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能接力輪回
十年前,61歲的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吳基傳就任彼時新組建的信息產業部部長之時,電信行業還是另一番模樣。那時,國內電信行業處于中國電信一家壟斷的局面之下。而信息產業部在成立之后,推進的最主要的一項工作就是將中國電信拆分——中國移動、中國網通、中國聯通即是由此而來。
十年之后,當信息產業部即將并入工業和信息化部之時,中國的電信行業又即將迎來新一輪的重組。于是,外界普遍擔心,此次國務院機構調整,以及隨后的部委領導的相應調整,會對電信業重組的進程產生影響。
鄭新立認為這種影響不會很大。“最多會在時間上產生一些影響。因為現在的企業制度跟十多年前不一樣,無論是中國移動、中國聯通還是中國網通,雖然在業務和行業管理上歸屬信息產業部,但他們不再像以前一樣,是信息產業部的企業,而是歸屬國資委。實際上整個電信重組,也是國資委和信產部一起做工作。”他說。
正因如此,即便在信產部職能并入工業和信息化部之后,破除市場壟斷,形成企業間的良性競爭格局,仍然是其主要職能之一,這與十年前信產部成立之初承擔的主要任務一樣。只不過十年之后,工業和信息化部站在了一個更高的起點上起航。
記者了解到,電信業重組的方案,并非國資委或原信產部可以決定,而需國務院拍板,但方案的上報、簽批,需要在信產部完成工業和信息化部過渡之后,方能理順。因為在主要領導人選未到位的情況下,無人在最終方案上簽字,便無法最終上報國務院批準。
前述接近決策層的知情人士表示,電信業重組的方案正式獲得批準,應該是在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要領導班子全部到位之后。
三網合并“空談”
記者了解到,在本次研究組建工業和信息化部的過程中,合并廣電總局的思路從未被提出過。盡管外界對于合并“互聯網、有線電視網、電信網”的“三網合一”的期待甚高。
此前,坊間很多分析人士認為,國務院實行“大部制”探索,將信息產業部與國家廣電總局合并,成立“中國信息產業監督委員會”,統管互聯網、通訊網絡、有線電視網絡,是為“三網合并”由來,但最終這種方案只能停留在了坊間傳言的層面。
鄭新立分析,由于廣電總局除了管理有線電視網路之外,還兼有管理廣播電視內容的職能,因此,未來合并到工業和信息化部的可能性不大。而且,由于《電信法》的起草在先,在其草案中,也未提及“信監會”,從而造成執法依據的缺失,因此,這一切實現的可能性很小。
至于日后是否可能將廣電總局的相關職能劃歸到工業和信息化部,前述接近決策層的知情人士表示,未來3~5年之內沒有“準備”類似的職能調整方案。
“因為廣電總局更大意義上,承擔輿論引導、審查與管理的責任,并非一個單純的行業主管部門,而這種特殊的職能導致了它在一定程度上必須掌握傳輸網絡的控制和管理權。否則,內容的審查與管理就變成了沒有地基的空中樓閣,工作很難開展。”他說。
顯然,三網合一并非是一項簡單的加減法運算,也并非是單純依靠“大部制改革”就能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