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海 霞
??美國作者薩拉·邦焦爾尼在其新書《離開中國制造的一年:一個美國家庭的生活歷險》中,用生花的妙筆寫下了一家人的動人趣事,也為中國給世界消費者帶來的巨大收益、在全球經濟中日益重要的地位留下了一幅清晰的圖畫。作者薩拉生動地向我們展示了她曾不得不讓兒子穿68美元的“意大利”鞋;也曾為應該選擇人道的“中國制造”的捕鼠器還是非人道的“美國制造”的捕鼠器而掙扎。顯然,薩拉的經歷證明了這樣一點:在日常消費品的選擇上,價廉物美是所有人的選擇。
??目前,我國制造業有172類產品的產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國較完整的產業體系開始在東亞產業分工中起到重要作用,成為全球產業鏈條重要組成部分。但是,自去年伊始,“中國制造”已經感覺到了越來越大的壓力:能源原材料漲價、相關政策調整、人民幣匯率升值以及產品質量、知識產權爭端、新的勞動合同法的實施以及品牌缺失,所有矛頭都集中到了我們曾經引以自豪的“世界工廠”。
??本報記者近日專訪了商務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子先,就開放條件下如何提高我國產業競爭力、實現中國制造的順利轉型等相關問題同他進行了對話。
??記者:作為制造大國和出口大國,盡管我國制成品出口占世界的份額在逐年提高,但加工貿易一直是中國企業出口的主要形式。曾經有報道說,一把在加州商場售價7美元的玩具劍,在義烏為其加工的企業每件產品只賺1分錢,但是貼牌之后經銷商可以賺5美元。您認為中國制造怎樣才能改變在貿易鏈中受制于人的末端地位?
??王子先:我們首先應當看到,中國正日益成為世界各大洲的重要貿易伙伴。根據商務部目前掌握的有關經濟體2006年海關統計和WTO秘書處提供的2005年統計,與中國進出口貿易額為其對外貿易第一位(第一大貿易伙伴)的有5個經濟體,前三位的有28個,排在前六位的有64個。中國在亞洲對外貿易中排名第一位,在歐盟對外貿易中上升至第二位,在非洲、獨聯體、歐洲地區對外貿易中均排名第三位,在北美和拉美地區對外貿易中排名第四,在中東地區對外貿易中排名第六位。更為重要的是,我國在世界各國貿易排名的上升將為推動我國對外政治外交關系和構建和諧世界提供重要支撐。
??中國制造走開放式發展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功,不僅規模迅速擴大,而且產業多樣化程度居世界前列,質量效益和結構也不斷改善。這些年我國制成品出口世界的份額提高非常顯著,1980年我國制成品出口占世界市場的0.8%,1990年占1.9%,2000年提高到4.7%,而2006年則進一步提高到10.8%,已經超過美國的10%,在歐盟25國之后居世界第二位,如果按單個國別計算,我國已經是世界最大制成品出口國。
??通過大力發展加工貿易,是我國開放式工業化道路的捷徑。首先,加工貿易帶動了輕紡消費品產業的升級。其次,加工貿易提高了技術開發能力,促進了技術進步。從事加工貿易的外資企業,技術水平普遍高于國內原有水平。加工貿易企業技術研發能力指標,高于全國大中型企業的平均水平。加工貿易的技術與管理“外溢效應”促進了相關企業的技術進步與產業升級。最后,加工貿易創造的大量順差為進口先進設備提供了條件,消除了我國的外匯瓶頸,有利于促進國家的工業化進程。
??隨著我國商務成本的不斷上升,我國制造業將來的競爭優勢將更多體現在軟服務和智力優勢方面。2008年3月4日,上海美國商會和博思艾倫咨詢公司共同發布《中國制造業競爭力研究2007~2008》年度報告表明,外資公司正面臨著每年7%~10%的成本上升,中國一直以來作為純粹低成本及出口導向型生產基地的重要性將逐漸減小。70%的受訪公司認為競爭力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人民幣升值,52%的公司指向工資成本上升。博思艾倫大中華區副總裁何德高表示,首先選擇撤離的公司集中在勞動力密集型企業,例如紡織業、制鞋業等。但83%的受訪制造商選擇繼續其在中國的運營,絕大部分是因為中國龐大的市場,在市場潛力和基礎設施這些方面,越南和印度等備選國家仍落后于中國。
??記者:目前我國在國際分工中總體仍處于低端位置。您怎樣看待我國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與不足?
