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機經網、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統計工作部承辦的“2007年中國機械工業銷售收入百強、汽車工業三十強企業信息發布會暨機械工業戰略發展研討會”于08年4月24日在北京梅地亞中心圓滿結束。
會議在緊鑼密鼓的節奏中進行,24日上午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會長蔡惟慈在07年中國機械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百強企業、汽車工業三十強企業信息發布報告中公布了07年中國機械工業百強、汽車三十強企業名單,表彰了機械、汽車行業大企業取得的成績。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于珍、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會長蔡惟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朱一平等領導出席了此次會議,在會議期間對于獲獎的機械工業百強企業、汽車三十強企業進行了榮譽證書和獎杯的頒發。獲獎企業如三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何真臨以“自主創新是引導三一做大作強的第一驅動力”為主題、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副總裁李積榮以“加強自主創新實現更高發展”為主題、中國西電集團代表施曼以“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努力推進西電又好又快發展”為主題紛紛做了精彩的匯報。
24日下午的機械工業戰略發展研討會上,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兼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劍平以“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和調控政策新信息”為主題、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蔡惟慈以“搶占先機迎接機械工業升級的春天”為主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董揚以“2007年汽車工業經濟運行情況”為主題分別做了深度的匯報。三位出席會議的領導從國家宏觀經濟形勢、機械工業形勢、汽車工業形勢用一系列數據、事例給參會的機械百強企業、汽車三十強企業、行業協會、金融證券、媒體代表上了生動的一課。
機械百強企業、汽車三十強企業07年再創佳績。2007年,中國機械工業堅持科學發展,促進自主創新、促進全面振興,經濟、技術又取得新的成績。機械工業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工業生產增幅實現連續5年超過20%;利潤連年超高速增長,比上年增收1500億元。2007年汽車工業大型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10924億元,為2003年5514億元的1.98倍,平均年增18.64%。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0億元的特大型企業迅速增加,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0億元的機械、汽車特大型企業2003年12個,2006年23個,2007年已達42個。大企業發展勢頭強勁,呈現勃勃生機。
機械行業重要領域再創佳績。發電設備:2007年全國產量為12991萬千瓦,其中,上電、東電、哈電三大集團生產9272萬千瓦,約占總產量的 3/4。汽車:汽車產銷總量再創歷史新高,汽車產量世界第三,新車注冊量第二,摩托車產量世界第一。農機、內燃機行業:2007年機械工業大型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7492億元,為2003年第一屆排序時3236億元的2.32倍,年均增27.35%;工程機械行業:徐工、長沙建設、三一、柳工、廈工、安徽叉車等工程機械集團,開發了超高揚程混凝土輸送設備、特大型工程起重機、高速公路路面設備等高檔次工程機械設備,并在國際市場上取得很大進展。電工行業:借國家振興裝備制造業的東風,崛起了上電、東電、哈電等一批能與跨國公司抗衡的企業集團。