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西方的企業越來越多地把企業家或者原來叫做資本家的責任范圍在擴大,于是出現了社會資本家。
公益事業的大背景
一個高度發達的市場環境下,企業的利益相關者對企業行為的要求會越來越多。就是說,除了股東、客戶直接的相關者還有一些間接的,比如在一個企業的社區,以及這個社會的弱勢群體,以及環境等等,這些東西都對企業領導人的行為提出了一些約束和要求。企業領導人必須回應這些要求,這就提出企業也該承擔社會責任;也就是說,你的責任范圍應該超出股東給你的舞臺,要更多地關注和你企業有直接間接關系的利益相關者,這樣才能保證企業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以及和社區人群、和環境等能夠很好的幫助和促進。所以,近20年,西方的企業越來越多地把企業家或者原來叫做資本家的責任范圍在擴大,于是出現了社會資本家。企業家把更多的精力也會放在和自己相關的社區、環境等等這些方面。這是一個大的背景。
大家看到,包括比爾?蓋茨、巴菲特,這些人能夠把一生積累的財富大部分都捐給社會,以公益基金的形式回饋給社會,他們把企業的社會責任以及企業家的社會責任凸顯出來,這對中國的企業給予巨大的警醒。
在中國目前的企業來談這些話題,是一些發展相對比較健康的企業,或者說在行業當中比較領先的企業,以及自己對社會責任覺醒的更早的一些企業家。作為我個人來說,作為萬通來說,我們是一個股份公司,關注社會責任是公司長期的價值取向和文化傳統。十幾年來,我們除了回饋股東外,在環境保護方面花了很多精力。所以正因為這樣,我們積極參加了阿拉善這樣一個公益基金的活動,同時也參加了很多其他類似的與環保相關的一些社會公益活動。
西方講得更多的是惠及眾人,是一種泛愛,而在中國講慈善,往往更傾向于施舍和有限的愛。
“公益”這個詞非常好
西方關于企業社會責任成熟的理論,歷來圍繞兩個主軸來談,一個叫慈善,另外一個叫受托的理論。所謂“慈善”,這個詞更有宗教意味,在中國文化傳統里,更多的是強調施舍,而中國傳統文化中,施舍的對象是熟悉人,是鄉親。而西方所講的宗教精神更多是惠及生人和遠地方的人。所以同樣叫慈善,但中國的傳統和西方的傳統不一樣,西方講得更多的是惠及眾人,是一種泛愛,而在中國講慈善,往往更傾向于施舍和有限的愛。中國人講做好事,往往指特定對象,是有限的愛,不是一種泛愛,這是有差別的。
我個人認為,現在強調的“公益”這個詞,比慈善這個詞在中國更容易去引導大家去想大眾的事,來減少施舍的色彩。我覺得在中國更多強調公益,而少講慈善。我們公司目前公益戰略是這樣,只講公益,減少參加慈善活動,但是這不是不支持慈善活動,而是觀念容易混淆,容易引起倫理上沖突。
另一個是“受托”的理論。社會把財富給了一些人,包括金錢、包括其他有形資產,受托人有責任把它管好,因為是大家托付給你的。然后把財富再回饋給委托給他們的人。這種受托的關系、委托關系,以及受托管理,這樣的關系和公益精神是一致的。我們之所以推動公益活動,是因為我們個人、企業以及組織,認為我們承擔了一份責任,而這種責任是公眾、社會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加在我們身上的一種責任。我們既然受他們的委托,就應該善盡職責,把工作做好,然后回饋給大家。無論從哪兩個方面看,所謂“公益精神”是以一己之力,聚集資源,為公眾利益而服務。我認為這就是公益精神。公益本身是益公,就是做對大家都有益的事情。通常老百姓說的“好人好事”就是公益的事,雷鋒就是公益精神的一個形象大使。
這個生態組織所嘗試和推動的環保治理過程,甚至包括協會內部的運作機制,都帶有很大的獨創性和前瞻性。
阿拉善生態協會的歷史地位
阿拉善生態協會是一個非常有創舉、也非常獨特的一個非政府組織或者是社會公益組織。它的獨特主要在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所有參加的人都是企業的董事長或總經理,也就是說都是企業的主要領導人。而且承諾是十年。另一個方面是不光大陸的企業領導人,還包括臺灣和香港的企業領導人,也就是說是一個真正大中華地區的企業領導人共同從事的一項公益事業。其他很多這種公益事業,可能是大陸的,也可能是臺灣的或香港的,但共同合作做一項公益事業,這是第一次。另外,以往很多公益組織捐贈者有可能是個人,也可能是機構,也可能是普通員工,但阿拉善生態協會100%是董事長或總經理,都是個人作為積極的參與者參加這個活動。在中國歷史上這是第一次。它所能夠聚集的資源無論是貨幣形態,還是其他社會影響力表現的資源,以及在國際募集資金和專家方面的資源,都是前所未有的,遠遠超過了已有的國內環保方面的非政府組織。在最近兩三年中,它對環境保護所起的推動作用,也是以往任何一個非政府組織不能比擬的。