??王子先:應當承認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位置是制造大國但不是制造強國。在發展中國家有較強競爭力,但與發達國家比仍有巨大差距;對外資依賴程度較高,自主發展能力不足。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由于研發和市場營銷等高端環節在很大程度上為發達國家跨國公司所支配,中國制造處于微笑曲線的低端。在全球創新鏈中地位相當弱小,是影響我國國際分工位置的最薄弱的環節。我國經濟規模的快速發展過程,同時也是產業結構不斷轉變的過程。但總體上,應該看到經濟增長本身的質量和效益還不高,加快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仍然任重而道遠。當前,經濟增長方式粗放型特點依然明顯,從對外角度看,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產業規模與效益未實現同步增長。第二,各類出口企業價格競爭力強,非價格競爭力差。第三,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發展不協調。第四,部分出口產品市場集中度過高,容易引發貿易摩擦。第五,對外資的依賴度相對較高。第六,高投資、低消費導致很多產業產能過剩、對出口依存度不斷上升。
??此外,粗放型經濟貿易增長方式也給我國資源環境帶來了直接壓力,過于依賴勞動力廉價優勢也不利于提高勞動者技能和人力資源的培育。
??記者:您認為我國現有產業模式的癥結在哪里?
??王子先:經濟增長方式存在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歸根結底是與我國經濟發展所處階段和現代化水平相關聯的,是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的結果。其突出的癥結是我國產業分工很不發達、企業核心競爭力缺乏,并伴生以下問題:第一,出口產業、產品結構雷同化,引發過度競爭;第二,出口企業市場營銷能力薄弱,過度依賴中間商;第三,出口生產企業缺乏核心技術和自主品牌;第四,生產性服務業不發達,使我國在國際產業鏈和價值鏈中處于被動不利地位。
??為什么說我們是“制造大國”,遠不是“制造強國”,與國際先進水平比較就知道差距所在:高耗能、高污染產業的過度發展,加劇了產業結構的惡化,并造成能源資源的大量浪費。勞動力低廉仍然是我國最大的比較優勢,產業長期發展的動力不足。中國制造仍然處于低成本、低價格的層面競爭,缺乏創新技術和自主品牌。我們必須有清醒的認識,過于依賴勞動力廉價優勢也不利于提高勞動者技能和人力資源的培育,不利于我國產業結構的進一步升級和向服務經濟的轉型,同時還不利于我們更好地緩解高投資、高儲蓄、高出口和低消費的結構性失衡。
??
??此外,從全國各地各行業的工業布局和定位,包括高科技與制造業的之間關系、制造業的品牌和附加值等看,也充分說明中國的制造業還處在一個加工和低附加值階段,未能涉及高利潤的服務領域,要么交納高額的專利費用,成為單純的加工制造的工廠,要么就會受到專利的限制而遭到查扣和封殺。中國企業如何由“制造”走向“創造”、由“組裝”走向“研發”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
??
??記者:毋庸置疑,提升我國的產業競爭力迫在眉睫。您認為全球化條件下提升我國產業競爭力的對策和選擇有哪些?
??
??王子先:可以從長期路徑與短期模式入手。先說中國制造轉型的長期路徑與模式。必須圍繞核心競爭力戰略,完善產業技術政策,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貿易發展方式,提高開放條件下的創新能力,創新企業經營管理模式,適應經濟全球化潮流,創造我國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新優勢。一是適應經濟全球化新趨勢,大力推動我國產業分工模式的調整,推動各類出口企業從“大而全”、“小而全”轉向“專而精”的發展軌道。二是進一步完善我國產業、技術創新和財稅、金融政策,大力支持各類出口企業培育基于創新基礎上的核心競爭力,走差異化競爭之路。三是加強知識產權戰略,增強各類出口企業自主知識產權意識和能力。四是大力推動生產性服務業的加快發展和升級,打造一大批中高端專業化生產性服務供應商,提高我國在國際產業鏈和價值鏈中的地位。五是支持各類出口企業提高市場營銷能力,建立國際營銷網絡。六是提高工業設計和品牌建設能力,支持有實力企業培育出口自主品牌。
??