企業的發電設備年產量達到3000萬千瓦左右,連續三年居世界同行前列;銷售額已達300億元左右;超超臨界百萬千瓦火電設備、單機容量70萬千瓦的大型水電機組已能自主生產,顯示三大集團的電站設備生產技術和制造能力已達世界一流水平。機床工具行業:機床工具行業大企業,通過重組并購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機床制造集團。沈陽、大連機床集團,雙雙進入世界機床企業前十名,北京京城、齊二、濟二、秦川機床等集團,加快了改制重組和技術改造的步伐,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重型、通用機械行業:重型、通用機械行業為礦山、冶金、石化、石油、建材等工業的結構升級,為交通、水利等重點設施建設服務。一重、二重、大重·起重、太重、北方重工、中信重機等大企業集團,在連鑄連軋等現代化冶金設備,煤直接液化制油的特大高壓容器,大型礦用挖掘機、大型起重機、大型盾構機和大型水泥設備等重要產品的制造領域已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縱觀目前機械工業形勢,蔡惟慈會長認為機械工業已進入由量變轉向質變、產業加速升級的關鍵時期,業內骨干企業應該審時度勢,搶占先機。機械百強企業、汽車三十強企業作為機械工業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機械行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領跑者,在其發展的宏觀環境下,機遇與挑戰中應審時度勢、迎風破浪、把握現階段其發展重點,機械行業企業做強做大,任重道遠。
機械百強企業、汽車三十強企業面對的機遇:第一,機械行業多年來的努力,尤其是近幾年的持續快速增長,正在迅速積累起由量變向質變躍升的巨大能量。表現在增長速度很高,大體達到“七年五倍”甚至以上;二是效益增速超過生產,發展質量較好;三是出口增長格外引人矚目,國際競爭力有所提高。第二,國家針對機械工業、汽車行業頒布的有利于行業發展的政策。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裝備制造業振興,《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06】8號出臺以來,特別是十六大。十六大把裝備制造業訂立為支柱產業、基礎產業和戰略性產業。裝備制造業是影響國家經濟安全和國防安全的一個重要的產業,而且也是顯示綜合國力和現代化程度的一些國際競爭力的一個標志性的產業。節能減排在推進淘汰落后企業絕不手軟。2007年,全國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節約能源、減少污染物排放的工作部署,節能減排取得積極進展,逐步見到成效。但是要實現“十一五”期間節能減排目標,形勢依然十分嚴峻。中央高度重視節能減排,國務院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提出了45條具體工作安排。建立領導機構和協調機制,落實責任制和政策措施,各級政府推動節能減排的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機械行業對節能減排的貢獻度在加大。如加強車輛生產環節管理,促進產品結構調整,推進車輛產品技術進步;國Ⅲ排放政策、乘用車和3.5噸以下商用車油耗標準;制定措施規范汽車市場秩序,治理和糾正車輛外掛行為,規范汽車稅費征收秩序和公路運輸市場秩序;鼓勵企業研究開發和生產新能源汽車,要求中小企業做好節能減排工作;規范汽車出口秩序,修改交通保險制度,規范老舊汽車報廢更新補貼資金的管理和使用。第三,國家新的經濟調控政策。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堅持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把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特別要把控制物價上漲、抑制通貨膨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時密切跟蹤經濟形勢新變化,把握好促進經濟增長與抑制通貨膨脹的平衡點,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同樣針對機械行業而論,在國家整體宏觀經濟調控政策下,國家政治穩定、經濟平穩發展將是機械工業發展的強有力保障,也有利于目前抵制美國次貸危機對機械行業進出口方面的不良影響。
