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陳至立致辭(圖)
論壇主持人:復旦大學國際金融系系主任劉紅忠
來源:新浪財經
2008年5月25-27日,由復旦大學舉辦的上海論壇在上海召開。新浪財經獨家直播此次大會。圖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陳至立致辭。(來源:新浪財經 白鵬輝攝)
2008年5月25-27日,由復旦大學舉辦的上海論壇在上海召開。新浪財經獨家直播此次大會。圖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陳至立致辭。
陳至立: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
在我國人民眾志成城、萬眾一心、抗擊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之際,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商界和政界的人士會聚上海,共同探討當今全球經濟,特別是亞洲經濟社會發展所面臨的重大問題。并對中國人民抗震救災的斗爭給予極大的同情和支持。在此,我對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最誠摯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2008年4月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先生,在博鰲亞洲論壇2008年年會開幕式上發表了題為“堅持改革開放,推進合作共贏”的主旨演講,指出,亞洲的發展不僅關系亞洲的命運,而且關系世界的前途。亞洲在經濟發展、政治建設、安全穩定等方面面臨著一些需要認真對待的嚴峻挑戰。實現亞洲持久和平共同繁榮,仍然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亞洲各國應當增進政治互信,深化經濟合作,共同應對挑戰,加強人文交流,堅持開放政策。中國愿同其他亞洲國家一道,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共同和平、發展、合作、開放的亞洲。
當今,世界各國、各地區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全球經濟社會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其中之一就是亞洲在全球的影響力快速上升。亞洲內部各經濟體之間的經濟、金融和貿易交往的總量快速增長。加強合作與交流,實現共同發展,是亞洲各國人民的心愿。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正在加快,國際分工格局正在進行深刻的調整。亞洲各國正以主動、積極的姿態,回應經濟全球化的挑戰。這種審時度勢、主動積極的回應是亞洲各國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然和明智的選擇。亞洲許多國家正在通過經濟體制轉軌來優化資源的配置,通過對外開放來充分發揮比較優勢;通過發展方式的轉變,來實現可持續發展;通過提高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在經濟增長中的比重,來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通過公共政策的改革與完善使社會運行更有效率,民眾的福祉更加充分。亞洲各國還強調在各領域的相互學習和借鑒,并通過彼此尊重與包容,來保持文化和制度選擇的多樣性。努力使亞洲更加和諧,更有秩序。
我們欣喜地看到,亞洲各國的努力正在使亞洲產生深刻和可喜的變化。亞洲在全球化經濟中的影響日益增強。近年來,亞洲各國特別是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經濟保持了較快的增長,各國通過對話協商處理相互間利益分歧的意識在不斷的增強。合作領域不斷擴展,在能源開發、環境保護、緊急救援、公共衛生、投資保護、防范金融風險等領域,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亞洲各國之間的合作機制,也日益多樣化、制度化,其中包括國際學術論壇,政府間的高層論壇,多邊和雙邊的利益協調機制,產業界的商務交往等等。這些機制對亞洲發展的促進作用日益凸顯。亞洲的發展活力和社會進步令世人矚目。亞洲人民的福祉水平普遍得到提高,亞洲的經濟增長為其他國家提供了機遇,其在政治、社會、文化等各個領域的合作協商機制也為世界其他地區提供了范例,對世界也是富有建設性的。
亞洲各國在持續發展的同時,所面臨的共同挑戰也日益增多。能源問題、糧食安全、金融風險、環境污染、氣候異常、重大傳染性的疾病、恐怖主義等等,無不影響到亞洲各國的可持續發展和穩定。對此,傳統的應對措施和單個國家的努力已經難以奏效。未來亞洲各國需要進一步拓展合作的渠道。完善對話與協作機制,構建共贏的格局。
中國政府積極支持并參與了各種旨在促進亞洲長治久安、加快地區共同和諧發展的合作機制。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保持了按持續、快速的增長。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的歷史轉折。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保持了年均9%的增長。經濟總量在世界上的排位上升到了目前的第四位,綜合國力大大增強,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貧困發生率從1978年的30.7%下降到2006年的2.3%。以建立市場經濟體制基本框架和形成開放型經濟為標志,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取得了重要的進展。農村改革正在向縱深邁進,企業改革取得重要突破,民營經濟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國有經濟結構調整取得重大的進展,市場化的金融體系基本形成。政府職能轉變取得積極進展,由經濟建設型政府向公共服務型政府轉型,已經成為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基本目標。中國加入WTO,實現了由封閉型經濟向開放型經濟的根本轉變。
在經歷了多年的經濟高速增長之后,中國也面臨種種新的問題和挑戰。這些問題和挑戰集中體現在經濟增長以投資驅動為主的特征還比較顯著,經濟增長伴隨著能源的較高消耗和環境的污染。同時,在高速經濟增長的背景下,收入分配差距問題也較為突出。另外中國城鄉之間、東西部之間發展的差距還是相當大。為了解決前進道路上面臨的矛盾和問題,中國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發展觀強調人民是發展的主題,其發展的目的是為了人民,發展要依靠人民,發展的成果要惠及全體人民。以人為本,充分體現在這次抗震救災的斗爭中,生命高于一切,全黨、政府、全軍,救援人員,包括國際救援人員都把搶救生命放在首位。只要有一線希望就付出百倍的努力,譜寫了一曲壯麗的生命之歌。
科學發展觀還強調全面發展,既包括經濟建設,又包括政治、文化、社會的建設和發展。推進社會的全面進步。科學發展觀還提出了五個統籌的要求,包括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與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經濟與對外開放。還強調要以科技創新來推動產業結構的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強調要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生態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我們相信和諧發展觀不僅會顯著增加中國人民的福祉,而且也會使得中國的發展更加持續,更加協調。并且為亞洲和世界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新的機遇,形成共贏的格局。
亞洲的持續發展,需要吸取眾人的智慧,凝聚大家的力量,“上海論壇”作為一個新興的高程度、高水平的大型國際論壇,自舉辦以來始終以關注亞洲,聚焦熱點、薈萃精英、推進互動、增強合作、謀求共識為宗旨。圍繞亞洲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重大課題展開討論,在海內外產生了日益廣泛的影響。
“上海論壇2008”選擇經濟全球化與亞洲的選擇,轉型、增長、福祉作為主題,從區域經濟發展與模式比較,國際環境與地區安全,城市化與人口轉型、金融轉型與風險防范等多圍視角出發,討論經濟全球化與亞洲的選擇,總結亞洲各國、各地區發展對人類發展的貢獻和影響。體現了與會各界對亞洲經濟社會的密切關注,這必將在國際范圍內進一步激發關注亞洲、討論亞洲的熱情,也必將為亞洲乃至世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全面進步,提供更多的決策建議和發展共識。
在新的歷史時期,大學承擔了更為艱巨的歷史使命和更為重大的社會責任。大學應該充分發揮知識集聚和人才薈萃的優勢,積極關注和研究促進人類文明進程的各種重大問題。主動將知識創新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為社會的全面可持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知識和智力支持。
“上海論壇”設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和國際化進程前沿的——上海,依托中國著名的綜合性高等學府——復旦大學。復旦大學能夠承擔這樣的任務,我為我的母校感到自豪和驕傲。論壇以海納百川的胸襟與抱負,僅僅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為中國經濟騰飛建言獻策,為亞洲的和諧發展貢獻智力。我們相信上海論壇一定能夠構建起學界、政界、商界三方良好互動的交流平臺,成為有影響力的重要論壇,更好的促進亞洲的和諧發展。
最后,預祝論壇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