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自動化學會機器人競賽工作委員會和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舉辦的2004中國空中機器人大賽(Aerial Robotics Competition of China,簡稱ARCC)將于11月5日~8日在中國的“飛機城”――西安舉行。
空中機器人(Aerial Robotics)一詞最早由Georgia理工大學的Robert Michelson提出,指各種能夠在空中自由飛行的飛行器,包括固定翼無人飛行器、無人直升飛行器、無人飛艇等。在通信、氣象、災害監測、軍事、農業、地質、交通、廣播電視等方面都有廣泛的使用。其與傳統遙控航模最大的區別在于空中機器人不能由人通過遙控的方式操縱,必須能夠自主飛行、自己掌握飛行姿態和飛行策略,同時與環境進行交互,探測外界信息并根據自身的控制機制做出相應的反應,從而達到完成預定任務的最終目標。
即將舉辦的2004中國空中機器人大賽是全國首屆空中機器人大賽,也是如火如荼的機器人研究和競賽活動開辟的一個嶄新而激動人心的領域。由于技術上具有相當的創新性、前瞻性和極大的潛在實用性,使其成為青少年科技活動中最具挑戰性、趣味性和觀賞性的一項比賽。
這項全國航空航天和智能控制領域最高規格賽事的舉辦旨在通過比賽提高國內航空航天和智能控制等學科科技活動的水平、推動空中機器人技術的發展,促進交流,激發興趣,培養中國航空航天和智能控制科技事業優秀的后備力量。賽事得到了全社會廣泛的關注與支持,首屆比賽由清華大學、空軍工程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聯合承辦,并得到了國家863計劃機器人主題專家組、中國自動化學會智能自動化專業委員會、IEEE控制系統學會北京分會等的大力支持,中航一集團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冠名“飛豹杯”贊助賽事的舉辦。賽事還得到了全國科技界和教育界的重視,包括朱光亞院士、顧誦芬院士、陳一堅院士、教育部副部長吳啟迪教授在內的幾十位院士、專家和領導給予了極大關心并擔任比賽顧問。比賽在全國高校引起了積極反響,已有近20支隊伍報名參加固定翼或旋翼比賽,屆時將就首屆中國空中機器人大賽的冠軍歸屬展開激烈的角逐。
“飛豹杯”2004中國空中機器人大賽還得到了許多媒體廣泛關注和大力支持,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中國航空報》、《航空知識》、《陽光報》、《自動化博覽》等多家媒體紛紛報道,搜狐網作為比賽的官方指定網絡合作伙伴專門為比賽制作了專題。比賽期間,還將有來自央視、Sohu、《光明日報》和陜西當地包括電視、電臺、報刊、網絡等多家媒體跟蹤報道。
旋翼組(5隊)
1 華南理工大學
單位:華南理工大學自動化學院
隊名:華南木棉隊
領隊:裴海龍
聯系方式:020-87113594/13660182029
團隊簡介:我們的隊伍由7名來自自動化學院和信息學院的研究生組成,該隊依托的華南理工大學自動化學院嵌入式系統實驗室目前主要進行實時嵌入式系統分析及其在數控等工業控制中的應用研究,在基于MEMS器件的慣性導航方面有一定的積累。我們知道該次大賽的時間很晚,是最晚組隊參賽的隊伍,但隊員們有著探索科技和挑戰自我的精神,將以飽滿的熱情,積極地準備,實現我們的設計目標,展示我們的能力。
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單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直升機旋翼動力學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隊名:LOCA隊 (Laboratory Of craft Aeromechanics)
領隊:徐錦法 教授,陳欣 教授,朱國鳴 高工,宋彥國 博士
聯系電話:025-84892120;025-84892196
實驗室簡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直升機旋翼動力學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是我國直升機行業唯一的重點實驗室,于1995年建成并通過國家驗收。研究領域主要涉及:直升機非定常飛行力學建模,直升機高機動飛行的控制技術、直升機非線性智能自適應控制、直升機飛行控制律重構以及多模態控制技術、無人直升機的自主起飛與著陸。
實驗室有一支學歷層次高、研究能力強的科技隊伍,擁有旋翼試驗臺、低速風洞、旋臂式模型旋翼機動飛行試驗機等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直升機專業試驗設備,實驗室承擔了大量的科研任務,獲獎科研成果達33項,其中獲得國家級科技成果獎5項,部級、省級成果獎28項,為我國直升機國防事業和國民經濟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無人機飛行控制研究所是一個結構合理、科研攻關能力強的科研團隊,主要致力于多功能小型無人機綜合飛行控制系統的研究。研究領域涉及: 無人機三維自主導航技術、無人機主動控制技術、無人機綜合任務管理技術、無人機自動起飛、著陸控制技術、無人機實時仿真技術、無人機任務規劃技術、無人機實時飛行控制軟件設計等。起研究水平已達到世界先進。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模隊一直致力于全校的大學生科技航模活動,多次在全國航模專業項目的比賽中多次獲得冠軍,近年來,開始從事微小型無人機的研制,也參加了學校大型無人機的研制和試飛任務。
