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需求繼續增長,國際大宗原料藥生產加快轉移中國市場,國內原料藥市場競爭加劇和質量、環保政策監管等內外部環境的影響下,2007年,青霉素工業鹽的產能產量、價格波動、規模集中度呈現出“三高”的發展態勢,并將直接左右其2008年的行情走勢。而在目前,青霉素工業鹽的價格仍在高位運行。
“一高”:產量創新高,產能過剩三成
2006年,青霉素工業鹽產能達到了65000多噸,年產量估計達到45000噸(含20000多噸6-APA消耗量),產能利用率約為69%。而在青霉素價格反彈至歷史高位的帶動下,石藥、華星制藥的2007年青霉素產量均過萬噸,國內青霉素工業鹽年產量估計達到56000多噸(含25000多噸6-APA消耗量),同比增長26.11%(如考慮到年底產量過剩幾千噸,實際需求增長約10%),產能利用率提高至約71%。由此,中國青霉素工業鹽產量已穩居世界份額的90%以上。
正如健康網公布的一份來自美國醫藥人士的分析一樣,受發展中國家醫藥保健市場普遍增長的影響,青霉素工業鹽市場的需求繼續處于整體穩步增長的趨勢,這從2006、2007年產能、產量連創新高即得到充分體現。2007年青霉素工業鹽出口量雖然出現同比下降,但下游6-APA、阿莫西林、GCLE、7-ADCA等出口量的增加,有效拉動了國內青霉素工業鹽產量的增長。
在2007年國內青霉素工業鹽50000多噸產量中,有約27000噸用于生產6-APA(50%),13000余噸用于出口(27%),約3500噸生產7-ADCA(7%),約3500噸生產青霉素鈉鹽(7%),近1500噸生產GCLE(3%),近1000噸生產普卡(2%),1000多噸生產青霉素V鉀、芐星、青霉素G鉀(2%),剩余約2%用于生產獸用藥品。
2006年青霉素工業鹽出口總量為14529噸,同比增長28%;6-APA出口總量為3443噸,同比增長172%;阿莫西林出口總量為2056噸,同比增長87.05%。2007年受下半年印度市場因青霉素采購成本過高而需求量下降的影響,青霉素工業鹽的出口總量只有13723噸,同比減少5.56%;但6-APA出口總量為4255噸,同比增長23.48%,阿莫西林出口總量為2137噸,同比增長3.88%,GCLE出口總量為701噸,同比增長66.51%。如加上下游6-APA、阿莫西林、GCLE等消耗的青霉素量,青霉素工業鹽實際出口量約26000多噸,中國出口量已占據世界需求份額的50%以上。
據媒體報道,2007年,石藥的內蒙古一、二期青霉素年產萬噸項目全部達產,魯南新時代藥業計劃新建2000~3000噸7-ADCA項目(約合5000噸以上青霉素/年),年底聯邦制藥內蒙古基地新增5000噸6-APA項目(約合萬噸青霉素)試車投產,由此測算,國內青霉素工業鹽實際有效產能已經接近80000噸,產能過剩已近三成。如果加上技術進步增產和部分閑置產能,青霉素工業鹽產能將達到100000噸。
“二高”:價格連續兩年反彈拔高
2003年7月份青霉素工業鹽價格跌至60元/Bou以下,正式掀起了青霉素工業鹽新一輪價格大戰,加速了國外青霉素產能轉移至中國的速度。
50~65元/Bou的青霉素價格一直延續到2006年上半年。2006年6月的上海CPHI原料會后,國外青霉素工業鹽需求開始持續升溫,促使市場價格逐步恢復性反彈,從谷底的50~60元/Bou一路上升至年底的75元/Bou。
進入2007年上半年,在基礎原材料、能源成本價格普漲和環保限產制約導致階段性市場供不應求的推動下,青霉素工業鹽市場價格又繼續攀升至150元/Bou的歷史新高,年底在產量恢復需求過剩后,價格急跌至65元/Bou以下。經過2008年1月份生產廠家限產調整后,青霉素第七次價格大戰迅速結束。同樣,受環保、成本壓力的影響,青霉素價格又在2、3月份迅速反彈至100~120元/Bou(見圖),最高達到130元/Bou,出口價格達到16.5~17.5美元/Bou。
受“雙高”——居高不下的糧食燃料、化工原材料漲價影響和日益增強的環保監管“高壓政策”的影響,青霉素系列原料藥價格走勢已經超出普遍市場預期。由此可以看出,高成本生產時代的到來往往經常導致市場突發不確定因素,極易帶來大宗原料藥價格的異常波動,近兩年青霉素工業鹽市場的巨幅震蕩便是明顯例證。
“三高”:萬噸規模產能集中度達80%
2006年青霉素9家生產廠家前三家產量合計約28000噸,集中度達到62%。到了2007年,青霉素10家生產廠家前三家產量合計約36000噸,集中度達到63%。如按前三位產能廠家石藥、聯邦、華星滿負荷計算產量,年產能萬噸以上的規模集中度已經達到80%以上。據近期的報道,聯邦還計劃繼續擴產內蒙6-APA項目3000噸(約合6000噸青霉素),屆時,產能列前三位的廠家滿負荷后集中度將會接近90%。
觀點
警惕“三高”
從糧食燃料、化工原材料價格居“高”不下,環保與質量監管“高壓”持續增加,人民幣匯率繼續走高、出口退稅率還會降低的貿易“高”成本的新環境來看,青霉素工業鹽整體面臨銷售成本價格上漲態勢。從客觀上分析,80~100元/Bou應該是青霉素工業鹽市場可以保持較長期穩定的價格平衡區間,過低的銷售成本將會使制藥企業難以承受“三高”環境之困擾,而過高的采購成本對下游需求方積極性將會產生較大的阻滯影響。
青霉素市場價格的再次高位反彈,使大部分廠家準備加快提高產量,但綠色奧運前的環保高壓也讓大部分廠家難以滿負荷開車,要知道,產量越大,環保成本壓力也相應越大。當然,青霉素產能產量提高帶來的產能嚴重過剩,價格高低波動帶來的巨大市場震蕩,集中度愈來愈高帶來的兩極分化,還會加劇青霉素工業鹽市場競爭的階段激烈性。充分競爭的確是理順市場秩序的必由之路,但是,具有特殊性質的制藥產業,在充分競爭的同時切勿忘了理性競爭。
隨著夏季的來臨,抗生素原料需求相對進入淡季,青霉素工業鹽的緊張局面將會有所緩解,產量過剩、價格回落很難避免;而在“三高”市場環境的巨大影響下,制藥企業規范經營、理性調控產銷量平穩渡過淡季市場愈顯重要,畢竟,持續盈利、健康發展是競爭者的共識。
青霉素工業鹽作為“中國造”的基礎醫藥原料代表,國內制藥企業不僅有責任把青霉素工業鹽做強做大,還更有責任做出民族制藥工業國際化品牌。特別是在規模優勢的推動下,更應該加快進一步提高青霉素系列原料生物發酵水平、合成轉化水平、提取純化水平、下游更多原料酶法直通車水平、環保節能減排控制水平等技術進步工作,真正實現“中國造”青霉素國際化質量營銷的長遠優勢。(醫藥經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