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紅極一時的網絡門戶走到如今進退維谷的處境,雅虎在許多國際IT界人士的眼里,已經走到必須賣出自己的時候了。
對微軟的并購提案,雅虎董事會予以了堅決的回絕。在致全體員工的郵件中,首席執行官楊致遠這樣寫道:“微軟收購請求極大地低估了雅虎價值。”
楊致遠認為,預計到2010年,全球網絡廣告市場規模將由2007年的450億美元增至750億美元。而雅虎是全球認知度最高和最受尊敬的品牌之一,全球范圍內每兩名網民就有一名為雅虎用戶。看得出,楊致遠認為自己有足夠的籌碼。
為了阻止微軟的收購步伐,雅虎一直在尋找其他替代方案,包括與谷歌、新聞集團和時代華納探討開展某種形式合作的可行性,但迄今為止并沒有產生實質性的效果:與微軟的收購方案相比,雅虎與谷歌聯盟的計劃會有更大的反壟斷麻煩;時代華納本身在網絡廣告方面也是自身難保,《紐約每日新聞》網站引用分析師的話,把AOL與雅虎的談判稱為“落水者間的自救”;新聞集團先尋求將旗下的MySpace與雅虎合并,但默多克知道“微軟擁有的資金遠多于我們”,于是與微軟密謀聯合收購,但微軟的首選當然是獨自收購雅虎。
楊致遠的強硬似乎刺激了微軟本已勃發的收購雄心。微軟日前下了最后通牒,明言三周內,善意收購不成,就惡意收購。這就是微軟的脾氣:真金白銀加大棒。
在這種情況下,雅虎不少股東已經對微軟開出的收購價碼表示公開認同和支持,雅虎董事會也開始出現分裂,以董事會主席羅伊·波斯托克領銜的部分董事會成員表示支持微軟對雅虎的收購。
這些跌宕起伏的情節,卻被許多業內人看了個明白:微軟要走捷徑向互聯網轉型,收購雅虎幾乎是不二選擇;而雅虎本已式微,在半推半就地被收購前,趁機拿捏一下提高身價也可以理解。
后雅虎時代的互聯網格局
微軟很大,大得有些不可一世的霸道。只要微軟的手伸到哪里,哪里就要為之騰出一片山河。無所不在的Windows和Office,無所不在的IE瀏覽器和MSN,這些資源都可以變成互聯網事業的巨大基礎。
但是,微軟雖然是互聯網“大國”,卻不是互聯網“強國”。互聯網江山目前最具戰略意義的制高點——搜索和基于搜索的在線廣告,被谷歌牢牢地盤踞著。
微軟的壓力不僅來自谷歌這樣的互聯網企業的生猛,也來自對互聯網業務增長的熱切期待。在網絡應用越來越深入的時代,一切可以想像到的創新商業模式的實現,都變得越來越簡單。微軟跟在谷歌后面的滋味并不好受。
收購雅虎有助于微軟從一個傳統的軟件帝國向互聯網業務轉型。而微軟狂飆突進的計劃,給了業界一個沖擊波。谷歌首席法律顧問大衛·德拉姆蒙德在博客中憤然寫道:“難道微軟想在互聯網上繼續它對PC行業霸道的壟斷地位?”
微軟的戰略是希望創造一個硬件、軟件、網絡合一的“超級帝國”。微軟首席財務官(CFO)里德爾在2009財年的公司預算中提到,微軟將在美國經濟不景氣時期內收益38%,并將以兩位數的增長,帶動全球軟件行業的發展。而微軟CEO史蒂夫·鮑爾默早在股東大會上就開誠布公,要把在線服務及廣告作為軟件巨人的未來戰略重心,吞并雅虎不過是其中一步棋。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微軟與谷歌將變成全球互聯網領域的“雙寡頭”,而其他同行的生態將進一步惡化,導致全球互聯網的版圖重新改寫。
未來啟示錄
互聯網在進步,不僅僅是技術在進步,更重要的是文明的進步。互聯網從資源短缺到主宰世界,無疑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大變革。
微軟已經意識到了這一變革的必然性,為了不被新時代的代表谷歌所顛覆,微軟試圖利用前時代的資本積累來買雅虎,或者說買時間,以免在未來被淘汰。因此,微軟對收購雅虎高調張揚,志在必得,實在也是形勢逼人,而所謀甚大。
我們不妨來計算一下互聯網帝國的子民有多少?若按19.1%的互聯網全球平均普及率計算,這是一個擁有約11億5000萬人口并且其版圖仍在迅速擴大之中的壯闊江山。而且,它終將會達到更驚人的規模,其背后意味著的財富也不可估量,正是這些在強烈地刺激著互聯網企業的霸權野心。
微軟購買雅虎若成功,一個“微雅帝國”就將橫空出世;而巨頭谷歌豈會坐以待斃?一場帝國反擊戰不可避免。而在此過程中,為了取得爭霸戰的勝利,它們將越來越深入地開發各自的控制術,爭取各自的“子民”,互聯網帝國對全人類的影響將會以超出人們想像的程度步步深入。
作為用戶,每個人的家庭住址、人際往來,都有可能因為他人探秘隱私或商業上的需要,被敲進“微雅”或谷歌的搜索目錄,成為它們的獵物。
在這場關于未來的戰爭里,微軟和谷歌的選擇不多,而你或者我的選擇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