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過大規模的電源投資建設熱潮,與其他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熱潮匯合,已經對我國整體經濟運行和資源環境造成較大威脅,并不可避免將傷及電力自身的健康發展。而被夸大的缺電所導致的資金吸引力,與投資商搶地盤、比擴張和地方政府追求增長速度的心理交相作用,是造成當前電力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過猛、規模偏大的主要原因。資源環境壓力過大,電力投資需避風險。
毫無疑問,連續大規模的開工和投產,將使資金籌集、設備,煤炭和原材料供應等面臨重大挑戰,使資源和環境壓力進一步加大。
資金――根據粗略統計,2003年,進入電源建設的資金已超過2000億元,接近2001年、2002年兩年的投資總和。在2004年開工規模又大有增加的情況下,今年投入電源建設的資金也必將大為增加。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在談到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偏大、增速過猛的問題時指出:這種情況如果任其發展下去,一旦市場需求變化,勢必導致企業生產經營困難,銀行呆壞賬增加,金融風險加大,下崗失業人員增多,影響經濟運行和社會穩定。歷史經驗值得注意,我國每一次經濟的大起大落,都與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過大密切相關。日前,央行決定從4月25日起,提高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至7.5%。這是八個月內央行第三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據估算,提高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后,金融機構將直接凍結資金1100億元左右,影響的資金供應量4000億元左右,這無疑將一定程度上抑制固定資產投資過熱的勢頭。也顯示了政府正在加大調控力度。
設備――我國幾大發電設備制造商的日子已是很久沒這么緊張過了,總有接不完的訂單。有的發電集團竟然干脆就在動力制造廠設立駐廠辦事處,以確保早日″搶″到發電設備。與緊俏相適應,發電設備價格也隨之大幅上升。有報道說,30萬千瓦機組設備費用提高了30%左右,60萬千瓦機組設備費用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