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下午好!
非常高興參加中國工程院主辦的生物產業發展論壇。借此機會,我代表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產業司向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生物產業是新興的戰略性高技術產業,國家予以了高度重視,中國工程院、相關專家經過周密準備創辦了此次論壇,為共同研討我國生物產業發展策略,探索發展路徑提供了寶貴的平臺和良好的氛圍,對此,我代表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產業司對你們開展的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謝。根據論壇的安排,我向大家簡要介紹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情況和國家加快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相關部署。
一、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情況
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環保和生物服務等新型產業形態初步形成,生物技術產品已悄然進入我們的經濟和社會生活,日益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物產業的發展。特別是2005年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要“大力發展生物產業”,2006年第十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批準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將“培育生物產業”作為專門一節明確了發展方向和重點任務,在2006年召開的全國科技大會上進一步強調“要將生物產業作為高技術領域迎頭趕上的戰略重點”,2007年年初國務院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生物產業發展問題,提出要將生物產業培育成為高技術產業的支柱產業和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2007年4月國務院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國務院十八個部門編制的《生物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同時,按照國務院要求,由國家相關部門共同起草的《促進生物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也已接近尾聲,近期將報國務院審批。上述規劃和政策的逐步落實,為我國生物產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生物醫藥產業作為生物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政府的支持引導下,在市場的推動下,近年來快速發展。突出表現在:
一是生物醫藥產業規模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生物醫藥產業一直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1978~2005年,醫藥工業產值年均遞增16.1%。2006年生物醫藥制造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872億元,同比增長14.6%;實現銷售收入4999億元,同比增長17.2%;實現出口(以出口交貨值計)658.7億元,同比增長26.3%。今年1-7月,生物醫藥制造業累計實現總產值3424億元,同比增長23.4%,比全部高技術產業增速高出4.6個百分點,比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分別高出8.1和2.8個百分點。
其中最具現代生物技術特色的生物制藥、生物醫學工程、生物醫藥研發外包服務等領域增長迅速,成為生物醫藥產業中最具發展潛力的領域。2006年,生物制藥同比增長21.7%;醫療設備及器械制造業同比增長27.4%。今年以來,生物制藥、醫療器械繼續保持高速發展態勢。1-8月,生物制藥實現總產值302.29億元,同比增長24.37%;醫療設備及器材制造業實現總產值303.89億元,同比增長22.04%。特別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隨著跨國制藥企業研發外包的加快,我國生物醫藥外包服務業迅速發展。以上海為例,2006年上海生物醫藥研發外包企業從29家快速增加到42家,產業規模快速增長,藥明康德已經成功在美國上市。
二是生物醫藥產業化與技術創新能力取得重要進展。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創新體系建設加快推進。國家發展改革委重點支持了一批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創新能力項目建設和一批重要高技術成果產業化項目建設,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近期通過了國家竣工驗收,干細胞、組織工程、蛋白質藥物、手性藥物、新型疫苗、中藥復方新藥等一批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正在建設。重大疾病防治技術研發取得重要突破,建成了一批生物醫藥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世界上第一個、我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一類抗腫瘤新藥重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治療原發性肝癌的單克隆抗體靶向藥物碘[131I]美妥昔單抗注射液等一批重大創新藥物獲得生產許可并實現產業化。
三是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加快。一批產業特色鮮明、集聚度較高、產業鏈條比較完善的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地初具規模,北京、上海、河北、吉林、廣州、深圳、四川、重慶等國家生物產業基地中,創新型生物醫藥企業迅速增加,產業規模迅速擴大。目前,北京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已有40多家研究機構和企業入園。北京亦莊醫藥園聚集了80多家醫藥企業,2006年產業規模占全市生物產業的30%左右。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聚集了葛蘭素、強生、施貴寶、羅氏、楊子江、天士力等數十家國內外著名生物醫藥企業。深圳初步形成了高檔醫療設備、生物制藥、現代中藥、檢測儀器及診斷試劑五大產業鏈。廣州科學城聚集了115家生物企業和一批國家級生物科研機構,初步形成了從生物技術研究、中試到產業化的產業鏈條。
二、我國發展生物醫藥產業任重道遠
在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人口與健康問題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面臨的重大挑戰,對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提出了十分迫切的需求。據統計,目前全國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超過1.2億人,列世界第一位;結核病患者人數約450萬,列世界第二位。18歲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率為18.8%,糖尿病患病率為2.6%。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病等疾病的患病人數也在不斷增加。在不少農村地區,腸道傳染病、微量營養素缺乏病、婦女孕產期疾病、地方病和寄生蟲病等仍未得到有效遏制。非典型肺炎、人禽流感等新發傳染病的出現,又加重了我國疾病預防控制的難度。未來一段時期,隨著我國人口增長達到峰值和快速進入老齡社會,健康問題將會越來越突出。利用現代生物醫學技術成果,針對我國人口與健康重大需求,大力發展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生物醫藥產業,有效緩解“就醫難、藥價高”的問題,提高國民的生活質量和身體素質,是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十分迫切、重要的任務。
