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團結和動員廣大科技工作者,努力完成中國科協七大提出的各項任務,發揮好科協工作在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中的重要作用,發揮好科協組織在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推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根據國家有關經濟社會科技發展規劃,制定《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07-2011)》。
一、指導思想和方針原則
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科協事業發展的重要時期,科協工作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履行黨和政府聯系科技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職責,堅持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科技工作者服務,團結動員廣大科技工作者,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立足科學發展,著力自主創新,為努力完成“十一五”規劃、建設創新型國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新的貢獻。
做好未來五年的科協工作,必須堅決貫徹“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科技工作方針和“政府推動、全民參與、提升素質、促進和諧”的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工作方針,堅持以下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把加強黨和政府同科技工作者的聯系作為基本職責,把竭誠為科技工作者服務作為根本任務,把科技工作者是否滿意作為衡量科協工作的主要標準,把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凝聚到建設創新型國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上來。
——堅持搭建平臺。充分發揮學科優勢、人力資源優勢和組織網絡優勢,積極搭建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服務平臺,為開展學術交流、促進創新人才成長服務,為開展科普活動、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開展決策咨詢和建言獻策、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服務,實現資源共建共享。
——堅持聯合互動。創新工作機制和方式,加強與黨政部門、人民團體和社會組織的密切合作,整合資源,發揮優勢,形成社會化大聯合的工作格局,增強科協組織的影響力,推動科協事業的創新發展。
二、發展目標
根據黨和國家對科協事業發展的總體要求和中國科協七大的戰略部署,今后五年科協工作要以能力建設為基礎,搭建服務平臺,提高服務水平,增強服務能力,努力把科協組織建設成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符合科技團體發展規律、對科技工作者具有較強凝聚力、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科技工作者之家”,并實現以下主要發展目標:
——進一步促進科學技術的繁榮和發展。學術交流的質量水平明顯提高,對推動自主創新的作用顯著增強;學會改革取得重要進展,學會的學術權威性、會員凝聚力、社會公信力、社會服務能力和經濟實力明顯提高;中國科技團體和科學家在國際科技組織的影響力顯著增強。
——進一步促進科學技術的普及和推廣。努力完成《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賦予科協組織的各項任務;科協系統成為科普資源開發中心、集散中心和服務中心。
——進一步促進科學技術與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企業“講理想、比貢獻”活動的覆蓋范圍不斷擴大,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得到增強;培養的有知識、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數量明顯增加,科技服務“三農”的能力和水平顯著提高;科技工作者參與國家科技決策咨詢和法規制定的有效機制初步建立,決策咨詢水平明顯提高。
——進一步促進科學技術人才的成長和提高。擴大舉薦優秀人才規模,宣傳表彰獎勵優秀科技工作者活動的力度明顯加大;建設科技人才庫,科技人才服務體系初步建成;維護科技工作者權益的組織和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學術道德建設和學風建設進一步加強。
三、重 點 任 務
?。ㄒ唬┩苿涌萍寂c經濟相結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1.深入開展決策咨詢和建言獻策活動
——建立健全科技工作者參與決策咨詢的有效機制。積極探索科技工作者參與政策制定、特別是科技政策制定的新途徑。研究制定決策咨詢程序與工作計劃。推進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交叉融合。
——組織科技工作者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題調研活動。舉辦科技與經濟專題論壇,及時準確地向中央反映科技工作者對重大社會經濟問題的意見和建議。每年選擇若干項重點專題成果提交黨和政府及有關決策部門,并以決策咨詢報告方式提交同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推動各級政府不斷完善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政策體系。
