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業自動化企業發展的戰略性思考
◆ 在國家當前經濟發展階段中工業自動化企業的發展轉型問題
◆ 工業自動化企業在發展階段如何形成自己的產業鏈
◆ 工業自動化企業在自身的工作中,是如何實現“節能降耗,安全生產”?
◆ 中小企業如何解決 “先體制機制與組織結構合理化,再自動化、信息化” 問題?
據統計,目前我國從事以自動化技術和產品為核心的企業多達6000多家,產業規模達千億,其中97%左右為民營企業,95 %左右均為中小企業。無可否認,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國家宏觀政策的引導,我們工業自動化企業迎來了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整個產業煥發著勃勃生機,但同時我們也感受到在目前經濟全球化和中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新時期與新階段,眾多自動化企業面臨著調整企業結構,適應國家經濟轉型以及自身如何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這是每個企業正在或即將面臨的問題,關乎著企業未來的生存與發展,關乎著整個中國自動化產業的未來!首屆中國自動化企業發展戰略論壇在這樣的背景下召開,來自自動化行業的50多家企業代表出席了會議。
論壇以“針對國家政策導向與市場需求,研討企業如何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為宗旨,圍繞當前企業戰略發展應當如何圍繞著“國家政策導向、市場需求牽引、技術進步推動”來進行思考;企業如何圍繞著“自主創新、節能降耗、生產安全”等內容來考慮企業的戰略轉型;我國工業自動化企業如何在進一步發展過程中創造與提升自身的品牌價值等問題交流發展經驗體會。
專家深入剖析 中小企業是最活躍的創新群體,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力量。中小企業特別是初創的小企業,規模小、投資少,面對生存危機與競爭壓力,他們比大企業更具創新活力。在創新項目數量、創新成功率、創新周期、創新成本等方面中小企業都優于大企業。我國60%以上的發明專利、75%以上的技術創新、80%的新產品是由中小企業完成的。 對于過程工業來講,企業信息化的基礎就是綜合自動化系統,綜合自動化系統的內涵就是將生產過程的生產工藝技術、設備運行技術和生產過程的管理技術集成起來,實現生產過程的優化控制、優化運行和優化管理,從而保證以產品質量、產量成本消耗相關的綜合生產指標的優化。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企業資源計劃系統、制造執行系統、生產過程管理系統如何來實現無縫的連接是其中的核心問題。離散工業信息化的基礎是集成制造系統,即現在的現代制造集成系統,它的目標是要把設計、制造、管理集成起來。 建議大家要關注幾個方面:一是國家戰略核心,二是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三是要有激勵機制,四是要培養一線的創新人才,這幾點非常值得我們重視并且貫徹。那么如何推進我們自身的自主創新?我認為中國的民營企業應該打破眼界,在體制上有所創新。中國企業未來占主流的是混合所有制企業,即企業所有制是多元的。 產業鏈是產業層次的表達,產業鏈也是產業關聯程度的表達,產業關聯性越強,鏈條越緊密,資源的配置效率也越高,因此,重大企業絕不能把帶動相關中、小企業看做與自己發展無關大局的“小事”,而應當當作為“與己有關”的大事去做。同時,產業鏈也是資源加工深度的表達,產業鏈越長,表明加工可以達到的深度越深。企業的自生能力不僅要求其產業、產品、技術選擇要與經濟要素結構所決定的比較優勢相一致,而且還必須融入到全球的產業鏈,并成為該產業鏈中的不可或缺的環節或結點。因此,企業在考慮自身的戰略發展問題的時候,必須要努力形成企業自身的、良好的“產業鏈”。只有如此,方能使企業的激烈競爭的市場經濟的環境中,立于不敗之地! 從國際上講,認為全世界現在沒有一臺是絕對安全的機器,但是我們要盡量能夠做到讓機器更安全。所以我們說安全是設備和機電產品的未來發展的必然方向,因為任何設備不管誰來使用,不管加工的零件如何,首先要保證人的安全,這是非常重要的。制定安全標準體系也是以此為目標,盡量對我國的安全標準進行完善。
鄭昕
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司副司長
柴天佑
中國工程院院士
常修澤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
孫柏林
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
李勤
