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石化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污水是寶貴的資源!
地處北京市房山區的中石化燕山石化公司,是我國年原油加工能力1000萬噸的大型煉化聯合企業,合成樹脂、合成橡膠、苯酚丙酮等生產能力均居全國第一。然而,不斷改擴建的工程項目面臨著水資源短缺的壓力,為了不影響正常生產,企業每年不得不從密云水庫調水3000萬噸,而北京市是全國嚴重缺水城市之一,北京市人均擁有水量不到全國的1/8,水資源成了困擾燕山石化擴大再生產的瓶頸問題。
如何才能增產不增水?
燕山石化的選擇是:依靠科技開源節流。
由于工業化、城市化的迅猛發展不斷地加劇了水環境污染和水資源短缺,石化企業的擴大再生產直接面臨著取水和排水的嚴峻挑戰,為此,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節水減排的措施,其中《工業企業取水定額國家標準》、《中國工業節水大綱》,把石化行業被列為“五大”用水行業之一,并對其取水指標做了明確的限量規定,《海水利用專項規劃》中,鼓勵沿海地區的石化企業,直接利用海水或者利用海水淡化水用于工業冷卻水和循環水。而當全國大多數企業積極治理污水還滿足于達標排放,少數企業肆意排放還在和環保部門玩“貓和老鼠”的游戲時,燕山石化卻早已捷足先登,開始著手于污水回用技術的研究和開發。
1977年,燕山石化建成20噸/小時的污水深度處理實驗裝置,取得了臭氧氧化法和活性炭吸附法兩種技術突破;1995年,又與中科院協作,開發完成了1000噸/小時煉油污水回用作為循環冷卻補充水使用的可行性研究和工程設計等等。
2002年,他們在對西區苯酚丙酮裝置進行擴能改造時,投資1600萬建成500噸/小時污水回用工業裝置,取得成套工藝技術、防腐、阻垢、粘泥剝離等七項專利,改造后的裝置規模擴大了一倍,而實際運行耗水量卻下降了44.62%。
2004年在東區投資7000萬建成了800噸/小時污水凈化回用裝置,在國內首次采用雙膜法反滲透技術進行化工廢水深度凈化處理,實現了把污水凈化后作為鍋爐補水的重大突破,使處理后的再生水水質優于飲用水標準。
膜技術使燕山石化污水回用實現了質的飛躍,使污水經過深度處理后轉變為優于自來水的新鮮水,不僅減少了污水的外排,而且還替代了新鮮水,節約了新水的需求。膜技術用于污水回用技術難度大,風險高,建成后由于種種原因無法正常投入使用的例子很多。
燕山石化首次嘗試“雙膜法”進行污水回用工程,第一次就成功,是巧合還是必然?
回答是:必然。
燕山石化污水回用工程的成功運行和它近40年的節水減排技術經驗的積累是分不開的。
燕山石化公司早在1971年就成立了環境保護與資源綜合利用部門,專門負責“三廢”的治理和管理,這在國內也算是先行者。1971年10月19日,周恩來總理陪同埃色俄比亞總統訪華參觀燕山石化時曾說過:‘綜合利用是個大問題,要立志趕超世界先進水平,要把污水處理處理到人能飲用水平,對世界也是一大貢獻 ’。自此,燕化人就始終把節水和治污作為一種神圣的使命去抓。”
對于燕山石化污水回用工程的成功運行,他們認為,首先要對污水回用工程各個環節管理好,第二,要選擇一個優秀的水處理工程公司,第三,選擇膜也很重要。不同的水質必須選用不同的膜材料,不能生搬硬套。
4月15日,筆者又走訪了承擔燕山石化污水回用工程建設的北京賽恩斯特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吳紅梅,她說:“雙膜法是指采用超濾膜或微濾膜加反滲透膜處理的一種水處理工藝,這種工藝路線由于處理效果好、質量穩定、易于實現自動控制、占地面積小等諸多優點,已經被世界各國廣泛地用于各種市政和工業污水的處理和回用。一個項目的成敗關鍵,首先是建立在前期充分的技術調研和試驗基礎之上技術路線的選擇,同時選擇最適合工藝的核心材料—膜,達到與水質條件的最佳匹配。第二,要使雙膜法工藝機理得以充分地實現,必須有精益的系統工藝設計、施工和調試,使之不斷調整適應工況變化。第三,系統投產后的運行操作、維護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樣是系統穩定運行的重要因數,但一切均需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燕山石化污水回用工程從2004年4月投產,至今已經平穩運行了滿4年,各項出水指標完全符合設計要求。實踐證明這種工藝技術路線在我國煉化行業推廣應用是安全經濟可行的。”
據了解,從建廠初期,燕山石化就堅持從源頭上節水,嚴把新改擴建項目的環保“三同時”關,按照達標排放、總量控制和增產減污的原則,控制新增污染源。先后建成了東、西兩個廠區、牛口峪生態中心和一個星城4個工藝先進、功能齊全的污水處理廠,對污水進行集中控制和分類治理。“十五”期間,燕山石化投資共 4.24億元實施了73項污染治理,開展節水減排技術攻關,進行大規模污水回用同時增上節水新技術,實施了污水回用、乏汽回收、蒸汽凝結水回收、循環水場系列節水技術改造等重大節水減排項目,工業水重復率達到97.82%,噸油取新鮮水0.67噸、外排污水0.38噸,達到國家清潔生產一級標準。
未來五年,燕山石化還將投資11370萬元進行節水改造,提高污水處理回用能力,東區、西區污水回用裝置處理能力將分別提升到25763噸/日和15000噸/日,牛口峪處理的污水將達到北京市二級水體排放標準,實現“零排放”。
石油石化行業是國家能源的支柱產業,但同時又是耗水大戶和污染大戶,我國在建設初期,考慮到企業取水便利,有65%都是沿江沿河而建。因此,石油石化企業肩負著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任。如果每個企業都能象燕山石化一樣把污水變“包袱”為資源,那么,不僅可以實現了生產和資源、企業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而且還會給企業自己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
燕山石化宣傳部部長周志義談到公司節水減排的感受時,自豪地說:“80年代,牛口峪水庫,這里還是臭氣薰天的污水排放場,周圍農民怨聲載道,糾紛四起,如今,這里湖面漂浮著野鴨、湖里游弋著魚群,岸邊飛鳥云集,樹木蔥蘢,成為市民旅游度假的風景地;原來企業每年要從本來就嚴重缺水的北京市密云水庫調水滿足生產和生活需要,如今,不僅自己解決了生產和生活的全部用水,還反過來每年提供給北京市一定的優質飲用水;過去我們是污染大戶,現在是環保模范,這一切全靠的是科技進步啊。”
信息來源于:慧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