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金融時報
適時適度微調:央行積極謹慎應對調控壓力
記者 宋焱
在2007年有關中國經濟的關鍵詞中,“防止”一詞出現得較以往更為頻繁:“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向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詞句之間透露出2007年我國經濟金融運行和調控的態度:積極謹慎。如果說,在2007年中國經濟熱癥難消的形勢下,積極謹慎的心態不可或缺,那么,2008年,面對持續趨熱的中國經濟、面對不斷加劇的通脹壓力、面對依然嚴峻的調控形勢,這一態度也許仍將成為宏觀調控的主導。
2月22日,人民銀行在其發布的《2007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披露了貨幣政策取向:央行將認真落實從緊的貨幣政策,增強調控的預見性和有效性,注重引導預期,并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變化,科學把握調控的節奏和力度,適時適度微調,努力為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創造平穩的貨幣金融環境。
“適時”、“適度”和“微調”,字斟句酌之間顯示出央行執行貨幣政策的謹慎,反映出貨幣政策操作的“微妙性”和“靈活性”,也頗為形象地表達了當前宏觀經濟走勢的細微變化。
就在幾天前,國家統計局剛剛發布最新的統計數據。數據顯示,受春節和雪災等因素影響,今年1月份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7.1%,創1997年以來月度新高。這意味著,困擾中國經濟多時的通脹壓力仍在加劇。與此同時,受貨幣資金面寬松、商業銀行放貸欲望強烈、貿易順差持續高位等因素的影響,持續存在的流動性過剩問題令原本嚴峻的通脹形勢“雪上加霜”。
種種變化不能不引起央行的關注:“經濟增長由偏快轉向過熱的態勢尚未根本緩解,通貨膨脹風險加大”;“從價格走勢看,CPI漲幅在上半年仍會維持在較高水平”;“總體看,未來一段時期通貨膨脹仍有可能維持較高水平”,央行在2007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作出了這樣的預測。外部價格傳導、國內供給約束等因素對價格形成的短期內難以改變的沖擊;較強的通脹預期和翹尾因素的影響,是促使央行作出上述判斷的重要原因。
有關專家指出,當前國內通脹形勢較為嚴峻,在全球化加快發展及經濟轉型背景下,本輪通貨膨脹形成機理更加復雜,國際市場價格傳導、國內供給約束以及資源要素價格調整等因素對價格產生了疊加影響,2008年初的冰雪災害也在短期內對價格上漲產生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在此背景下,對通脹壓力保持必要的警惕和進行相機抉擇不可避免,但必須注意把握好宏觀調控的力度和節奏,必須警惕由此可能產生的調控過度和可能產生的硬著陸問題。
內因外因交織的復雜性,使央行應對通脹壓力的任務尤為艱巨。而值得欣喜的是,面對當前不斷加劇的通脹壓力,央行選擇積極應對。報告對經濟形勢作出了冷靜的判斷,估計到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將有所緩解,同時也對國內經濟運行長期累積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將呈現加快調整和釋放的態勢作出了預測。基于這一判斷,報告明確提出,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把“雙防止”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與此同時,針對本輪物價上漲的形成機理和特征,報告還提出了“合理發揮貨幣政策作用,抑制總需求膨脹”、“繼續加強供給管理”、“準確把握價格水平的中長期趨勢,合理引導預期”等應對之策。
這意味著,央行已經為化解調控壓力開出了一張綜合“藥方”。人們有理由相信,2008年,秉持謹慎與積極并重的態度,不斷提高宏觀調控的科學性、預見性和有效性,央行定能為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創造平穩的貨幣金融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