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風電產業是我省重點扶持和發展的兩大新能源產業,去年以來發展之勢迅猛:2007年,全省光伏產業總產值達到260億元,比2006年翻了一番;風電產業的總產值從上年的10億元左右增加到40億元。
然而省有關部門日前調查發現,我省光伏、風電這兩大產業要想獲得進一步發展,亟待突破產業集中度低、核心技術尚未掌握、投資有過熱傾向這三大瓶頸。
去年以來,光伏產業產業集中度低的現象日趨明顯。省發改委有關人士說,由于光伏產業處于爆發性增長階段,利潤空間大,我省各地投資光伏產業的積極性空前高漲。不僅現有光伏企業迅速擴大產能,產業外投資者也紛紛提出要進入光伏產業。但從全國看,整個產業出現了非理性繁榮的現象,涉足光伏產業的企業越來越多,導致“行業大、企業小”的現象。以我省為例,去年全省光伏電池產量達到625MW,占全國產量的59%,占世界產量的15.6%。全省80多家光伏企業中,除了無錫尚德、南京中電、常州天合、南通林洋、蘇州阿特斯五大公司外,其余均為中小企業。
風電設備制造業也存在著產業集中度低的問題。企業基本上是各自為戰,獨自進行風電設備研發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缺少合理的分工協作。來自省經貿委的統計表明,目前全省有風電整機生產企業2家,主要零部件生產企業6家,但它們沒有形成整體優勢,產業資源沒有得到優化配置和有效利用,技術研發和制造能力尚不能滿足風電發展的需要。
核心技術尚未掌握,也困擾著這兩大新能源產業。據了解,在國際產業分工中,我國光伏企業大多處在相對附加值低、能耗高的環節,很多屬于“來料加工”型。“兩個工程師,5000萬資金可以上一條太陽能電池生產線,產品無論好壞都能賣得出去”曾被業界廣為流傳。而據了解,目前我省僅能生產單晶爐、清洗機、甩干機等輔助設備,還原爐、多晶硅鑄錠爐、電池生產線等關鍵設備全部依賴和依靠進口。同時,在產業鏈中處于高端的多晶硅材料生產工藝中,由于核心技術工藝沒有完全掌握,尾氣中還原回收再利用工藝尚未實現,還未真正打通整個工藝流程實現多晶硅生產閉路循環,這在一定程度上又給環保帶來了挑戰。
同樣,我省風電制造企業的生產技術大多通過購買國外技術或生產許可證進行生產,受人才、技術、工藝和材料等多種因素制約,在電機制造、系統控制等核心技術方面,企業自主創新和消化吸收引進技術的能力有待提高。
還有一個令人關注的現象是,投資有過熱傾向。除了在電池和組件領域投資熱情高漲外,在多晶硅原材料緊缺的情況下,多晶硅原料投資也空前高漲。據有關部門統計,到目前為止,全國有32家企業已涉足多晶硅材料的生產,其中7家已形成生產能力,14家正在建設,11家正在籌建,預計到今年底可形成4.6萬噸的生產能力,到2010年可形成7.3萬噸的生產能力。而目前在我省,正在建設和擬上多晶硅項目也呈風起云涌之勢。有的一期工程已建成,二期工程正在建設之中,就又提出第三期項目了。
據悉,對光伏產業和風電產業兩大新能源產業,我省已有規劃。如光伏產業,2010年規模要超過千億元,同時推動并網光伏發電示范項目,制定千個太陽能屋頂計劃,光伏發電容量達到3MW。風電則將納入電力發展規劃。關鍵是要按統一規劃,有序推進。專家指出,新能源產業前景美好,但要在世界產業鏈上占據“有利地形”,實現規劃中的藍圖,必須突破三大瓶頸,推進自主創新,打造更為完整的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