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廣業
1 引言 可編程序控制器是以微處理器為基礎,綜合計算機、通信、聯網以及自動控制技術而開發的新一代工業控制裝置。可編程序控制器在我國的發展與應用已有30多年的歷史,現在它已經廣泛應用于國民經濟的各個工業生產領域,成為提高傳統工業裝備水平和技術能力的重要設備和強大支柱。隨著全球一體化經濟的發展,努力發展可編程序控制器在我國的大規模應用,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可編程序控制器技術,應該是廣大技術人員努力的方向。 2 可編程序控制器的發展歷程 可編程序控制器問世于20世紀60年代,當時的可編程序控制器功能都很簡單,只有邏輯、定時、計數等功能;硬件方面用于可編程序控制器的集成電路還沒有投入大規模工業化生產,CPU以分立元件組成;存儲器為磁心存儲器,存儲容量有限;用戶指令一般只有二三十條,還沒有成型的編程語言;機型單一,沒有形成系列。一臺可編程序控制器最多只能替代200~300個繼電器組成的控制系統,在體積方面,與現在的可編程序控制器相比,可以說是龐然大物。 進入70年代,隨著中小規模集成電路的工業化生產,可編程序控制器技術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可編程序控制器功能除邏輯運算外,增加了數值運算、計算機接口、模擬量控制等;軟件開發有自診斷程序,程序存儲開始使用EPROM;可靠性進一步提高,初步形成系列,結構上開始有模塊式和整體式的區分,整機功能從專用向通用過渡。 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微處理器技術日趨成熟,單片微處理器、半導體存儲器進入工業化生產,大規模集成電路開始普遍應用。可編程序控制器開始向多處理器發展,使可編程序控制器的功能和處理速度大為增強,并具有通信和遠程I/O能力,增加了多種特殊功能,如浮點運算、三角函數、查表、列表等,自診斷和容錯技術也迅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