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7月1日電價上調時間的來臨,國家發改委醞釀的上調電價收益分配方案也即將出爐。目前這一方案已經基本確定,預計將在本周公布。
上網電價漲幅“不高”
據《財經網》報道,上周,國家發改委連續幾日召集電力企業和相關部委的負責人召開會議,加緊研究這個分配方案。
在此次上調電價的收益中,將有60%到80%以提高上網電價的形式分配給發電企業,其余部分將用于脫硫機組的加價、電網企業的還本付息、可再生能源附加等因素。各省市區將根據自身情況確定具體比例。
根據這一比率換算,發電企業的上網電價每度將提高0.015元到0.02元之間。“這個幅度基本落在預期的下限,對發電企業扭虧的作用不大。”華能集團公司一位人士稱。
6月19日,國家發改委下發文件,宣布從7月1日起,對銷售電價平均上調0.025元,同時對電煤價格進行管制,規定下半年重點合同電煤價格不得超過6月19日結算價。
參與分配方案討論的一位人士告訴《財經》記者:“對于脫硫機組加價,前兩次的煤電聯動時都有考慮,但對于新建的脫硫機組,脫硫電價僅在上網部分體現。此次銷售電價上漲將考慮這一因素,對于新建脫硫機組的補貼,將有幾厘的加價。”
據其透露,對于可再生能源附加的補貼,在2006年的煤電聯動中也每度電分配了1厘,而這次提價中,將再次有1厘的分配額度。
“非聯動性漲價”
“與前幾次調價不同,這次上調電價是‘非聯動性上漲’。因為這個價格的確定,不是根據電價成本上漲多少調的,而是根據CPI所能承受的幅度倒算而來。因此,出現了先調電價,再研究漲價收益分配方案的局面。”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的一位專家告訴記者。
歷次煤電聯動方案,都是以“成本定價”的原則進行,即根據成本上漲的幅度,測算出上網電價上漲的幅度,再測算到終端銷售電價上漲的幅度。這些成本除了電煤漲價的因素,還將涵蓋脫硫機組電價、電網建設基金、運輸費、港雜費、可再生能源和排污費等其他成本上漲因素。
“這次上調電價進行得比較匆忙,對于如何分配電價上漲的收益,起初并沒有一個明確的方案。”國家電監會一位官員透露。此次調價需要考慮的因素較多,測算過程非常復雜,各方利益平衡也需要一個過程。
在2002年的電力體制改革方案中,電價改革是中國電力體制改革的核心任務之一。但是,五年來,在電力體制改革過程中,電力定價并沒有遵循當初設想的市場規律的路徑,而是沿襲了舊有體制下傳統的行政調控手段,在成本定價的路上越走越遠。完善煤電聯動機制,依照電煤價格指數來調整的新的電價機制,都只能進一步強化成本定價。
信息來源于:中國電力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