機械百強企業、汽車三十強企業面對的挑戰:首當其沖,次貸危機對機械行業的影響。國際經濟降溫將導致我國外貿出口增速明顯放緩,2005-2007年我國對美國貿易順差占全部貿易順差的比重分別為112%、81%和62%。2007年凈出口拉動中國經濟2.7個百分點,其中對美貿易順差拉動中國經濟增長1.7個百分點。2008年如果美國經濟下滑衰退并帶動全球經濟增長放緩,造成中國出口減少,在中國進口保持快速增長的背景下,我國凈出口規模將減少,對GDP增長的拉動作用將下降。在一系列外貿環境趨緊的要求,貿易順差增多導致低檔產品領域的國際貿易摩擦劇增;人民幣升值削弱我競爭力。針對于機械工業行業,只有加快產業升級才有出路,不升級就只能被擠出國際市場。第二,實現“科學發展”的要求,大環境的變化,逼迫機械工業加快升級。表現在一,資源性要素約束趨強。主要原材料及燃料價格輪番普漲,新勞動法實施推動成本上升,利率匯率提高,銀根緊縮,環境要求提高,土地供應趨緊,關鍵進口料件瓶頸約束趨緊。其二,用戶要求在迅速升級。表現在核電、輸變電、風電、冶金、石油化工、露天礦、隧道掘進、造船等方面,用戶對裝備的要求在向世界水平看齊,機械工業企業不升級就沒有機會。其三,同行間競爭加劇使然。緣由:實物產品需求增長速度趨于回落;產能持續高速擴張;導致:在上述雙重壓力擠壓下,供大于求的矛盾正在再度激化;態勢:民營企業由低向高、由外圍向核心的擴張勢頭越來越猛烈;外企挾技術、資金優勢壟斷高端市場;結果:企業壓力巨大,競爭加劇,不進則退。
機械百強企業、汽車三十強企業現階段發展重點:第一,自主創新。2007年度機械工業百強、汽車工業三十強企業,各項指標令人振奮。但相對于國內外不斷提升的需求,我國大企業在經營規模、創新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仍然顯得很不足;與世界一流企業比,差距則更為明顯。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名列機械百強之首,但銷售額僅為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5.5%;居工程機械行業第一位的徐州工程機械集團,僅為美國卡特彼勒公司的7.5%、日本小松公司的19.3%;居農機行業之首的一拖集團僅為美國迪爾公司的7%。一汽集團、上汽集團雖已于2005年進入世界500強企業之列,2007年座次分別排位于385名和 402位,但其銷售額僅為列入世界汽車制造第一、二名的通用汽車公司和豐田公司的12.08%和12.20%,為世界汽車制造第五強的大眾汽車公司的 18.9%。
蔡會長在報告會中多次都提到,創新能力不足是中國大型企業的最薄弱環節。我國機械、汽車工業總體技術自給率只有60%左右,尤其是在重大成套裝備和高技術產品的核心技術上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尚未擺脫受制于人的局面。我們的追趕速度還應加快,力度還須加大。目前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日益表現為其所擁有的大型企業之間的實力比拼。中國機械、汽車大企業近年來的快速發展,已為機械、汽車工業進一步做強做大打下了良好基礎,全行業要抓住機遇,樹立科學發展觀,積極推進聯合重組,加強自主創新能力,盡快成長起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
現階段,機械百強企業、汽車三十強的大企業,對于自主創新程度很高,并作為其戰略發展的重要舉措。如此次百強發布會上,中國西電集團以“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努力推進西電又好又快發展”為主題的報告中,中國西電集團把打造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跨國集團作為戰略目標。具體實施目標分為五個主攻方向:第一,以跨國公司為標桿,在經營規模上名列中國市場競爭企業的前茅;第二,發揮市場導向和政策支持的作用,打造中國輸變電設備制造企業集團;第三,以自主創新為主線,構建產學研相結合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自主創新體系;第四,加大技術改造步伐,全面開展交直流特高壓設備研制;第五,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擴大國際市場份額,打造國際知名的西電品牌。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副總裁李積榮以“加強自主創新實現更高發展”為主題,在其報告中,上汽集團創新工作思路:消除對方顧慮,深化對方合作;實現對外合作和自主開發并舉。指導思想:依靠自身力量自主發展;收購國外企業合作生產;深化戰略合作合資生產;合資企業創建自主品牌。發展原則:三“不”即不完全依賴外方、不排斥外方參與、不違反知識產權;一“用”即充分利用世界資源。發展特點:特點一,起點高;特點二,技術新即二次開發創新、集成開發創新、原始開發創新;特點三,管理精;特點四,人才廣即引進國外關鍵領軍人才、集聚業內優秀開發人才、發揮海外中心協同效應。