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家質檢總局組織的電能表、水表、電子計價秤、眼鏡計量儀器、稅控加油機、出租車稅控計價器、稱重顯示控制器、玻璃體溫計、電子血壓計、心電圖儀等10種計量器具的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結果日前公布,所抽查計量器具產品的總體抽樣合格率為84%,比2002年略有下降。其中,電子計價秤的抽樣合格率僅為51.5%。
抽查結果顯示,此次平均抽樣合格率較往年指標偏低。除了眼鏡計量儀器產品抽樣合格率比2002年略有提高以外,其他計量器具的產品質量抽樣合格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所抽查計量器具產品的總體抽樣合格率從2002年的88.2%下降為84%。有關人士分析,造成抽樣合格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計量器具產品的質量始終上不去,如電子計價秤的產品質量抽樣合格率近年來始終在40%~60%之間徘徊,2003年電子計價秤的抽樣合格率僅為51.5%;二是2003年首次組織安排了對玻璃液體體溫計和心電圖機的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但玻璃液體體溫計的質量狀況令人擔憂,產品抽樣合格率僅為66.7%,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總體抽樣合格率的穩定和提高。
另外,產品的抽樣合格率差異較大。從抽樣結果可以看出,大、中型企業的產品抽樣合格率明顯高于小型企業。例如,2003年稱重顯示控制器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中,占抽查企業總數25%的大、中型企業,抽樣合格率為100%,而占抽查企業總數75%的小型企業的抽查合格率僅為77.8%。不同類型計量器具的產品抽樣合格率差異較大。例如,稅控加油機、水表等產品的抽樣合格率近3年來一直穩定在80%以上,而電子計價秤產品的質量始終上不去,抽樣合格率一直較低。
據了解,通過國家監督抽查發現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部分生產企業對計量放松管理,不惜以降低產品質量為代價。通過調查,發現不合格產品中,相當一部分是由于企業管理不嚴等情況造成的。
部分計量行政部門對計量器具制造許可證的考核把關不嚴,對生產企業的考核不全面、不徹底,對企業的實際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了解不深入,降低現場考核質量,導致一些本來不符合要求的生產企業也取得了計量器具制造許可證,在定型鑒定和計量器具許可證發放這一環節上還存在許多問題。有的地方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對在監督抽查中不合格的企業整改要求不嚴,整改措施不到位,重處罰、輕整改,不能真正起到監督引導的作用,使整改復查工作流于形式,以至于形成“抽查不合格――整改通過――下次抽查依舊不合格”的奇怪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