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環球》雜志
《環球》雜志記者/章文
實習記者/趙聰超
微軟并購雅虎的消息,已經風傳好幾個月了,至今尚未成局。對此,不少業界人士紛紛撰文分析其并購前景以及對業界的影響,其中就有不少針對中國本土互聯網公司的。有人擔心在未來的“網絡帝國”中,中國本土公司將被擠壓,沒有競爭力;也有人表示不用多慮,認為“網絡帝國”可能永遠都不會存在,而中國本土公司在面臨外來者的挑戰時,擁有很強的競爭力。
奇虎董事長周鴻祎當年在雅虎任過職,他以雅虎今天面臨被收購的命運為例說,當年雅虎也儼然是一個“網絡帝國”,后來因為創新能力不行,漸漸走下坡路,淪至今日的命運。由此周鴻祎預測,即便微軟最后成功收購雅虎,也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微軟作為一個龐大的軟件帝國,今天在互聯網的表現很一般。理論上講,它比谷歌有錢,市值也很高,這些年也雇了一批教授專家,在世界各地有很多研發中心,如此多的資源和巨資,竟然做不好MSN和LIVE,就說明不是錢的問題而是喪失了創新機制。自己沒有信心去做互聯網,而是要以收購方式來做,實際上收購結果未必好。”周鴻祎說,“從技術層面看,兩家巨無霸公司合并后團隊分崩離析的風險很大,從歷史上看,幾百億的并購很少成功,成功率僅有20%~30%”。
周鴻祎還認為,微軟公司的團隊已經老態龍鐘,應該收購一個像FACEBOOK這樣有新鮮活力、創新精神強的公司,但現在是在收購一個正在走下坡路的公司,其前景不樂觀。
谷歌中國區總裁李開復則從技術發展的層面,分析了他對“未來網絡帝國”的看法。對谷歌正在帶頭推廣的“云計算”網絡模式,李開復解釋說:“云計算,聽起來像把云瓜分占領了,實際上不是這樣的,云計算有四個特點:第一,數據飛到云上去,不存在個人電腦里而是存到某一個服務器了,云的意思就是非指定服務器;第二是指應用會飛到云上去,就是不需要一堆應用軟件,打開瀏覽器就能上去;第三是說無論任何設備都能連到云端,不論PC還是手機電視都可以;第四是數據飛到云端就沒限制了,容量無限大計算更快。”
據此,李開復說,其實不太會出現所謂的“網絡帝國”,因為大部分云計算的公司都是用公開標準來做,是可以替換的,“我們的服務器可以替換不同品牌,用不同的操作系統提供不同服務。另外就是那個龐大的云很難被一家壟斷,比如IBM走IT外包路線,谷歌走搜索廣告,M-ZONE走商店外包,看來比較難以一家獨霸天下。”
不過,即便不會出現人們擔心的“網絡帝國”,但未來外國大公司對中國本土企業的威脅還是被一再地加以討論。
前搜狐總裁、現優酷總裁古永鏘并未如此悲觀,他認為就目前形勢來看,中國的互聯網市場還是中國本土公司占據主流:“其實在互聯網這個行業里,通行的不是大魚吃小魚,而是快魚吃慢魚,講的是創新能力,公司再大,創新能力不行,就沒有競爭力”。
周鴻祎則表示,互聯網是一個特殊領域,比較虛擬。用戶習慣決定互聯網發展,外國公司到中國來不一定斗得過中國本土公司,“這里面有兩個原因,一個是不能本土化,產品很難符合中國本土用戶需求,第二是外國公司總部在其本國,決策過程很長,中國市場很多決策必須要層層請示美國總部,而總部又不是為中國一家服務。很多時候中國在其整體戰略里地位并不高。這是他們很難避免的宿命。而中國本土團隊最了解本土國情,決策過程很快。”
所以周鴻祎認為,外國公司如果繼續延用這種機制,包括YouTube,FACEBOOK進入中國都可能不敵本土企業,“我不認為谷歌在中國能干過百度,百度熟悉本土市場,創新能力也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