做好三個開發:第一,自主開發即集成國內外的技術資源,建設自主品牌開發經營體系,并持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第二,聯合開發即依托國外合作伙伴的技術優勢,加快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再創新,著力形成合資企業本土化開發能力。第三,超前開發即瞄準世界汽車工業技術路線,加強中外合作和產學研結合,抓好“世界同一起跑線”項目。機械百強企業、汽車三十強企業現階段發展重點二:結構調整。機械工業行業重組力度加大,實現跨越式發展。大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企業兼并、聯合、重組和上市,是2007年中國機械、汽車工業企業做強做大的突出亮點。
上汽與南汽兩強聯合重組,資產總額近1000億元,年產銷量有望超過200萬輛,產銷量有望和現代、日產、菲亞特、雷諾、三菱、鈴木、馬自達等相近; 陜西鼓風機集團與西儀集團、西安鍋爐總廠簽訂重組協議,與西北化工研究院和陜西重機廠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有望進一步加快資源整合、做強做大的步伐;由沈陽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沈陽氣體壓縮機股份有限公司、沈陽水泵股份有限公司重組成立的沈陽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有望成長為亞洲最大的通用機械制造基地;濰坊柴油機控股湘火炬和法士特,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德力西與施耐德組建合資公司以提高產品檔次;杭州制氧機集團收購江西制氧機廠;長沙建設并購黃河工程,等等。種種跡象表明,越來越多的大型企業正在加大重組并購力度,構建更強大的發展平臺。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在“2007年汽車工業經濟運行情況”報告中,指出汽車工業機構調整,聯合重組步伐加快。在國家相關政策引導下,同時也為在市場競爭中不斷擴大規模,降低發展所需的時間和資成本,國內企業之間的聯合重組日趨活躍;引人注目的上汽集團與躍進汽車集團汽車業務的全面整合項目,預示著我國汽車產業組織結構調整將翻開新的一頁;據不完全統計,2007年汽車產業之間聯合或重組企業42家,其中整車與零部件聯合或重組企業7家,整車與其它領域合作的有11家,零部件企業之間聯合或重組的有5家;另外,開展校企合作、銀企合作、跨行業合作等項目的有13家。
結構調整,對外合作呈現新特點:特點一,中外合資由合資企業從跨國汽車公司引進技術、支付車型轉讓費,然后在中國生產進行生產的模式,向中方汽車企業以自主品牌、專有技術作為投入,在國內或境外建立合資企業的模式轉變(單一向多樣)。具體表現在,奇瑞汽車公司與美國量子公司合資建設乘用車項目,合資公司生產奇瑞汽車公司開發的轎車和運動型乘用車產品;奇瑞汽車公司與菲亞特合資項目,合資雙方各自拿出產品和技術組建合資公司。特點二:合資合作向商用車領域發展。具體表現在,東風、日產、沃爾沃集團就沃爾沃與東風合作生產商用車項目達成框架協議;廣汽集團、豐田日野重組沈飛日野項目通過國家核準;美國鋁業公司與宇通客車集團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打造新一代全鋁客車。特點三,自主品牌走出國門,加快經營國際化步伐。具體表現在,長城汽車在烏克蘭、俄羅斯建廠;中國重汽與俄羅斯吉爾汽車公司合資;奇瑞汽車在伊朗投資建廠;吉利汽車在印度尼西亞啟動CK-1 CKD汽車組裝項目;華晨在俄羅斯建10萬輛產能基地。
蔡會長在此次會議上,針對于機械百強、汽車三十強企業,發自肺腑的希望機械百強、汽車三十強企業能成為全行業的中堅和翹楚,肩負著國人對中國機械、汽車工業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希望和夢想。機械百強、汽車三十強企業應該冷靜面對已經取得的成績,正視產業加速升級形勢下的條件,戒驕戒躁,科學發展,進一步加快做強做大的步伐。蔡會長在會上也對機械百強、汽車三十強企業提出了由衷的幾點建議。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要立大志:敢于立志建設世界知名企業;勇于立足中國國情,創造出與福特、豐田比肩的新型經營管理模式;二要下大力:甘于以自己的心血和激情致力自主創新,把騰飛的業績建立在可持續的基礎上,打造“中國創造”的優良形象;三要善學習:學習國內外同行的經驗,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加快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改變重“硬”輕“軟”的傾向”。
