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北京商報
非糧燃料乙醇將告別生產規模小而無序的狀態。國家發改委昨日出臺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明確,2010年中國將年產非糧燃料乙醇200萬噸,國家將抓緊制定和落實相應的收購制度和財政補貼辦法。
按規劃,到2010年,我國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要達到10%,比2005年提高2.5%,全國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達到3億噸標準煤。并初步建立可再生能源技術創新體系,大多數可再生能源基本實現以國內制造為主的裝備能力。
作為替代能源,以玉米為主要原料的燃料乙醇近年在國內迅猛增長,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能源緊缺,但過度發展也帶來糧食方面的隱患。由于大量以玉米為原料的燃料乙醇加工項目盲目上馬,一度出現了與人爭糧的局面。國家發改委去年底下發緊急通知,叫停了玉米加工項目。
規劃指出,受糧食產量和耕地資源制約,今后主要鼓勵以甜高粱莖稈、薯類作物等非糧生物質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產,以及以小桐子、黃連木、棉籽等油料作物為原料的生物柴油生產。
同時,國家將抓緊制定和落實非糧原料的生物液體燃料收購制度和財政補貼辦法。抓緊制定生物液體燃料的技術標準和使用規范,做好生物液體燃料的生產和銷售工作的銜接。石油銷售企業按照生物液體燃料試點的部署和要求研究制定推廣實施方案。
如果沒有國家補貼,目前從事燃料乙醇加工基本上處于虧損狀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能源經濟研究部主任郭焦鋒指出,生物液體燃料收購制度,可參考目前糧食的收購制度,可以由國家委托有資質的機構,根據行業的平均利潤率核定出一個保護性的收購價。而燃料乙醇的零售價格,要與成品油的零售價平行,否則燃料乙醇很難推廣。 (趙艷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