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石油時代會更好
袁勝育
上海政法學院政治學系副教授
每年的8月上旬是北半球最為酷熱難耐的季節,商場、民居、寫字樓,大大小小的空調設施喘著粗氣拼命運轉,到處在上演電荒。熱,也就烘托出石油價格上漲的氣氛。一進入8月,國際石油價格就站上了歷史新高。其實,這幾年,我們對節節攀升的石油價格已經見怪不怪了,至于漲價的理由,就一個字———少。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日前引述總部設在休斯敦的投資銀行西蒙斯國際公司的董事長馬修·西蒙斯的觀點,稱世界迎來“石油峰值”時代,世界的原油產量已達頂峰并開始下降。
2004年6月,筆者聆聽了西蒙斯在華東師范大學就國際能源供求問題做的一次演講。而他演講內容的精彩之處,直到兩年后才品味出來。當時西蒙斯提出,國際石油價格將呈現一個大幅上漲的趨勢,幾年內國際油價將上漲到80-100美元一桶。對于西蒙斯的大膽預測,筆者和絕大多數聽眾都不以為然,須知當時的國際油價才36美元一桶,而且還是在2002年的每桶25美元基礎上大漲之后的價格。兩年后,2006年7月,國際油價攀上每桶78美元的高位,已然逼近西蒙斯兩年前預測的價位。
因此,再次讀到對西蒙斯觀點的有關報道就格外留心。這次,西蒙斯還發出了一個警告說,石油短缺可能引發戰爭!
對于因石油而引發的戰爭我們也是見怪不怪了。當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抗議者打的標語牌上就寫著“WarforOil”。而中東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戰亂,石油正是其中至關重要的原因。
中東是個典型,但并非特例,在世界上其他很多地區,許多國家因為能源而展開著明爭暗斗。圍繞北冰洋歸屬問題而引發的爭斗即是最新一例。這邊俄羅斯剛剛將國旗插入北極海底,那邊美國就匆匆將破冰船駛往北極海域。加拿大更是反響強烈,哈珀總理宣布了數項軍事性行動。此外,北冰洋周邊的挪威、丹麥等國也躍躍欲試。一時間,北極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俄、美、加等國對北極主權的爭奪正愈演愈烈,以至于英國《觀察家報》宣稱:“在北冰洋黑暗的深處,一場新的冷戰正在醞釀。美國和英國的核潛艇潛伏在陰影之中,他們準備聯合出擊,以對付來自俄羅斯的威脅?!?BR>
對能源的爭奪甚至沖出地球,走向太空。近年來,美國、俄羅斯、日本、印度等國紛紛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登月計劃。美國剛宣布2018年后啟動登月行動,俄羅斯就宣布將先于美國在2015年左右送宇航員去月球,頗有點上世紀50年代蘇聯與美國在衛星發射上競爭的味道。如果說美蘇當年比的是誰的制度更優越的政治秀的話,那么,這回盯上的則是月球上儲量豐富的氦3。氦3是啟動熱核反應堆的一種關鍵成分,每噸價值數十億美元,地球上極為稀缺。而熱核反應發電技術上的突破,將革命性地改變人類生產和生活的能源供應結構,所以,登月行動潛在的意義可謂重大。正因為如此,有人已經形象地將月球比作下一個中東了。
能源短缺所引發的爭奪說明西蒙斯發出的警告并非空穴來風,但人類并非沒有規避之路。能源短缺、油價上漲引發的另一種后果就是給替代能源帶來了生機。比如風能和太陽能,兩者在地球上資源量都極其龐大,哪怕只是開發其中的一小部分,就足以滿足人類幾乎所有的能源需求,只不過因為風能、太陽能目前的發電成本要高于石油、天然氣而沒有得到大力開發。
所幸的是,幾乎所有能源消耗大國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能源替代戰略并著力推進。因此,至少我們可以希冀,一個后石油時代并非末日,更有可能還人類一個干凈、清潔的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