再有一個,這個生態組織所嘗試和推動的環保治理過程,甚至包括協會內部的運作機制,都帶有很大的獨創性和前瞻性。最近幾年,這方面的優勢以及影響力也越來越被媒體和公眾所認識。我相信,凡是參加到阿拉善生態協會當中的每個企業領導人,也通過這樣一個活動對自身企業價值觀的養成和推動公司更多的參與生態活動,是一個極好的契機。也正因為如此,阿拉善生態協會每年都有非常多的人來參與,而且募集的資金也越來越多。
目前從社會道德層面,參與公益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肯定。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領導人,花了非常多的經歷參與和倡導這些活動。
公益精神缺乏的原因
對國企而言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原來傳統的國企在經歷了一個相當大的轉型,它們從治理結構、產權制度,戰略方面還面臨很大的挑戰。特別是在產權制度安排上,如都是國有企業,它們參與公益活動和它們企業長期戰略有時不是很協調。因為這些大型企業有很多管理方式還帶有行政性,而企業領導人任期也不是特別長。另一方面國企的考核標準又有很多非商業的標準,這些都會影響到企業領導人在參與公益中的一些想法。但是我相信,最近國有企業的改革,當企業公司治理結構和公司戰略清晰,以及選拔企業領導人體制健全以后,它們會越來越投身到公益活動中去。
至于民營企業因為在中國市場經濟時間還比較短,大部分民營企業創業初期,企業自身發展財富積累還需要一段時間,當然,社會在各種相關體制上對它們參與公益的激勵還不夠。比如說在稅收方面、道德方面、企業發展公平性方面,以及對他們財產安全性,這些方面制度安排如果能夠更好地完善,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目前我也樂觀地看到,相關部門已經制定政策,有一些已經出臺,今后兩三年,這種制度一定會完善得非常好,目前從社會道德層面,參與公益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肯定。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領導人,花了非常多的經歷參與和倡導這些活動。比如說阿拉善生態協會就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嘗試,也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先例。
“時間”是對所有行為最好的獎勵,也就是說,你能堅持多長時間,你就能得到多好的獎勵,你堅持的時間越長,你得到的獎勵越多。
SEE生態獎的社會意義
SEE生態獎是阿拉善生態協會創立的,但是這個獎是中國企業家獎給那些在最基層、最惡劣環境下,對環保所做出最杰出貢獻的個人和組織,換句話說,這是由企業家組織起來的一個非政府組織,對環保人士和環保項目的鼓勵和支持。
這個獎項目前已經有兩屆了,它和任何有價值的獎項一樣,時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尺度,“時間”是對所有行為的最好獎勵,也就是說,你能堅持多長時間,你就能得到多好的獎勵,你堅持的時間越長,你得到的獎勵越多。我堅信如果把這個獎項堅持50年,這個獎一定會比諾貝爾在中國還要有意義。
在生態獎中,今年也設了一個對企業的“企業生態獎”,目的就是鼓勵、支持那些在環保事業中做出特別貢獻的企業領導人和他們的機構。這項獎不在于是否給他們錢,最重要是達到啟蒙和道德上的激勵作用。我們會不斷地堅持這樣一種活動,不斷地堅持用這樣一種方式來高分貝的呼吁,使所有的企業都能夠更加自覺地注意到自己所生存的環境,用經濟的辦法和社會的辦法來糾正一些有損于環境健康的不良行為。(馮侖)
(作者為北京萬通地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全國工商聯住宅產業商會輪值主席,中國房地產協會城市住宅開發委員會副主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