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技術產業規模躍居世界第二
國務院新聞辦9月27日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十六大”以來中國高技術產業發展情況。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曉強說,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高技術產業緊緊抓住國際產業轉移的有利時機,通過著力營造發展環境,擴大國際合作,大力推進產業化,得到迅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目前產業規模躍居世界第二,出口總額躋身世界前兩位,步入新的發展階段。
我國高技術產業迅速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我國高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有力地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已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2006年,高技術產業總收入超過5.3萬億元,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8%,而2002年這一比重只有3%,預計2010年將超過10%。預計2007年高技術產業總收入將超過6.3萬億元。網絡產業、數字內容產業等高技術服務業快速發展,信息、生物等高技術廣泛應用與滲透,傳統產業加速優化升級,不斷改變著社會生產生活方式。
二是隨著我國高技術產業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國際高技術制造業加速向國內轉移,利用外資的規模和水平進一步提升。目前,跨國公司在我國設立了上千家研發機構,集成電路等技術密集型產業國際化發展成效明顯。國內骨干企業“走出去”邁出堅實步伐。
三是一批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高技術產業的自主發展能力有所增強。我國在集成電路、軟件、通信、生物醫藥等領域,研究開發了32位CPU、TD-SCDMA、WAPI、基因藥物等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標準,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聯網試驗取得重大突破。實現載人航天標志著我國航天技術進入國際先進行列。產業技術裝備水平明顯提高。
四是產業化步伐明顯加快。國家在高技術產業領域陸續組織實施了41個高技術產業化重大專項,建設了2400多項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完成投資2000多億元,推動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數字電視、衛星導航、光伏技術、抗蟲棉等重大科技成果成功實現產業化,形成了一批新興產業群。
五是產業集群加快形成。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三大區域的高技術產業規模占全國的比重達到80%以上,生物醫藥、航空航天、微電子、光電子、軟件等產業基地正在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高技術產業的重要聚集地。
六是創新能力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以我國自行設計研制世界上第一個全超導非圓截面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為代表的10多項國家重大科學工程的成功實施,進一步強化了科技原始創新能力。一批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的落成,初步形成了企業自主創新的基礎支撐平臺。
七是產業發展環境進一步改善。近年來,中央和各地方出臺了一系列加速高技術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形成了政策合力,良好的市場競爭機制和格局正在逐步建立,高技術產業發展的市場環境不斷改善。
國家從6方面推動高技術產業向自主研發制造延伸
張曉強副主任在發布會上指出,今后一段時間將按照“十一五”規劃“產業集聚、規模發展、擴大國際合作”的要求,從建立產業政策體系等6方面繼續推動高技術產業由加工裝配為主向自主研發制造延伸。
一是建立較為完善產業政策體系。推動出臺并貫徹落實生物、數字電視、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等產業政策和產業技術政策,研究制定進一步鼓勵信息服務業、新型平板顯示器件產業發展的有關政策措施,構建更為有利的產業自主發展環境。
二是實施重大產業專項工程。根據高技術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確定的重點,國家將集中力量啟動實施集成電路和軟件、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數字音視頻、先進計算、生物醫藥、民用飛機、衛星、新材料9大專項工程,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帶動性的關鍵共性技術,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技術產業群,大幅度提升電子信息、生物、航空航天等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三是暢通產業融資渠道。啟動財政性資金支持創業投資發展,推動政策性金融機構支持高技術企業發展,加快高技術企業上市,緩解高技術企業融資難。
四是促進產業集聚式發展。繼續在信息、生物、航空航天等領域加快建設一批高技術產業基地,發揮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延伸完善產業鏈,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五是提高國際合作水平和層次。在繼續推動空客A320生產線、英特爾大連生產線等重大國際合作項目的基礎上,進一步鼓勵和引導高技術跨國企業在華設立地區總部、研發中心、采購中心、培訓中心,鼓勵企業全面開拓海外高技術市場,穩步推進高技術企業到海外進行戰略性投資,加快國際化經營,參加國際技術聯盟。
六是加大高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力度。圍繞節能、清潔生產以及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的關鍵共性技術,大力實施產業技術開發專項,建設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和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加快提升產業技術的自主研發能力,努力緩解產業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中的技術瓶頸制約。組織開展電子政務和電子商務示范工程建設,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提高全社會信息化水平。
國家將投入100多億元支持高技術產業發展
為了支持高技術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十一五”期間,政府將進一步加大對創新能力的資金支持力度。同時開拓多種投資渠道,為高技術產業發展注入更多的資源。
張曉強在國務院新聞辦發布會上介紹說,“十一五”期間,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安排大約60億元組織建設包括海洋科考船、結冰風動等12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將安排48億元支持中國科學院的知識創新三期工程,將安排20億元實施自主創新專項,重點支持建設100個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和完善50個左右的國家工程中心,支持300個國家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的建設。
為了鼓勵對高技術產業的多元投入,財政部已經發布了關于創業投資的有關政策,國家發改委和有關部門發布了關于創業投資企業管理的暫行辦法和相關的配套措施,國家發改委正在與國家開發銀行、深圳證券交易所等機構進行積極的溝通聯系,鼓勵金融機構和資本市場用多種方式來支持中國企業的創新和高技術產業發展。
張曉強表示,中國高技術產業發展最根本的動力和資金來源要以企業為主體,真正使企業成為技術進步和科技創新投入的主體,這樣才能使我國的高技術產業發展真正以市場為主體,實現產學研的有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