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新浪財經 2008年01月12日
2008年1月12日,第十二屆(2008年度)中國資本市場論壇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新浪財經獨家網絡支持。圖為中國證監會研究中心主任祁斌。
2008年1月12日,第十二屆(2008年度)中國資本市場論壇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本屆論壇的主題是“全球視野下的中國資本市場”,新浪財經獨家網絡支持。以下為中國證監會研究中心主任祁斌的精彩觀點。
祁斌:我幾年前翻譯過一個書叫做《偉大的博弈》,這個意思也是講在一個大國崛起的過程中,背后的資本推手的作用。這個完了之后,我寫過一篇文章,開始叫做《資本市場與大國博弈》,這是3、4年以前的事了。后來發表的時候,說大國博弈這個詞太刺耳了,后來題目叫做《資本市場與大國崛起》。
那么這里面當時主要講什么意思呢?是在大國之間的競爭中,縱觀200年左右,都是這么一個規律。尤其是美國和英國之間的競爭非常明顯,大家可能不知道一個事實,就是在美國的資本市場,美國的紐約交易所超過英國的倫敦交易所是在1981年左右的時間,那么在1913年,美國的人均GDP超過了英國,正式成為的世界第一大國。這個時間是互動的,那么1913年阿根廷的人均GDP是美國是相似的,這是100年以前。那么我們最近去阿根廷訪問,發現他們的條件非常好,但是他們的人也開始檢討,為什么他們沒有發展起來?第一個是他們的金融不穩定,第二個是資本市場不發達,尤其是過去的20年當中,他好的資本都流失了,都去了國外上市,還有很多居民的錢存在國外。那么整個的金融體系不發達,那么很難推動他的經濟成長起來。
那么很多人說資本市場有這么重要嗎?這慢慢變成真的了,很多人普遍認為資本市場是經濟背后最重要的推手。06年年底的時候,當時三家證券報其中之一,他們搞了一個年終的采訪,讓我給他們做一個訪談。他們本來規定的題目是《中國資本市場從成熟走向繁榮》,但是他們發表那天沒有告訴我們,那個記者剛才我還碰到了。深夜12點他們把這個題目改了,改成了我說“中國資本市場迎來的偉大博弈的時代”,后來我很緊張,打電話說怎么能夠變成這樣?07年變成了真的了,就是中國的資本市場在世界當中的影響力確確實實發揮出來了。
我想說的是什么意思呢?中國開始平穩,目標是成為一個大國。那么中國從改革開放20年來,最大的優勢是勞動力,我們一直走勞動力密集的道路。那么我們國家作為一個經濟體,我們比較優勢的就是勞動力過剩,就是勞動力。那么經過的20年之后,我們突然發現了流動性過剩,就是資本成為一個經濟體或者是一個國家來說,一個新的比較優勢。可能還有科技人才豐富等等的東西。
那么第二個是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是非常非常快的。所以,這兩個要素之下,西方認為中國將成為一個資本大國。當然,我們是不是資本強國還是一個問題,因為我們的市場效率和透明性等等有待提高。那么我們在資本市場快速發展的情況下,我們怎么利用這個優勢?所以在新的環境下,我們怎么推行一套新的戰略?就是用資本市場幫助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尤其是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原來講大國博弈,現在更加激化。比如說人才流動,硅谷就可以有高科技的產業,那么高端的資本發達國家可以通過資本輸出,去投資、參股等等。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應該研究自己的戰略。
有幾個方面我們說一下。第一個是,我們可以利用資本市場來加速下一輪的產業轉移中,我們獲取一些比較有利于中國高附加值的產業,因為以前的產業轉移都是制造業等等,下一輪比如說低端服務業或者是科技含量比較高的產業。第二,剛才我們講到了,吸引優秀的境外企業到中國上市。第三,高物質下的中國的公司,是不是可以進行海外并購,幫助中國經濟獲取一些戰略資源,包括能源、礦產,幫助中國的經濟可持續發展。第四,我想資本戰略應該是人才的培養,大國的金融博弈,應該是人才的博弈。還有現在全球交易所的浪潮是風起云涌的,我們中長期是不是可以醞釀參與到交易所的交易當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