——建立健全科技工作者建議征集制度和信息反饋機制,辦好《科技工作者建議》等系列內刊。
2.推動企業技術創新活動
——深入開展以技術創新為主要內容的“講理想、比貢獻”群眾性競賽活動。加大獎勵力度,定期組織表彰在“講比”活動中貢獻突出的科技標兵、先進集體和優秀組織者。
——組織動員科技工作者面向企業開展決策、技術和管理咨詢服務,促進產學研結合。建立企業科協群眾性技術創新項目、成果數據庫,為企業提供技術創新服務信息。推動技術市場、人才市場和現代科技服務業發展。
——組織開展院士企業行活動,推動同行業和交叉學科專家與企業的交流與合作,促進企業科技人才成長。
——加強企業科協組織建設,建設企業“科技工作者之家”。每年評選表彰100家先進企業科協。
3.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實施科普惠農興村計劃,通過“以獎代補、獎補結合”的方式,每年表彰獎勵一批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農村科普示范基地、少數民族科普工作隊和農村科普帶頭人,引導、鼓勵和幫助農村基層科普組織和人員推動提高農民科學素質。
——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推廣,引導農民樹立科學發展理念,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加強農村科普志愿者隊伍建設,鼓勵和支持科技工作者、青年志愿者和高校學生參加農村科普工作。
4.推動海外智力引進工作
——全面實施“海外智力為國服務行動計劃”,為旅居海外的中國學者搭建參與祖國科技進步和經濟建設的平臺。建立規范有效的國內外聯系和工作機制,積極反映海外中國科技工作者對國家重大項目和經濟社會發展重大課題的各種建議。
(二)加強學術交流,繁榮科學技術
1.搭建學術交流活動平臺
——舉辦中國科協年會。突出大科普、綜合交叉、為舉辦地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年會定位,推動科學家與科學家、科學家與公眾、科學家與政府之間的對話與交流。
——擇優支持學術交流項目。重點支持綜合性、跨學科的國內學術會議、國家優先發展的科技領域及具有原創性的學術交流活動,繼續支持基礎性學術交流活動。
——加強青年學術交流工作。舉辦青年科學家系列論壇、青年學術系列會議、新學說新觀點系列學術沙龍和專題性、綜合性學術系列活動,面向高?;蚩蒲性核谧x碩士、博士研究生舉辦學術會議,加強與海外科技界青年學者的交流。
——建設高素質學術交流組織者隊伍。加強對學會專職工作人員的能力培養,培養一批學術交流活動領頭人和學術交流活動管理者。深化學術交流理論研究。
2.實施精品科技期刊工程
——建立學術期刊質量評價機制。推進科技期刊的規?;洜I和集團化建設。優先資助代表我國學術水平的優勢期刊,加大對基礎性學術期刊的扶持資助力度,著力培育一批精品科技期刊,力爭使若干種英文版期刊成為國際知名期刊。
——實施科技期刊國際推廣計劃,力爭與3-5家國際知名出版集團建立合作關系,舉辦國際性期刊發展論壇、專題研討和專業培訓。組織期刊參加國際書刊展,促進國際出版集團與中國科協所屬期刊出版單位的版權合作和代理發行。推動科技期刊編委會、編輯出版標準和同行評議國際化進程。
——加強科技期刊理論建設和業務交流,加強從業人員的業務培訓,分期輪訓2000名主編、編輯和出版發行人員,培養一支新型的精通現代科技期刊工作的編輯出版人員隊伍。
3.加強繼續教育工作
——制訂實施繼續教育工作規劃,明確工作目標、基本原則和主要任務,完善具有科協特色的繼續教育體系。
——制定繼續教育工作指導辦法,促進科協系統繼續教育工作的交流溝通,推動繼續教育的規范化、制度化建設。
——整合科協系統繼續教育資源,探索與高校、企業等機構合作開展繼續教育工作的有效機制。推薦、扶持優秀原創課程和教材。培育專兼結合的基本師資隊伍。開展培訓與交流,提升繼續教育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
——聯合人事部等有關部門繼續實施“653工程”等專項繼續教育項目,支持學會開展對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培訓。設立、扶持一批有長遠發展潛力的繼續教育項目。大力開展與國際繼續工程教育協會等有關國際組織的交流與合作。
4.加強對港澳臺地區的民間科技交流與合作
——加強內地與港澳科技人員之間的交流合作,積極開展務實多樣的民間科技交流工作,拓展交流渠道,擴大交流范圍,推動港澳地區與內地建立更緊密的經濟、科技、文化聯系,促進港澳地區的科技發展、經濟繁榮和社會穩定。
——積極推動海峽兩岸科技人員的交流合作,以科技產業、農業技術和青少年科技活動方面的科技交流合作為重點,增加海峽兩岸科技人員的交流機會,加強兩岸科技人員之間的聯系。
?。ㄈ┤鎸嵤度窨茖W素質行動計劃綱要》,推動公民科學素質建設
1.圍繞重點人群,推動實施四大行動
?。?)推動實施未成年人科學素質行動。
——廣泛開展科技專家進校園、青少年科技競賽、“大手拉小手科技傳播行動”等課外科技活動和科普活動。組織實施“科技館活動進校園”。引導提升科技類博物館、科研院所等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的科普教育功能。
——推進實施“做中學”科學教育項目。壯大青少年科技輔導員隊伍,提高輔導員特別是農村和少數民族地區學??萍驾o導員的素質和能力。開展中學骨干科學教師培訓。編寫一批以科學發展觀、現代科技知識、先進適用技術、職業技能等為主要內容的培訓教材。
——實施農村青少年群英計劃,開展針對農村和少數民族地區青少年的科普活動。推動農村未成年人的職業教育和非正規教育,提高他們的生活能力和生產技能。
——加強與新聞出版、廣播電視和文化等機構和團體的合作,加大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技傳播力度。
?。?)推動實施農民科學素質行動。
——根據《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年度主題,舉行農民科學素質行動的大型科普宣傳活動,舉辦農民科學素質與新農村建設論壇。協同農業部組織編寫《農民科學素質教育大綱》。
