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馮青淑
來源:光明日報
胡錦濤總書記5月3日在北京大學的重要講話,不僅是對北京大學教師和學生提出希望,也是對全國高校教師和全國大學生提出希望,作為工作在中國人民大學教學第一線的教師,我深受鼓舞。
高素質人才要有博大的胸懷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我國教育百年的凝聚,是中華文明的承載。近現代以來,中國無數仁人志士努力尋求國家富強之路,尤其是中國改革開放取得豐碩成果,社會主義事業的輝煌成就世人共睹。但我們不能滿足現在的成績,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任重而道遠。因此我們需要培養我們的學生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只有從歷史中不斷去粗取精,才能在時代的激流中不斷前進。
高素質人才要有良好的政治和道德素質。胡錦濤總書記的四點希望中首先指出,廣大青年學子學習的出發點和目的,應當是“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堅持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的高度統一,時刻心系民族命運、心系國家發展、心系人民福祉”。胡錦濤總書記強調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要“高度統一”,要求廣大青年學子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把個人的命運與社會主義國家、與中華民族、與廣大人民的命運相聯系。從這一基本立足點出發,才能“把愛國熱情轉化為立足崗位、刻苦學習、發奮工作、支持奧運的實際行動”。同時,廣大青年學子應當具有高度的政治素養,“倍加珍惜我國安定團結的良好局面,自覺維護社會穩定,維護國家利益”,在大是大非問題上,青年學子應當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的穩定,維護國家利益和良好的國際形象。
高素質人才需要有過硬的本領和技能。正如胡錦濤總書記所提到的“要不斷創造一流學術成果”,交出滿意的答卷。從教師自身來說,應該以老一代優秀知識分子和學者為榜樣,應以國家民族的興衰為己任,在各個領域為祖國文化寶庫填補學術空白不懈努力,不去計較個人的名利,將自身的專業技能夯實,方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航行。
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需要良好的環境,而高等學府便是這一環境的主要承載體。我們要充分理解胡錦濤總書記對于“培育優良校風”的關注并真正落實到每一個教職工的教學和工作當中,要充分認識到每一位教職工都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一分子,要為創造高素質人才的良好環境做出貢獻。現在的高等院校不僅僅是知識的象牙塔,更重要的是他們將擔負起建設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歷史重任;教師也不僅僅是傳授工作技能的流水線,更重要的是傳播中華民族的優秀文明的傳道解惑者。今天我們要做的就是,讓廣大學生在成為一流人才的同時,讓他們理性愛國,更加熱忱地熱愛和建設社會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