會議在緊鑼密鼓的節奏中進行,24日上午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會長蔡惟慈在07年中國機械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百強企業、汽車工業三十強企業信息發布報告中公布了07年中國機械工業百強、汽車三十強企業名單,表彰了機械、汽車行業大企業取得的成績。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于珍、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會長蔡惟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朱一平等領導出席了此次會議,在會議期間對于獲獎的機械工業百強企業、汽車三十強企業進行了榮譽證書和獎杯的頒發。獲獎企業如三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何真臨以“自主創新是引導三一做大作強的第一驅動力”為主題、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副總裁李積榮以“加強自主創新實現更高發展”為主題、中國西電集團代表施曼以“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努力推進西電又好又快發展”為主題紛紛做了精彩的匯報。
24日下午的機械工業戰略發展研討會上,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兼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劍平以“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和調控政策新信息”為主題、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蔡惟慈以“搶占先機迎接機械工業升級的春天”為主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董揚以“2007年汽車工業經濟運行情況”為主題分別做了深度的匯報。三位出席會議的領導從國家宏觀經濟形勢、機械工業形勢、汽車工業形勢用一系列數據、事例給參會的機械百強企業、汽車三十強企業、行業協會、金融證券、媒體代表上了生動的一課。
機械百強企業、汽車三十強企業07年再創佳績。2007年,中國機械工業堅持科學發展,促進自主創新、促進全面振興,經濟、技術又取得新的成績。機械工業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工業生產增幅實現連續5年超過20%;利潤連年超高速增長,比上年增收1500億元。2007年汽車工業大型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10924億元,為2003年5514億元的1.98倍,平均年增18.64%。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0億元的特大型企業迅速增加,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0億元的機械、汽車特大型企業2003年12個,2006年23個,2007年已達42個。大企業發展勢頭強勁,呈現勃勃生機。
機械行業重要領域再創佳績。發電設備:2007年全國產量為12991萬千瓦,其中,上電、東電、哈電三大集團生產9272萬千瓦,約占總產量的 3/4。汽車:汽車產銷總量再創歷史新高,汽車產量世界第三,新車注冊量第二,摩托車產量世界第一。農機、內燃機行業:2007年機械工業大型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7492億元,為2003年第一屆排序時3236億元的2.32倍,年均增27.35%;工程機械行業:徐工、長沙建設、三一、柳工、廈工、安徽叉車等工程機械集團,開發了超高揚程混凝土輸送設備、特大型工程起重機、高速公路路面設備等高檔次工程機械設備,并在國際市場上取得很大進展。電工行業:借國家振興裝備制造業的東風,崛起了上電、東電、哈電等一批能與跨國公司抗衡的企業集團。企業的發電設備年產量達到3000萬千瓦左右,連續三年居世界同行前列;銷售額已達300億元左右;超超臨界百萬千瓦火電設備、單機容量70萬千瓦的大型水電機組已能自主生產,顯示三大集團的電站設備生產技術和制造能力已達世界一流水平。