——深化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創建活動。新建400個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使總數達到800個。繼續開展科普示范鄉(鎮)、社區(街道)、村、戶、基地創建活動。
——積極參與全國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大力開展農村黨員基層干部適用技術和市場經濟知識培訓,積極做好課件開發和教學輔導工作。
——以提供科技、信息、示范等服務為重點,組織開展好科普之冬(春、夏)、科普大集、科技專家服務“三農”、“科技致富大王”下鄉等特色科普宣傳活動,優先扶持和指導1萬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成為帶動農民科技致富的重要力量。加強民族地區科普工作隊建設。實施西部科普工程。
?。?)推動實施城鎮勞動人口科學素質行動。
——深入開展“科教進社區”等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發揮社區科普學校、社區學院、市民學校的作用,積極搭建社會化科普服務平臺,創建各種類型的學習型組織。組織專家學者宣講團,面向社區居民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教育和培訓活動。
——配合全國總工會共同構建城鎮勞動人口培訓體系。積極參與“向農民工送文化”行動。
(4)推動實施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行動。
——舉辦領導干部和公務員專題科普報告會,提高公務員的科學管理水平和領導干部的科學決策水平。
2.加強科普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中國科技館新館建設,2010年內實現向公眾開放。
——研究制定《科普基礎設施發展規劃》,頒布實施《科技館建設標準》,制定完善科普畫廊、科普教育基地等的建設標準和管理條例。
——加強科技館、科普大篷車等科普設施的展品、展示內容和活動形式的研究開發,擇優扶持一批設計制作機構,提高科普展覽、展品設計制作水平和能力。加強交流與合作,舉辦科普產品博覽會,推動科普產業的發展。
——建好科普畫廊、科普活動室和社區科普學校。力爭全國60%的行政村建有科普活動站、科普宣傳欄、科普員,新增“科普大篷車”200輛、全國科普教育基地500個。
——推動制定促進科普工作者隊伍建設、科普資源開發利用、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的優惠政策和保護科普資源知識產權的法規、規章和標準。鼓勵企業事業單位根據自身特點建立專業科普場館。
3.加強科普資源的開發、共享與服務
——實施中國數字科技館建設項目,建成30個主題虛擬博物館、20個科普專欄、40個科學體驗區,集成9類科普資源數據庫,為基層科普作品開發和創作者提供科普資源信息服務。
——加強與大眾傳媒尤其是電視、網絡、移動通信等媒體的合作,重點辦好《科普大篷車》電視欄目,覆蓋全國80%的縣級電視臺。依托“中國互聯網協會網絡科普聯盟”,積極開展網絡科普工作。舉辦全民科學素質電視大賽。支持科普期刊向公眾傳播科技知識。
——進一步加大對科普產品的開發、傳播、應用的支持力度。制定科普創作重點選題計劃。設立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加強應急科普知識資源的研究開發。提升專職科普人員的科學素質和業務水平。
——組織編寫一批少數民族文字和語言的科普讀物、音像制品。
4.切實履行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
——研究確定《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年度主題。系統設計并組織實施全國科普日等重點科普活動。
——加強統籌協調,完善工作機制,搭建社會化工作平臺,推動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
——參與國家科普政策法規的制定。協助制定《科普法》實施細則。推動提出《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研究制定《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監測指標體系。
——加強《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的宣傳。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大眾媒體開展廣泛深入的宣傳活動。
——組織開展科普理論研究。繼續發布年度“中國科普報告”。
?。ㄋ模┘訌妵H民間科技交流,促進對外科技合作
1.加強對民間國際科技組織的工作
——加強與主要國際科技組織的聯系與合作,積極參與國際科技組織的重要活動和國際科學計劃。支持我國科學家競選國際組織領導層職務,加大對在國際組織任職的我國科學家參與國際活動的支持力度。加強國際組織工作后備隊伍建設。
2.進一步發展國際雙邊科技合作關系
——加強對外雙邊科技合作的國別研究,鞏固并有重點地發展同各國科技團體與組織的雙邊合作關系。加強同重點合作伙伴的高層往來和工作磋商,圍繞科技創新、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開展實質性項目合作。
3.推動加入工程師資格國際互認體系
——按照全國工程師制度改革協調小組統一部署,開展對外交流工作,促進相關領域的合作和國際互認,推進我全國學會專業技術資格認證工作。爭取在“十一五”期間正式加入“華盛頓協議”,為全面加入工程師資格國際互認體系做好準備。
4.充分發揮聯合國咨商組織作用
——根據聯合國機構的活動計劃,發揮中國科協作為聯合國咨商組織的作用,圍繞信息社會和數字鴻溝,資源、能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人類健康安全等問題,組織開展專項研究,代表我國科技界提出報告。
(五)履行橋梁紐帶職責,搭建科技工作者服務平臺
