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從溫州走向全國,從中國走向世界,正泰集團多年的發展歷程充分證實,自主創新是中國企業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
正泰集團的可貴之處,首先在于著力打造自主品牌。他們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創牌”史。我國民營企業在成長過程中,大多走過貼牌生產的路子。在企業的初創時期,由于實力不強,牌子不響,通過貼牌“借梯上樓”,不失為一條求得生存的權宜之計。但從長遠來看,貼牌只能賺取微薄的加工費,利潤空間越來越小。“沒有自己的牌子,只能是為他人作嫁衣。”基于這樣一種認識,正泰集團員工從創業之初就堅持要做自己的品牌,并逐漸形成了“爭創世界名牌”的理念,體現了創業者的高遠追求。也正是這樣一種理念,激勵著正泰集團員工通過“質量創牌、科技立牌、文化塑牌”,克服各種困難,致力于自主品牌的打造,不斷提高產品的品質和內涵。
正泰集團的可貴之處,還在于持之以恒地推進技術創新,為廣大企業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之路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們的經驗可以概括為“一二三”:
增強一個意識。就是突出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著力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一是深化企業改革,形成有利于技術進步的制度和機制;二是采取多種形式,面向不同需要,建立完善企業的技術創新體系;三是充分利用開放的市場條件,廣泛與科研院所合作,實現關鍵技術來源的多元化,在全球范圍內尋求為己所用的技術和資源,培育自主品牌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產品。
加大兩項投入。在推進技術創新的過程中,緊緊抓住人才和資金兩個關鍵環節,不斷加大投入。正泰集團廣泛吸引優秀科技和經營管理人才來正泰集團工作,并與企業內部人才培養相結合,形成了一支穩定的技術創新力量。正泰集團鼓勵科技人員以科技成果、專利技術等作價入股,并實行科技股、優惠股、獎勵股等辦法,充分調動科技人員為企業服務的積極性。同時,充分利用國家鼓勵技術進步的有關政策,按規定提取技術開發費用,使企業研發經費比重不斷提高。
堅持三項原則。這是正泰集團在推進技術創新中著力把握的原則:一是先進性。在正泰集團員工看來,沒有技術的先進性,就稱不上是“創新”,難免搞成低水平的重復;二是實用性。正泰集團的技術開發人員針對企業的實際需要,選擇了企業容易吸收消化的科技成果和技術,沒有一味地好高騖遠、貪大求洋,有效地避免了科研、生產“兩張皮”現象;三是可行性。正泰集團的技術開發項目是根據市場需求確定的,研發過程中緊緊抓住技術可行性和市場可行性兩個方面,使產品的針對性和可行性大大加強。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保證了技術創新成為推進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的強大動力。
正泰集團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經驗,尤其值得關注。知識產權被認為是市場競爭中的一張“王牌”,充分利用專利、標準賦予的壟斷權,企業常常可以獲得明顯的競爭優勢。
“知識產權控制”已成為國際跨國公司和貿易機構廣泛采用的貿易保護方式。因此,我們不僅要學習、適應知識產權領域的國際規則,還要善于運用這些規則保護自己;不僅要敢于接招,有條件的企業還要敢于采取積極措施,形成自己的知識產權,占據主動地位。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徹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胡錦濤同志在慶祝我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圓滿成功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強調,“要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努力提高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正泰集團的實踐,以及一大批打造自主品牌、堅持自主創新企業的經驗都清楚地表明,只有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把發展的基點放在自主創新上,才能真正掌握核心技術、搶占科技和產業制高點,才能牢牢把握發展的主動權、切實增強企業乃至整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全社會都應該努力為中國企業自主創新創造良好的環境,要倡導和樹立追求卓越、自主創新的勇氣和自信,培養創新人才,建設創新文化;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實施知識產權戰略,以健全的法律體系激勵、規范、協調、保護創新創業行為;著力維護市場公平與誠信,促使企業自覺成為技術創新主體,形成產學研緊密結合、充滿生機活力的社會創新生態,使科技創新成果迅速轉化為社會生產力,使自主創新成為中國企業做大做強、健步走向世界的堅實基礎和堅強后盾。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