機床工具行業:機床工具行業大企業,通過重組并購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機床制造集團。沈陽、大連機床集團,雙雙進入世界機床企業前十名,北京京城、齊二、濟二、秦川機床等集團,加快了改制重組和技術改造的步伐,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重型、通用機械行業:重型、通用機械行業為礦山、冶金、石化、石油、建材等工業的結構升級,為交通、水利等重點設施建設服務。一重、二重、大重·起重、太重、北方重工、中信重機等大企業集團,在連鑄連軋等現代化冶金設備,煤直接液化制油的特大高壓容器,大型礦用挖掘機、大型起重機、大型盾構機和大型水泥設備等重要產品的制造領域已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縱觀目前機械工業形勢,蔡惟慈會長認為機械工業已進入由量變轉向質變、產業加速升級的關鍵時期,業內骨干企業應該審時度勢,搶占先機。機械百強企業、汽車三十強企業作為機械工業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機械行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領跑者,在其發展的宏觀環境下,機遇與挑戰中應審時度勢、迎風破浪、把握現階段其發展重點,機械行業企業做強做大,任重道遠。
機械百強企業、汽車三十強企業面對的機遇:第一,機械行業多年來的努力,尤其是近幾年的持續快速增長,正在迅速積累起由量變向質變躍升的巨大能量。表現在增長速度很高,大體達到“七年五倍”甚至以上;二是效益增速超過生產,發展質量較好;三是出口增長格外引人矚目,國際競爭力有所提高。第二,國家針對機械工業、汽車行業頒布的有利于行業發展的政策。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裝備制造業振興,《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06】8號出臺以來,特別是十六大。十六大把裝備制造業訂立為支柱產業、基礎產業和戰略性產業。裝備制造業是影響國家經濟安全和國防安全的一個重要的產業,而且也是顯示綜合國力和現代化程度的一些國際競爭力的一個標志性的產業。節能減排在推進淘汰落后企業絕不手軟。2007年,全國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節約能源、減少污染物排放的工作部署,節能減排取得積極進展,逐步見到成效。但是要實現“十一五”期間節能減排目標,形勢依然十分嚴峻。中央高度重視節能減排,國務院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提出了45條具體工作安排。建立領導機構和協調機制,落實責任制和政策措施,各級政府推動節能減排的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機械行業對節能減排的貢獻度在加大。如加強車輛生產環節管理,促進產品結構調整,推進車輛產品技術進步;國Ⅲ排放政策、乘用車和3.5噸以下商用車油耗標準;制定措施規范汽車市場秩序,治理和糾正車輛外掛行為,規范汽車稅費征收秩序和公路運輸市場秩序;鼓勵企業研究開發和生產新能源汽車,要求中小企業做好節能減排工作;規范汽車出口秩序,修改交通保險制度,規范老舊汽車報廢更新補貼資金的管理和使用。第三,國家新的經濟調控政策。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堅持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把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特別要把控制物價上漲、抑制通貨膨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時密切跟蹤經濟形勢新變化,把握好促進經濟增長與抑制通貨膨脹的平衡點,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同樣針對機械行業而論,在國家整體宏觀經濟調控政策下,國家政治穩定、經濟平穩發展將是機械工業發展的強有力保障,也有利于目前抵制美國次貸危機對機械行業進出口方面的不良影響。
