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城域以太網的發展并不順利,但運營商仍舊興致勃勃,為了滿足新業務需求同時節省成本,運營商又一次將目光鎖定在城域以太網,城域以太技術將迎來第二次高潮!
2003年10月,一家印度的基礎網絡運營商Reliance Infocomm宣布計劃將其遍布全印度600多個城鎮的光纖骨干網絡配置成城域以太網,該網絡將可能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城域以太網,該網絡計劃于2004年1季度投入商用,包括1260個節點,每個節點可支持8個光網絡環。每個環能夠支持112到200個本地樓宇基于以太網交換方式的接入。
盡管城域以太網技術同DSL等其他現有技術相比仍然處于弱勢地位,但該項目代表了眾多運營商關注城域以太網,并將其選定為寬帶接入服務的一個開端。然而,城域以太網距離全面部署賺取利潤還有一個比較長的過程,其在減少投資、多廠商互操作性和服務區分及靈活性等方面仍然期待相應的標準出臺。
運營商前仆后繼
一些早期投入城域以太網運營的公司都經歷了一個痛苦掙扎的過程,例如許多存活下來的美國公司,目前也都處于償還最初網絡投資的尷尬之中。中國的長城寬帶公司,也不得不于2002年末開始轉變經營策略,同門戶網站伙伴合作提供內容服務以減輕巨大的網絡建設成本負擔。
Juniper亞太區市場總監Andy Miller指出,部分早期的城域以太網運營商的問題在于在有限可控能力下構筑了一張超大的2層以太網絡。“在沒有擁塞的情況下,它能運行得很好,”Miller說,但是一旦某處發生擁塞,那么網絡將在該點完全癱瘓。就像去年的互聯網蠕蟲病毒爆發的情況,如果采用的是純2層網絡,那么我們是根本無法控制的。
但這并不意味著城域以太網被判“死刑”,亞太的很多國家都在積極推進著光以太網絡結構的發展,尤其是韓國、新加坡、中國、印度和澳洲等。
PowerComm是一家韓國電信運營商,其選擇了更為便宜的G比特以太網,連接其城域HFC(混合光纖)城域網絡POP節點以替代SDH網絡。城域以太網服務也在我國香港興起,香港寬頻HKBN是一家專門從事寬帶接入及服務的運營商,借助城域以太網,HKBN正在提供寬帶接入下的三網融合、付費電視及本地電話等業務。
在歐洲,挪威電信和德國電信等已經宣稱開始部署光以太網絡。在美國,AT&T和SBC等運營商在去年開始提供新的基于以太網交換的以太網業務,如點到點以太網專線和Internet接入業務等。
城域以太網業務在拉美市場也開始活躍起來,在巴西,僅思科公司在短短幾個月時間里就獲得了7個城域以太網合同。
不過,所有的城域以太網業務真正獲得全面電信級商用的還不多,SLA、QoS及互通協同工作等依然是運營商最為關心的問題。專家指出,只有等到這些問題獲得良好解決時才能迎來第二代城域以太網服務和技術成熟的到來,才能使得城域以太網成為運營級電信服務的穩定選擇。
全球以太接入趨勢
Miller指出,運營商趨向于將以太網配置為以太接入而不是骨干網。
“香港市場比較例外,因為它面積小,有可能建立全范圍的以太網。而要在其它地區建立單一的、可管理的城域以太網絡幾乎不可能,”他補充,“目前,運營商在IP路由核心網上配置以太業務。最開始在MPLS核心網,再在其上運作第二層/第三層業務。那正是客戶目前想要的接入網和業務――它們并不想另外建立一張新網。”
思科的North Asia區常務董事Frankie Sum補充,接入網的以太技術取決于室內配線的新舊。“以香港為例,HKBN直接利用寫字樓的5類線,以太信號從一個集線器傳送到每棟樓每個單元,而新興電信運營商新世界電訊(New World Telecom)的Vitamin BB業務采用長距離以太網,在原有電纜線上采用VDSL方式。”
Sum指出這一特性非常重要,因為“在舊建筑中采用舊配線就不需要重新配線,可大大節約成本。因此有必要尋找不同的技術來配合不同的配線工作。”
Sum還說,除了運營商,許多其它組織機構如銀行、大學也熱衷城域以太網,他們也紛紛采用以太技術建立城域WANs,這主要得力于從去年末開始設備的價格大大降低。