??“世界工廠”應是中國創造的新起點?不是終點,也不可能是終點。有一種說法,知識產權制度的核心就在于“為天才之火添加利益的燃料”。我們需要的正是通過研發創新為中國人的天才之火添加利益的燃料。這種從中國制造轉型的具體路徑來看,實現“中國創造”,必須循序漸進地改變以簡單加工組裝為主的發展模式,由“Z型鏈”走向“L型鏈”,進而形成“C型鏈”。
??
??但是,我們也要充分認識到:中國制造的順利轉型是一個長期過程,必須按照產業化客觀規律辦事,不能急于求成。對于近期中國制造正在遭遇的內外部多重壓力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必須盡快研究制定保證中國制造順利轉型的短期對策。對于各級政府來說,近期重點任務是應該努力幫助企業渡過難關,采取有效政策措施緩解企業遭到的各方面壓力,減輕調整的陣痛,迎來更美好的前景。首先,在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的同時,外貿政策應保持穩定,放緩人民幣升值步伐,優化出口環境,穩定出口增長。要按照產業發展規律來促進產業梯度轉移,要針對不同的加工貿易類型進行區別對待。同時產業升級要循序漸進,不能拔苗助長;產業與貿易、金融政策相結合。還要加大支持中小企業,開拓新市場、開發新產品。作為一個產業高度多元化的大國,我們不能忽視勞動密集型產業,這涉及到就業和民生,同時中西部也還有很大空間。
??
??對于企業來說,一方面要加強企業的設備更新換代,改進生產技術,加強人才培訓,提高工人生產水平和生產效率。另一方面具備條件的企業要考慮業務轉型,加強自主研發。有條件的企業要逐步轉向開發自有品牌,與國外供應商合作共同開發產品,不再簡單地做OEM;也可以轉型做內銷,努力開拓國內市場;將生產基地轉移至中西部地區,以降低生產成本,享受政策優惠。
??
??記者:與國際一般趨勢相比,我國生產性服務存在明顯的不足,在國民經濟和整個服務業中的份額仍相對較低,占國民總產出的比重不及發達國家的一半,您認為解決這一問題應當從哪些方面入手?
??
??王子先: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與升級也是不能忽視的重要方面。要正確認識當前世界上制造業與服務業相互融合的新態勢。“中國制造”的升級發展,必須要把握產業演變特征,重視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趨勢,促進服務業向制造業滲透,企業要建設信息管理系統,以形成相對穩定的組織和功能結構。
??
??這種發展與升級的路徑有三個方面:必須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把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放在與制造業同等甚至優先位置,以生產性服務業的升級和創新帶動工業化和整體產業結構的優化;將一批有條件的沿海中心城市辦成生產性服務的聚集區;我國制造業產業結構的升級是在抓住國際產業轉移機遇,主動擴大開放、引進外資和參與國際經濟合作中完成的。生產性服務業要加快發展和升級,也必須堅持擴大開放、引進外資,積極參與服務業全球化進程,走開放型經濟之路,以開放促改革、促創新、促發展。
??
??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對策重點是打破壟斷,放寬市場準入,建立公開、公平、規范的行業準入制度,增進競爭;調整財稅、土地、價格等政策,重點支持生產性服務業關鍵領域、薄弱環節、新興產業和新型業態的發展;加快現代信息技術成果的應用,推動生產性服務業率先向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升級。
??
??必須堅持開放式發展道路,加快中國制造國際化步伐,充分利用國際市場資源,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中國產品不僅滿足本國需求,也為全世界服務,因而應積極利用全球資源支撐“中國制造”的發展。順應全球經濟向服務轉型的新趨勢,實施制造業與服務業協同發展的戰略。
( 摘自 中國經濟導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