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21世紀》:在工業化中期,服務業如何促進產業升級?
李江帆: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服務業發展是正當其時。
一個方面,是改善效率。比如促進技術進步,改善流程設備,做好產品開發。過去20多年來,電腦價格不斷下降,但是性能質量不斷提升就是例子。
二是在流通方面的作用。比如物流,能促進產品的購銷服務升級,這方面見效很快,但不是“長效藥”。但是,相對而言,第一方面的作用更加長久有效。因此工業化中期對于第三產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世紀》:國家提出2020年第三產業比重要達到GDP的50%,一些發達城市經濟以服務業為主,目前能實現這一目標的只有北京等少數城市。但這些城市似乎難以有可比性,如武漢、蘇州、青島都是工業為主,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在哪些方面轉變思路?
李江帆:各地的工業化現在都面臨升級的要求,對于城市來說,這可能有一個梯度實現的問題,可能沿海城市率先實現,比如北京、上海、深圳先實現,然后是中部城市,最后拓展到西部城市。
目前,全世界第三產業占GDP比重是67.7%,低收入國家的這一比例也為52%。2007年,我國的這一數據在40%以下,這說明我國第三產業的比重的確偏低。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一個城市需要為了服務業而發展服務業。具體而言,需要根據各個城市的資源稟賦情況來發展。關鍵在于,即使發展工業,也可以通過延伸來促進服務業的發展,也反過來促進工業的升級。所以工業發展較快不是錯誤。
轉變錯誤產業觀
《21世紀》:《實施意見》提出放寬服務領域市場準入、加大財政對服務業發展的支持力度、進一步擴大稅收優惠政策、實行有利于服務業發展的土地管理政策,以及促進服務業從業人員的社會保障政策。這些措施能否起到實際的作用?
李江帆:這個問題不只是第三產業。農業、工業也涉及到了,實際上是要扭轉錯誤的產業觀。有些地方認為工業能創造財富,而服務業不會,這個觀點是不對的。具體在服務業方面,一些稅收需要減免應予減免,同時一些限制性的措施該取消的需要取消。
政府發展服務業應該了解到一個情況,即發展服務業也是能帶動就業,創造稅收的,而不只是工業能帶動就業和增加稅收。比如旅游業本身的就業,與帶動的其他就業比是1∶6的關系,創造的國內生產總值,以萬元來算,自己創造的與帶動的比例,是1∶4,所以旅游本身能帶動建筑、交通、餐飲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因此在稅收分配方面應該有優惠。
《21世紀》:目前中國服務業發展相對落后,是開放不夠,還是保護不足?比如目前電信、快遞等民營企業難以完全市場化,這樣的問題如何解決?
李江帆:目前有些領域是開放不夠,有些領域是保護過多,很難一概而論。
比如金融業、通訊業是開放不夠,導致競爭不充分。在這些方面提高開放度,增加效率。還有一個是保護不足,導致自然壟斷產生,邊際效率下降的問題,比如城市公共服務性事業,是否應該全部賣掉?政府是否應該管住價格,而不是完全放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