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的活力,主要來自民營企業在競爭行業的發展。換句話說,民營企業主要分布在經濟的下游產業,國有企業主要在上游。凡是在下游競爭產業的國企都活不下去,大部分民營企業也活得很辛苦。
但是在下游的民營企業發展起來以后,對上游的能源、原材料、電力、電信、運輸等的需求也大量增加。這些行業不允許民營企業進入,所以國有企業活得很好。
●政府存在的目的不是使國企利潤或政府財政收入最大化,也不是使國有資產最大化,而應該是使社會利益最大化。
如果要使國有資產最大化,政府可以在好多領域與民爭利。與民爭利的嚴重后果不是一塊錢從私營企業的收入變成了政府的收入,而是政府為了增加這一塊錢的收入,可能減少整個經濟五塊錢的產出,使社會福利的蛋糕變小。
●在轉軌經濟中,如果政府一方面是企業的所有者,另一方面是社會的管理者,就會存在深刻的角色沖突。政府很容易利用它作為社會管理者的壟斷性的權力,來謀取它作為所有者的利益。
這方面我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前幾年中國的民營企業已經開始在一些基礎性的產業進行投資,但這兩年有很大的收縮。原因是某些政府部門以治理產能過剩的名義抬高了投資門檻,使民營企業有好多事情沒法再做。
●中國的好多事情是“假戲真唱”,“歪打正著”。像國有企業和國有銀行在海外上市,短期內不一定能改變很多東西,但是長期來講,是往正確的方向走。———張維迎
言論背景: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張維迎教授日前接受《新青年?權衡》雜志專訪探討新形勢下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和路徑。
本文來自:新快報 2007年0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