全國機械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企業現身說法 經歷了近四到五年的發展,2007年和利時公司應該說對于未來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仍然感覺到差距很大,自動化這個行業就是做而知不足,包括DCS雖然和利時發展了十幾年,仍然覺得有很多欠缺的地方需要不斷改進。2007年我們提出了下一步發展思路——產品化、集團化和國際化。產品化是以世界標準,最優秀的企業來作為標桿,也就是說下一階段和利時公司產品化的提升,是將我們的產品提升到國際先進水平;第二是集團化,以為客戶創造價值為目標,集中優勢資源,也就是說有所為有所不為;第三是國際化,我們希望用五年的時間,實現和利時公司在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國際化。 我們要逐步地學會管理大企業,小企業的資源和信息掌握在企業家個人手里,大企業的資源和信息分散在眾多人手里,有效的溝通理解與高度的統一思想是比較困難的,也正是我們工作的難點,如果把分散的資源和信息集中起來負于統一的企業目標,就要經常地開會,包括建設企業的信息化等等。另外,如何把企業的目標和戰略轉變為每一位員工的行動也很困難。在市場經濟的海洋中 “我們無法改變風險,但是我們可以調整船帆”,總結經驗和調整策略是:我們要不斷地改變自己,不斷地創新,團結是需要我們聯合,希望我們國內的中小企業也可以團結聯合起來。 國電智深認為:經濟全球化已經到來,中國自動化企業要想在全球經濟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要通過自主創新,掌握核心技術;通過重點突破,證明企業實力;通過產業化,推動自動化裝備技術進步!我們相信:只要全社會能夠充分認識到發展自主化自動化控制系統這一重大技術裝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調動一切力量鼓勵、支持自動化企業自主創新,中國的自動化控制系統一定能夠成為國際知名品牌。 福升科技在考慮進一步發展以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去替代國內關鍵企業中使用的國外產品的關鍵技術,實現關鍵技術民主產業化。當然這個課題比較大,但是我們想要提高核心競爭力,圍繞十七大報告的精神,堅持自主創新,如何走出這一步,也是我們公司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公司為此采取了兩個措施,第一是成立了專門小組,由上海福升總經理親自牽頭成立了六人領導小組,專門負責公司產品的研發,第二是決心要走出貿易圈子,公司在今年8月份成立了系統工程部,準備在系統集成產品方面加大力度。 中自理解的自動系統是一種自動的設計也是一種藝術品,我們怎樣把這個藝術品,變成一個工業化標準化的東西?對于控制系統一直以來都是個性的東西,怎么來通過一些手段把它變成一個通用的產品?通用要求我們必須做軟件的平臺、硬件的平臺,這就是我們的責任,在這個平臺的基礎上再做二次開發,這種二次開發跟以前的完全不同。 企業的發展首先要解決產品問題,但有了產品不等于就能發展,就有機會成長,還要解決更重要的問題——管理問題。管理的核心問題有以下幾點:第一,利益分配問題。國內大型企業也好,中小型企業也好,很多企業都沒有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不解決好這一問題,企業終歸要分家,企業發展中終究要遇到瓶頸。怎么解決利益分配問題?昆侖通態提出了“共贏”兩個字,并把“共贏”貫徹到企業的每一個員工;第二,解決企業信任危機的問題,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信任危機是最關鍵的問題,缺乏信任就不能一起奮斗。第三,是解決人力方面的問題。 技術創新是至關重要的,是企業生命的源泉,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技術創新就在于人才,吸引人才在于企業制度。步進科技從創業初期就為吸引人才推出股權激勵,提倡讓優秀的人成為股東,共建共贏。所以我們的人才很少流失,流失的也不過是一些“空降兵”,來了之后與企業理念不合又走了。有了人才才可以創新,技術創新需要一個很好的思路,站在巨人肩膀上可以看得更遠,步進科技目前走的就是典型的與國家目前鼓勵政策相一致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道路。
王常力
北京和利時系統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楊溪林
北京金自天正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潘鋼
北京國電知深控制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徐敏生
福升科技集團公司總裁
王文海
浙大中自集成控制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華祖銀
北京昆侖通態自動化軟件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池家武
深圳步進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