和市場接軌,意味著改善老百姓的收入,增加購買力。中國過去采用大量基礎建設的方法來拉動投資,未來更有可能通過在消費、醫藥和教育上的投資來增加GDP。
報道指出,解讀胡錦濤的講話,優化經濟結構,保護環境是關鍵詞。要做到這一點,就有必要提高利用資源的成本,并讓要素價格市場化。另外,透過行業整合,節能減排;在多個資源行業,包括煤、電、鋁、紙、以至電訊等行業,中共中央強調經濟效益,以減低重復建設為大前提。近年上述行業中的小型企業,被勒令關閉事件此起彼落,政策明顯向大型國企傾斜。
報道引述上海交通大學經濟學院博士導師潘英麗的話表示,十七大后調控目標仍是避免經濟發展從過快走向過熱。從政策的延續性看,下半年調控政策仍將保持上半年的步調。
潘英麗認為,從今年以來的情況看,房地產領域的泡沫比較明顯,房價高漲脫離居民的購買能力。十七大的報告也強調「科學發展觀」,要以人為本,注重民生,讓全社會共享改革和發展的成果,注重統籌協調兼顧。中國政府未來將繼續著重解決中低收入群體的住房問題,如果能繼續增加帶有福利性質的房屋供應量,將對商品房的供求對比產生影響,有利于房地產市場降溫。
中信嘉華高級副總裁兼中國業務首席經濟暨策略師廖群表示,新一屆領導人會尋求更優質和均衡的經濟增長方式。優質意味著低污染的高附加值產品,同時消耗更少的能源和資源;均衡意味著發展由沿海城市轉向內陸地區,增長由投資帶動轉向消費帶動,但短期內,宏觀緊縮措施將加強,政策的實施將產生更有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