機械百強企業、汽車三十強企業面對的挑戰:首當其沖,次貸危機對機械行業的影響。國際經濟降溫將導致我國外貿出口增速明顯放緩,2005-2007年我國對美國貿易順差占全部貿易順差的比重分別為112%、81%和62%。2007年凈出口拉動中國經濟2.7個百分點,其中對美貿易順差拉動中國經濟增長1.7個百分點。2008年如果美國經濟下滑衰退并帶動全球經濟增長放緩,造成中國出口減少,在中國進口保持快速增長的背景下,我國凈出口規模將減少,對GDP增長的拉動作用將下降。在一系列外貿環境趨緊的要求,貿易順差增多導致低檔產品領域的國際貿易摩擦劇增;人民幣升值削弱我競爭力。針對于機械工業行業,只有加快產業升級才有出路,不升級就只能被擠出國際市場。第二,實現“科學發展”的要求,大環境的變化,逼迫機械工業加快升級。表現在一,資源性要素約束趨強。主要原材料及燃料價格輪番普漲,新勞動法實施推動成本上升,利率匯率提高,銀根緊縮,環境要求提高,土地供應趨緊,關鍵進口料件瓶頸約束趨緊。其二,用戶要求在迅速升級。表現在核電、輸變電、風電、冶金、石油化工、露天礦、隧道掘進、造船等方面,用戶對裝備的要求在向世界水平看齊,機械工業企業不升級就沒有機會。其三,同行間競爭加劇使然。緣由:實物產品需求增長速度趨于回落;產能持續高速擴張;導致:在上述雙重壓力擠壓下,供大于求的矛盾正在再度激化;態勢:民營企業由低向高、由外圍向核心的擴張勢頭越來越猛烈;外企挾技術、資金優勢壟斷高端市場;結果:企業壓力巨大,競爭加劇,不進則退。
機械百強企業、汽車三十強企業現階段發展重點:第一,自主創新。2007年度機械工業百強、汽車工業三十強企業,各項指標令人振奮。但相對于國內外不斷提升的需求,我國大企業在經營規模、創新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仍然顯得很不足;與世界一流企業比,差距則更為明顯。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名列機械百強之首,但銷售額僅為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5.5%;居工程機械行業第一位的徐州工程機械集團,僅為美國卡特彼勒公司的7.5%、日本小松公司的19.3%;居農機行業之首的一拖集團僅為美國迪爾公司的7%。一汽集團、上汽集團雖已于2005年進入世界500強企業之列,2007年座次分別排位于385名和 402位,但其銷售額僅為列入世界汽車制造第一、二名的通用汽車公司和豐田公司的12.08%和12.20%,為世界汽車制造第五強的大眾汽車公司的 18.9%。
蔡會長在報告會中多次都提到,創新能力不足是中國大型企業的最薄弱環節。我國機械、汽車工業總體技術自給率只有60%左右,尤其是在重大成套裝備和高技術產品的核心技術上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尚未擺脫受制于人的局面。我們的追趕速度還應加快,力度還須加大。目前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日益表現為其所擁有的大型企業之間的實力比拼。中國機械、汽車大企業近年來的快速發展,已為機械、汽車工業進一步做強做大打下了良好基礎,全行業要抓住機遇,樹立科學發展觀,積極推進聯合重組,加強自主創新能力,盡快成長起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
現階段,機械百強企業、汽車三十強的大企業,對于自主創新程度很高,并作為其戰略發展的重要舉措。如此次百強發布會上,中國西電集團以“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努力推進西電又好又快發展”為主題的報告中,中國西電集團把打造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跨國集團作為戰略目標。具體實施目標分為五個主攻方向:第一,以跨國公司為標桿,在經營規模上名列中國市場競爭企業的前茅;第二,發揮市場導向和政策支持的作用,打造中國輸變電設備制造企業集團;第三,以自主創新為主線,構建產學研相結合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自主創新體系;第四,加大技術改造步伐,全面開展交直流特高壓設備研制;第五,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擴大國際市場份額,打造國際知名的西電品牌。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副總裁李積榮以“加強自主創新實現更高發展”為主題,在其報告中,上汽集團創新工作思路:消除對方顧慮,深化對方合作;實現對外合作和自主開發并舉。指導思想:依靠自身力量自主發展;收購國外企業合作生產;深化戰略合作合資生產;合資企業創建自主品牌。發展原則:三“不”即不完全依賴外方、不排斥外方參與、不違反知識產權;一“用”即充分利用世界資源。發展特點:特點一,起點高;特點二,技術新即二次開發創新、集成開發創新、原始開發創新;特點三,管理精;特點四,人才廣即引進國外關鍵領軍人才、集聚業內優秀開發人才、發揮海外中心協同效應。做好三個開發:第一,自主開發即集成國內外的技術資源,建設自主品牌開發經營體系,并持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第二,聯合開發即依托國外合作伙伴的技術優勢,加快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再創新,著力形成合資企業本土化開發能力。第三,超前開發即瞄準世界汽車工業技術路線,加強中外合作和產學研結合,抓好“世界同一起跑線”項目。機械百強企業、汽車三十強企業現階段發展重點二:結構調整。機械工業行業重組力度加大,實現跨越式發展。大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企業兼并、聯合、重組和上市,是2007年中國機械、汽車工業企業做強做大的突出亮點。