目前,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水平與重大需求相比尚有許多挑戰,一是產業結構不盡合理。雖然全面實施GMP和GSP認證,淘汰了一批落后企業,但醫藥企業多、小、散、亂的問題仍未根本解決,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龍頭企業尚未形成;國內廠家仍集中生產一些比較成熟、技術要求相對較低的仿制藥品或傳統醫療器械產品,同品種生產企業數量眾多,產能過剩,重復生產嚴重,專業化程度低,市場同質化競爭加劇;二是創新能力不足、人才缺乏、生物技術工程化程度低。由于企業盈利能力低及對研發工作重要性認識不到位,我國生物醫藥行業的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略高于1%,大部分企業的研發投入比重處于較低水平,企業創新能力不強,高水平研發人員缺乏。同時,產學研結合的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體系建設剛剛起步,在一些新興領域尚有空白;三是生物醫藥產業投資增速下降,影響發展后勁。近年來,受藥品降價、原料成本上漲、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影響,進一步影響生物醫藥制造業的利潤水平,生物醫藥產業投資增速下降,2005年醫藥制造業完成投資683.44億元,同比增長17.52%;而2006年完成投資743.02億元,同比增速下降到8.72%;今年1-7月,醫藥制造業投資增速進一步下降,同比增長僅7.31%。四是生物醫藥企業實際稅負高于一般工業企業,加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相對滯后,醫藥流通體制不完善,嚴重影響醫藥企業創新積極性。
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存在的上述問題,已嚴重制約生物醫藥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在今后的發展中,必須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按照規劃綱要和生物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的統一部署,認真加以解決。否則,一是難以在國際化發展的大環境下,形成國際競爭實力,二是難以實現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生物醫藥產業的迫切要求,甚至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將失去本世紀頭20年加快發展的歷史機遇。
三、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工作的主要任務
加速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是我國高技術產業發展重要任務之一。按照《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國家《生物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醫藥行業“十一五”發展指導意見》,當前,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主要任務是:
(一)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一是要充分運用現代生物技術,大力發展生物工程新藥品和化學合成新藥,大力推進現代中藥產業的發展,大力鼓勵疫苗與診斷試劑產業規模化發展,加速生物醫學工程產業的成長;二是加大優勢化學原料藥基地和骨干企業的技術進步,推廣應用酶法、生物轉化、膜技術、結晶技術、手性技術等綠色環保、節能降耗的共性、關鍵技術和新裝備;鼓勵發展非專利藥、原料藥,加大具有優勢重要醫藥產品的國際化發展;三是繼續推進和完善產權制度改革,加快醫藥行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鼓勵優勢企業采用聯合、兼并、參股、控股等手段,按照產業化、集聚化、國際化的發展方向,加大現有產業資源的整合,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醫藥集團。
(二)加速生物醫藥重大技術成果產業化。“十五”期間,國家前瞻性地組織實施了一大批生物領域的高技術產業化項目,包括生物技術、新醫藥、生物醫學工程、非典防治、現代中藥等專項,極大地推進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重要醫藥新產品的產業化。“十一五”期間,將繼續圍繞防治重大疾病的需要,抓緊組織實施疫苗與診斷試劑、化學創新藥物、生物技術藥物、現代中藥、生物醫學工程五大專項,加快預防性疫苗、治療性疫苗研制和產業化發展,推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廣闊市場前景的生物藥物和小分子藥物開發和產業化,加強名醫名方開發及名優中成藥的二次開發,培育一批“重磅級”大品種,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的大型生物醫藥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生物醫藥產業結構升級。
(三)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和科研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實施科技重大專項。為提高我國生物醫藥創新能力,一是要在關系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重大領域,支持高校和公益類研究機構的科研基礎設施建設,形成若干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生命科學研究基地,加大投入建設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強化生物醫藥創新基礎研究和工程化開發能力;二是要積極組織實施新藥創制、重大傳染病防治、中醫藥等科技重大專項,開發新藥創制技術平臺,開發一批醫藥新品種,大幅度提高防治重大疾病和傳染病的防治能力;三是積極引導、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進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緊密結合的生物醫藥技術創新體系,扶持優勢企業的創新能力建設,國家繼續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引導并支持企業建立技術中心。
(四)促進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化發展。依托國家認定的生物產業基地,加強政策和規劃引導,加快培育形成一批產業規模超過500億元的專業化分工、各具特色、產業集聚度高的生物產業基地。推動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加強組織領導和管理,建立符合基地特點和發展規律的市場化、專業化管理機構,加快建立產業基地統計體系。推動基地加強生命科學綜合研究設施、生物科技公共實驗室等公共平臺建設,推動孵化器、創業服務中心等中介機構建設,推進產學研合作,完善基地技術創新體系。鼓勵基地積極探索建立生物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孵化基金等,發展創業投資機構,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資體系,進一步優化政策環境。
(五)推動生物醫藥產業國際化發展。鼓勵跨國公司來華投資、設立研發機構和開展委托研究、合作研究。鼓勵國內企業開展產品的國際注冊與營銷工作,到境外設立研發機構和投資興辦企業,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技術產品“走出去”。積極參與有關國際標準的制訂和修訂工作。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機遇,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加快我國生物產業發展。
(六)國家將著力營造良好的體制政策環境,促進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一是加大投入。國家設立科技、產業化和創新能力專項,突出重點支持生物醫藥研究與產業化;二是改善融資環境。扶持生物產業創業投資和產業投資基金的設立和發展,加強對生物企業發展初期和成長期的支持;鼓勵與引導金融機構支持生物產業發展,加大政策性金融對生物產業的投入,支持建立擔保和再擔保機構對生物企業提供貸款擔保。優先支持中小生物企業在中小企業板上市,支持生物企業發行公司債券,建立創業風險投資退出機制;三是加快培育生物產品市場。逐步擴大基本醫療保險、計劃免疫覆蓋范圍,積極穩步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完善藥品價格形成和監管機制,完善生物產品市場準入政策,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和執行力度;四是加強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積極吸引海外留學人員、華人華僑回國創業,完善人才使用機制;五是繼續加大淘汰落后力度,制止低水平重復建設。
各位朋友,發展生物醫藥產業是惠及我國十幾億人口健康的民生工程,我國具有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的技術、市場、資源優勢,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建設創新國家的總要求,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我們相信,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將快速發展,將造福人民。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