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經濟觀察報
“如果一件襯衣標有‘23%的物質不明’,你還會買嗎?”日前,歐洲婦女組織正在倡議:顧客有權知道產品內含化學物質成分。
該活動是歐洲非政府組織對于歐盟化學品監管體系的響應。《化學品注冊、評估、管理和限制制度》(下簡稱REACH法案)將于6月1日正式實施。
該法案要求所有輸歐產品必須申報內含化學成分,若無法證明其安全性,則無法獲得市場準入資格。
出口大省福建省鞋帽進出口商會副秘書長潘仰錚表示,REACH法規是目前最嚴格、最復雜的非關稅法規。化學品出口、家電、紡織、玩具、制藥等產品出口,均將受到影響。
潘仰錚介紹,這個厚達800多頁的英文專業化學品法規,技術含量很高,但沒有可供參考的實施細節,令中國企業無從著手。
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石化部熊琮介紹,2001年開始,歐盟開始醞釀這個法規,當時被稱為《歐洲化學品戰略白皮書》,2006年12月30日在歐盟官方網站上公布,2007年6月1日正式生效,2008年6月1日開始實施。
熊琮介紹,五礦集團、中石化等大規模化學品生產商每年對歐出口比較大,均成立專門部門或派專人跟蹤REACH法規。但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持觀望態度,有些索性決定不出口歐洲。
去年開始,國家商務部、各地方商務廳等單位以及相關行業協會就已開始接觸REACH法規,福建省鞋帽進出口商會、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等組織開始介紹和培訓企業應對REACH法案。
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是國內唯一一家商務部授權的“REACH法規咨詢服務中心”。目前,向企業專門提供REACH法規咨詢服務的國內中介共三家,另外兩家是國家質檢總局下屬中國檢驗檢疫REACH解決中心和中國化工網。
按照規定,中國出口歐盟商品要進行預注冊和正式注冊兩個程序。像服裝、玩具等成品出口商,只需要通過國內的授權代理機構進行預注冊,登記產品所含化學品便可,費用極為便宜。而化工產品出口商,則需要進行預注冊和正式注冊兩個程序。
化工產品出口商需對其化工產品所含化學物質進行逐項登記,若屬于歐盟方面認定的允許使用成分,便只需繳納基本注冊費用。若為全新化學物質,則檢測費用可能高達45萬歐元。若檢測中發現不允許使用的化學成分,則產品不能得到注冊,需要尋找替代化學品。
目前,歐盟方面還沒有公布不允許使用的高度關注物質清單。據悉,歐盟化學品管理局將在2009年出臺高度關注物質清單,大約1900種。
按照歐盟規定程序,企業預注冊階段將截至2008年11月30日。而化學品年出口量在1000噸以上的企業,應于3年內完成注冊,產量在100噸-1000噸的,應于6年內完成注冊,未能按期完成注冊的產品不能在歐盟市場上銷售。
根據歐盟測算,REACH法規將使對歐盟出口產品成本普遍提高5%-10%。目前,由于我國的實驗室尚未取得國際GLP標準認證,因此出口企業需要在國外進行相關實驗,大大增加了檢測成本。但法國國際檢驗局人士介紹,中國正在籌備60多家這樣的實驗室。
目前,福建省與法國國際檢驗局合作,選擇兩家福建運動鞋和塑料鞋廠家作為樣板,開展應對REACH法規的準備工作。
潘仰錚介紹,鞋類廠家作為成品類企業,應對REACH法規主要是收集和整理企業資料,完成預注冊。但由于國內市場不規范,生產企業無法順利從上游企業獲得原材料所含化學物質成分資料。例如,一個運動鞋生產工廠可能涉及的原材料即有1000多種。許多小型鞋企進貨渠道零散,而一些原材料供應商也沒有技術能力提供其所使用的化學物質信息。
在一個不規范的市場收集這些信息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和精力,不少企業力不從心,一些小企業干脆選擇了放棄。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孫淮濱認為,雖然REACH法規對歐盟內外企業一視同仁,但是對發展中國家企業而言,短期內達到這么高的技術要求難度很大,紡織行業也不排除在歐洲尋找染料等原材料的可能。
五礦商會人士透露,在中國企業疲于應對REACH法規的同時,在美國由美國化學品分銷商協會和美國國會出面,和歐盟進行交涉,交涉未果后,向WTO提交了書面抗議和申請,反對整個法規,認為是變相貿易壁壘。
目前,中國國內正在觀望美國與歐盟的爭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