3 浙江大學
單位:浙江大學工業控制研究所
隊名:玉泉之翼
領隊:李平 教授
團隊簡介:
浙江大學工業控制技術研究所嵌入式系統技術小組成立于2002年7月,現有教授多名,研究生12名,本科生5名。目前正在無人駕駛直升機平臺上,致力于課題"移動多維物流跟蹤監測系統"的研究。涉及的研究領域主要有: 無人直升機的自主飛行姿態控制; 基于GPS/GIS的UAV(Unmanned Aerial Vehicle)自動導航技術; 機器視覺及模式識別; 無線視頻傳輸技術; 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RTOS); 多傳感器融合技術; 多智能體的協同技術。
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單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隊名:隼鷹
領隊:張曉林 教授
團隊簡介:
隼鷹隊是北航唯一的旋翼機隊伍,其隊員由北航電子信息工程學院、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等院系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組成。北航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測控與通信技術研究所多年從事飛行器信息與測控研究技術、測控導航技術研究;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在飛行器導航控制、飛行器設計方面有很強的技術優勢。我們希望通過這次比賽,能夠與廣大兄弟院校多多交流,共同為提高國內旋翼無人機的技術水平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學校簡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簡稱“北航”,原名北京航空學院,1988年更名)創辦于1952年10月25日,由當時包括清華大學、北洋大學等8所著名大學的航空院系合并而成。是新中國首所航空工程大學。
20世紀50年代,北航被國家確定為全國15所重點大學之一;80年代中期,被列入國家"七五" 重點建設的15所高校行列,是我國首批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并成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90年代,被確定為國家“八五” 重點建設的14所高校之一,并成為國家批準立項進入“211工程”建設的前15所大學之一。
目前,北航已成為一所包括26個學院、系,涵蓋理、工、文、法、經濟、管理、哲學、教育等學科門類的,具有航空航天特色和工程技術優勢的多科性、開放式、研究型大學。全校共有教職工3000余人,他們之中有“兩院”院士14名,正、副教授1300余名,博士生導師近300名;在校學生愈3.6萬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000多名,碩士研究生7000余名,全日制普通本專科生15000余人,成人教育本專科生5000余人,網絡本專科生6000余人,外國留學生近370名。北航隸屬于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學研究中心,是我國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
撫今追昔,“德才兼備、知行合一”的校訓,“艱苦樸素、勤奮好學、全面發展、勇于創新”的校風,激勵著一代代莘莘學子努力學習、立業成才。展望未來,北航將繼續發揚光榮的歷史傳統,團結奮進,奮力拼搏,向“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學之路邁進。
相關鏈接:www.buaa.edu.cn
5 清華大學
單位: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
隊名:清華“清揚”隊
領隊:胡金春 副教授
聯系方式:010-62796460
團隊簡介:我們的隊伍由6名研究生和1名本科生組成,來自計算機、自動化、汽車、機械等學科。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在飛行控制計算機、無人機地面控制站等方面有一定的積累,作為無人飛行器研究的后生,我們希望能在本次比賽中向其他隊伍學習經驗,相互交流,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