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3萬華裔居民來自梅州
天利集團派出的負責翻譯的小丁今年27歲,來毛里求斯已經9年了。小丁是山東人,當年跟著中建集團來毛島搞建筑,三年后項目結束,他選擇留下來,在當地一家有建筑業務的公司工作,后來又到天利來工作。9年了,小丁還沒有覺得自己在這里待夠了,毛里求斯當地的基奧瓦語就是這幾年間靠自學練熟的。當晚,老總們到當地一家小規模的Casino(賭場)小試怡情,小丁跑前跑后,安排臺面,跟里面的職員很熟絡的樣子。
為了確保整個毛島之行的“潤滑”,天利方面還請了一個當地的導游全程陪同。亞裔面孔,一問之下,原來是中國姑娘,在武大畢業,資歷相當老練,上世紀90年代經朋友介紹來到毛島,做過貿易公司,現在當地一家旅行社做導游。據她說,近來接了不少天利的單子,國內自發的背包客也日漸增多。
小丁說,像他和那位導游算是毛島的新中國移民了,毛國還有三萬多清朝年間移民的后代,多是祖籍廣東梅縣,至今還習慣稱毛國首都圣路易港為“波累”(Port Louis的粵語音譯)。按小丁的說法,隨著中國和毛里求斯的經貿互動越來越熱火,估計這批“雙語人才”的行情也會看漲。
毛里求斯是個移民之島,68%的居民是印巴裔后代。那個來自中國的女導游就嫁了個印度后裔,小日子過得頗為甜美,唯一比較發愁的是每天的做飯問題,兩個人的口味實在難以調和。
3000家注冊企業鑄“跳板”
5月7日上午9時,中非貿易考察之旅毛里求斯站的行程大致結束,企業家和記者們一部分回國,一部分去南非。此時,一幫來自中國的制衣和制鞋的老板們正在企業家們下榻的賓館辦理入住手續,他們說這次來是想和天利落實在合作區建倉庫的事情,以便于就近和南非做轉口貿易。如果量做到足夠大,出口到歐美也比較劃算,因為從毛島出口到美國的商品有6000多項可免關稅。
事實上,在毛里求斯經常可以看到中國人。張美芳就是其中之一,記者見到她時,她正在和她的一個女兒、一個兒媳三個人一起在天利經濟貿易合作區內聯系廠房。
張美芳來自黑龍江,實際上是福建人,只不過常年在哈爾濱做生意,現在身兼黑龍江省福建商會副會長。今年春節期間,張美芳首次去毛里求斯考察投資機會,一共住了一個月,就食品行業的狀況做了一個深入的市場調查,然后就決定要投資了。
5月份再到毛里求斯,張美芳是帶著生產設備來的,同行的還有十幾名師傅和工人,100多萬元人民幣的投資這么快就決定了
實際上,毛里求斯正在成為中國企業“進軍”非洲大陸的跳板,目前在毛國注冊的中國企業已經有3000多家,也正因為有這樣的基礎,在毛里求斯的這個中國“首家海外經濟特區”才被很多人寄予了厚望。
在這許多人當中,就包括了毛里求斯政府。毛國政府副總理兼財政部部長拉瑪·西塔南在接受中國記者集體采訪的時候就明確表示,他希望毛里求斯借助天利經濟貿易合作區完成產業結構調整,成長為“非洲的新加坡”。
認識毛里求斯
印度洋西南部島國,西距馬達加斯加約800公里,東離澳大利亞4827公里。海岸線長217公里。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分夏、冬兩季,終年濕熱。沿海地區年平均氣溫25℃,中央高原20℃。
原為荒島,1598年為荷蘭人統治,稱“毛里求斯”。1715年被法國占領改名“法蘭西島”;1814年淪為英國殖民地改回現名。此后,英國從美洲、非洲、印度移入大批奴隸、囚犯等到此墾殖。1968年3月12日宣布獨立,實行君主立憲制,奉英女王為國家元首。1992年3月改共和制。
制糖業是毛里求斯島的主要經濟支柱之一,自18世紀以來,甘蔗一直是其主要農作物,其種植面積占年耕土地的90%左右,在毛里求斯島到處可以看到青翠的甘蔗田。
毛里求斯景色優美,風光綺麗、美麗的海灘和明媚的陽光吸引著大批來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首都路易港是全國的第一大城市,也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有居民14萬人。路易港是一個天然良港,地處南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間的航道要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