1.廣泛開展面向科技工作者的調查研究
——制定科協系統年度調研計劃,加強科協系統調查研究工作的統籌協調,努力推出一批有較大社會影響、對黨和國家制定政策有較大參考價值的調查研究報告。
——建立規范化、制度化的科技工作者調查制度,準確及時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愿望和訴求。逐步擴大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站點數量,總量達到600個;開展網絡定制調查,及時把握科技工作者的基本狀況與思想動態;深入細致地搞好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每年進行5-8項全國科技工作者專題調查,每五年進行一次科技工作者整體狀況綜合調查。辦好《科技界情況》。
——開展科技人力資源研究。研究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技人力資源指標體系、測度框架和研究方法。發布中國科技人力資源年度發展報告。
——深入研究中國科技工作者從事科學技術研究工作的環境條件,探索影響科技工作者自主創新能力的環境因素。研究制定中國科研環境評估指數,發布中國科研環境年度評估報告。
2.加強科技工作者道德建設,維護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權益
——開展科學道德建設的交流與研究,制定學術團體及科技工作者科學道德規范或行為準則,逐步建立科技工作者道德誠信檔案制度,抵制學術不端行為,加強學風建設,在科技界營造良好氛圍和環境。
——及時準確了解科技工作者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加強對科技工作者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維護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權益的方法和途徑。
3.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促進科技人才成長
——認真履行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成員單位職責。結合科協工作特點,組織開展為科技工作者服務活動。建設優秀科技人才庫。做好兩院院士初遴選工作。
——規范表彰獎勵制度和激勵機制。搞好中國青年科技獎評選表彰工作,發揮好中國青年科技獎等重要獎項的導向作用。繼續評選表彰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中國科協西部開發突出貢獻獎、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全國科協系統先進工作者和先進集體。組織開展國家科技獎勵項目推薦工作。跟蹤調查獲獎者狀況,掌握動態,提出促進科技人才成長的意見和建議。舉辦中國青年科技獎二十周年紀念活動。
——建設科技人才服務體系。研究制定科協系統科技人才服務計劃,針對不同領域科技人員,動員各級科協組織搭建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服務平臺,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
4.加強科技工作者宣傳工作
——大力宣傳優秀典型科技人物和工作在一線特別是邊遠艱苦地區的中青年優秀科技工作者和創新團隊。著力加強對重要社會事件中典型科技人物的宣傳報道,加大優秀科技人物的電視宣傳力度,編纂出版《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大型套書。
——加強與報刊、電視、網絡等新聞媒體的協同合作,有針對性地宣傳科技界、科技工作者對國家和社會事務的貢獻,推動公眾理解科學技術,理解科技工作者,支持科技事業發展。發布科技工作者社會公眾形象年度調查報告。
——整合科協系統的各種宣傳工具和平臺,上下聯動,加強協作,推動在科協系統內部建立起自下而上、暢通無阻的優秀科技人物宣傳信息傳遞渠道,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六)加強組織建設,增強服務能力
1.推動縣以上科協組織建設規范化、制度化
——按照《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章程》的規定,加強對地方科協召開代表大會的指導。研究制定《加強縣級以上科協組織建設工作的意見》,修訂《縣級科協組織通則》,逐步把科協組織建設納入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
2.加強學會組織建設
——按照“典型示范,多元發展,分類指導,規范管理”的原則,推進各級學會加強以章程為核心的制度建設,完善會員參與、監督學會事務的方式和渠道,探索建立民主治理結構、實現民主辦會的有效途徑。修訂《全國學會組織通則》,完善學會管理制度體系。發展會員基層組織,實現會員分層管理和服務。
——加強學會專職干部隊伍建設,制訂秘書長職業資格標準和培訓上崗制度,分期輪訓學會專職人員。建立學會工作志愿者登記注冊制度。
3.推進學會改革和發展
——開展學會改革創新試點工作,遴選一批骨干學會進行專項改革試點,選擇若干條件成熟的學會進行全面改革試點,推動學會整體改革進程。
——搭建學會承接政府轉移職能平臺,優化學會改革外部環境。推動學會主動承接科技獎勵、成果評價、人才評價和技術職稱評定等政府職能轉變中的公共服務職能。促進制定和完善有利于科技社團發展的法規,拓展學會活動空間。
——加強學會理論研究和制度建設。推動建立科技社團同行認可體系。設立學會組織建設數據庫,構建學會評價指標體系。
4.切實加強科協基層組織建設
——加強企業、事業單位和鄉鎮、街道等科協基層組織(科普協會)的組織建設,研究制定適用的組織工作細則。
——積極推動基層組織發展個人會員,增強基層科協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
——開展科協基層組織工作人員培訓,提高工作人員政策水平、科學素質、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