“銀行以前一直過份依賴于幀中繼,可靠性高但代價昂貴,”他解釋,“城域以太方案可大大降低成本。” Metrobility的CEO Alex Saunders表示同意,“這是目前接入業務的主流。當我們深入分析客戶需求就發現他們需要的不是純粹的以太網,還需要提供存儲業務和OC-3連通性,這就需要采用Ethernet over Sonet/SDH方案。”
這帶來另外的技術趨勢――城域光以太結合(而非替代)已有Sonet/SDH和/或WDM的技術方案。表一所示為Infonetics調研公司統計的2003全球城域以太技術的設備份額。
表1: 2003 全球城域以太技術的設備份額
城域以太策略
調查咨詢公司Yankee Group的分析專家Pat Matthews指出,運營商正在以兩個截然不同的策略實施著光以太網架構:構建全新的光網絡環或在城域邊緣接入點構建點到點的架構以滿足現有業務需求;另一種則是一種可追加投資的策略,即在現有網絡上利用復用特性建立多業務傳送平臺(MSTP)。采用何種方式依據運營商各自不同的網絡環境而定。
光以太網體現為多種形式,如純以太網交換、基于SONET/SDH/ATM的分組、Ethernet over SONET/SDH(通過如虛連接VC、X.86協議等實現)、Ethernet over RPR(彈性分組環)以及Ethernet over DWDM/CWDM(密集/粗波分復用)等。
每種技術都有其優勢及劣勢。如Ethernet over ATM,具有與SDH類似的保護性,但是價格過于昂貴并且在大規模應用上存在問題。Ethernet over WDM獲得了產業界的廣泛關注,在有效帶寬上具有顯著優勢,但是同樣存在設備價格昂貴及網絡延伸和覆蓋方面的問題。研究機構Yankee Group看好Ethernet over CWDM,認為其作為一種光以太網解決方案,在整體上最具性價比優勢。
Matthews預言,Ethernet over SONET/SDH仍將以9%的增長率持續緩慢增長,到2007年將占據MSTP設備銷售收益的22%,但長遠來看,最終的贏家將會是基于波分的以太網,從2003年開始每年的增長率將達到19%,預計2007年,Ethernet over WDM將超過WDM產品總量的1/3。
Ethernet over WDM解決方案的前景看來一片光明。因其具有最廣泛的目標用戶,并且城域光纖將成為不可缺少的日常資源。有專家預測,Ethernet over WDM將會在2006年到2007年間因10G以太網傳輸技術產品的價格下降而最終獲得廣泛應用。 圖1所示為Infonetics調研公司預測的全球城域以太設備收入情況(2002年-2007年)。
標準化進行時
具體實施并不容易。和所有新興技術一樣,城域以太網技術仍然處于起始階段。一直以來,運營商對設備商提供的城域以太網設備的EMS(網元管理系統)及OAM&P(操作、維護、管理和配置)能力都不甚滿意,而且城域以太網缺乏與現有業務如幀中繼、ATM及IP VPN等的互操作能力以及電信級服務保證、服務等級協議SLA等。
不過,城域以太網技術也在不斷進步之中,正在制定的標準就對上面提到的諸多問題給予了考慮。例如,MEF城域以太網論壇致力于定義多種城域以太網服務類型,如以太網專用線、以太網中繼、虛擬專用LAN業務以及以太網接入MPLS VPN業務等。這些定義的業務分別對應了現有的業務,如租用專線、幀中繼等,能夠幫助運營商提供比現有業務具有更廣泛能力的業務。
同時,幾項新的基于銅線的以太網標準也在制定當中,如VDSL、點到多點以太無源光網絡EPON技術等。
最值得關注的標準是IEEE 802.3ah,該標準增加了城域以太網的新特性,如遠端光自愈環、帶寬提供、光收發功率監測、在線質量統計和線路保護及復位等。
IEEE 802.3ah還定義了運營商網絡和用戶交換機/路由器之間的網絡分界點。
運營商希望提供端到端的解決方案以保證運營監測網絡中的問題,界定網絡中故障地點。嵌入式的遠端自愈功能可以監測遠端網絡的細節變化,幫助運營商方便地進行故障處理,而不必親臨現場診斷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