上汽與南汽兩強聯合重組,資產總額近1000億元,年產銷量有望超過200萬輛,產銷量有望和現代、日產、菲亞特、雷諾、三菱、鈴木、馬自達等相近; 陜西鼓風機集團與西儀集團、西安鍋爐總廠簽訂重組協議,與西北化工研究院和陜西重機廠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有望進一步加快資源整合、做強做大的步伐;由沈陽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沈陽氣體壓縮機股份有限公司、沈陽水泵股份有限公司重組成立的沈陽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有望成長為亞洲最大的通用機械制造基地;濰坊柴油機控股湘火炬和法士特,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德力西與施耐德組建合資公司以提高產品檔次;杭州制氧機集團收購江西制氧機廠;長沙建設并購黃河工程,等等。種種跡象表明,越來越多的大型企業正在加大重組并購力度,構建更強大的發展平臺。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在“2007年汽車工業經濟運行情況”報告中,指出汽車工業機構調整,聯合重組步伐加快。在國家相關政策引導下,同時也為在市場競爭中不斷擴大規模,降低發展所需的時間和資成本,國內企業之間的聯合重組日趨活躍;引人注目的上汽集團與躍進汽車集團汽車業務的全面整合項目,預示著我國汽車產業組織結構調整將翻開新的一頁;據不完全統計,2007年汽車產業之間聯合或重組企業42家,其中整車與零部件聯合或重組企業7家,整車與其它領域合作的有11家,零部件企業之間聯合或重組的有5家;另外,開展校企合作、銀企合作、跨行業合作等項目的有13家。
結構調整,對外合作呈現新特點:特點一,中外合資由合資企業從跨國汽車公司引進技術、支付車型轉讓費,然后在中國生產進行生產的模式,向中方汽車企業以自主品牌、專有技術作為投入,在國內或境外建立合資企業的模式轉變(單一向多樣)。具體表現在,奇瑞汽車公司與美國量子公司合資建設乘用車項目,合資公司生產奇瑞汽車公司開發的轎車和運動型乘用車產品;奇瑞汽車公司與菲亞特合資項目,合資雙方各自拿出產品和技術組建合資公司。特點二:合資合作向商用車領域發展。具體表現在,東風、日產、沃爾沃集團就沃爾沃與東風合作生產商用車項目達成框架協議;廣汽集團、豐田日野重組沈飛日野項目通過國家核準;美國鋁業公司與宇通客車集團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打造新一代全鋁客車。特點三,自主品牌走出國門,加快經營國際化步伐。具體表現在,長城汽車在烏克蘭、俄羅斯建廠;中國重汽與俄羅斯吉爾汽車公司合資;奇瑞汽車在伊朗投資建廠;吉利汽車在印度尼西亞啟動CK-1 CKD汽車組裝項目;華晨在俄羅斯建10萬輛產能基地。
蔡會長在此次會議上,針對于機械百強、汽車三十強企業,發自肺腑的希望機械百強、汽車三十強企業能成為全行業的中堅和翹楚,肩負著國人對中國機械、汽車工業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希望和夢想。機械百強、汽車三十強企業應該冷靜面對已經取得的成績,正視產業加速升級形勢下的條件,戒驕戒躁,科學發展,進一步加快做強做大的步伐。蔡會長在會上也對機械百強、汽車三十強企業提出了由衷的幾點建議。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要立大志:敢于立志建設世界知名企業;勇于立足中國國情,創造出與福特、豐田比肩的新型經營管理模式;二要下大力:甘于以自己的心血和激情致力自主創新,把騰飛的業績建立在可持續的基礎上,打造“中國創造”的優良形象;三要善學習:學習國內外同行的經驗,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加快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改變重“硬”輕“軟”的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