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財經日報》,2008年7月14日
在充滿不確定中,中國經濟今年行至中盤。一些不確定因素在變得清晰,這有利于我們把握未來的經濟走勢和政策方向。
在半年經濟數據即將發布之際,《第一財經日報》經濟學家調研項目開展了“2008年中經濟學家調研”,本次調研的一些傾向性的結論是:一半的經濟學家預期中國全年GDP增速將回落到一位數,在政策方向上,認為當前應施行“一防一保”(防通脹、保增長)政策的經濟學家占比則超過了八成。
來自官方、學術界、市場的共計60位經濟學家參與了此次調研。他們是:白重恩、陳興動、丁志杰、高輝清、高善文、管濤、郭田勇、何帆、賀軍、黃建輝、金柏松、李大霄、李伏安、李慧勇、李建國、李曉西、李迅雷、連平、梁艷芬、劉鳳良、劉憲法、劉元春、魯政委、馬青、梅新育、潘向東、潘英麗、沈明高、施發啟、蘇威瑞、孫建林、孫明春、譚雅玲、湯敏、唐旭、萬曉西、汪同三、王湘穗、王小廣、王元龍、王志浩、吳軍、奚君羊、夏業良、肖耿、謝識予、解學成、徐剛、許斌、楊青麗、姚枝仲、殷劍鋒、余芳東、余根錢、袁鋼明、張岸元、張海魚、張敬國、張永軍、趙錫軍、鐘偉。
50%預期全年GDP增速一位數
對于2008年中國全年經濟增長,經濟學家整體信心趨降的態勢明顯。
本期調查中,有50%經濟學家預期,全年GDP增速還將保持在10%或以上水平;另有50%則預期全年GDP增速將回落到一位數,也就是在10%以下。
這其中,預期是10%的有17%,另33%預期在10%以上。其中,給出GDP增速最高預期的是10.6%,銀監會李伏安、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國研中心宏觀部李建偉三人給出了10.6%的數字。
在另一半中,有5%的經濟學家預期增長在9%以下的低位。其中給出最低預測的是來自商務部研究院的梁艷芬,全年預期只有8%,這意味著下半年的加速回落。
相比于本報2008年1月舉行的經濟學家調查,經濟學家整體信心趨降。當時有超過七成,73%的經濟學家預期今年全年GDP增速仍將在10%以上,這其中甚至還有7%認為將超過11%。
經濟學家對于宏觀經濟形勢整體信心的降低,表征并預示著中國經濟減速。
不再過熱經濟已趨正常
對于當前經濟形勢的整體判斷,有助于進一步把握經濟形勢。
調查中,目前僅有27%的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經濟仍然處于“過熱”,認為“正?!钡谋壤齽t高達45%。此外,更是有18%認為已經經濟已經“偏冷”。還有10%給出的答案是“尚難判斷”。
這樣,認為當前已經不是過熱形態的占到了73%,超過了七成。而認為經濟形勢已經正?;蛘咂涞谋壤齽t高達63%。
從2007年幾乎是共識的過熱形勢,轉到目前超過七成認為并不過熱,這意味著中國經濟的過熱風險已經基本解除,而18%經濟學家擔憂的經濟“偏冷”風險,則具有警示意味。
全年貿易順差將低于去年
今年上半年,中國出口6666億美元,增長21.9%,增速比去年同期低5.7個百分點。而最近的6月份出口增速只有17%,降到了20%以下。這還只是名義增速,扣除出口價格指數的實際增速更低。由于對中國經濟的突出貢獻力,出口的下滑引起了廣泛的擔憂。
調查中,預期全年出口繼續回落的經濟學家比例達到了95%,其中58%預期會小幅回落,37%預期會大幅回落。
對于貿易順差,上半年累計貿易順差為990.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1.8%,凈減少132.1億美元。相比于2007年全年的2622億美元貿易順差,今年的順差增長很難再續。
調查中,除了4位經濟學家以外,其他均認為今年的順差水平將低于去年的2622億美元。其中,有35%給出的全年順差增長預測是2000到2500億美元;30%預期在1500到2000億美元;還有13%預期在1500億美元以下。
來自渣打銀行的王志浩和花旗銀行的沈明高,以及申銀萬國證券的李慧勇均認為今年順差還將超過去年。而來自中信證券的徐剛則給出了最低值。
中國能承受的最低增長率是8%
在通脹和經濟減速雙重壓力的背景下,宏觀調控政策左右為難,繼續緊縮擔憂經濟過分下滑,而不再緊縮則憂心通脹加劇。
這里一個焦點問題便是,中國經濟社會能夠承受的最低經濟增長率是多少?在這之上政策還有緊縮空間,而在這之下經濟政策必然要以保增長為主。經濟減速會給就業、銀行業不良資產等造成影響,這些都是經濟社會承受經濟低增長壓力的方面。
調查中,有53%的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經濟社會能承受的最低增長率是8%;有18%的經濟學家給出的數據是9%,還有1位經濟學家認為是10%。
另外,有17%認為這一經濟增速水平是7%,甚至有8%的經濟學家認為是6%。
累計來看,認為在8%及以上的經濟學家占比是73%,占到了大多數。這將是一個具有重要參考意義的指標。
“雙防”變“一防一?!?/P>
隨著經濟過熱壓力漸趨消失,宏觀政策總體定位的“雙防”也不再是經濟學家的首選。而在經濟減速背景下,“保持經濟增長不過分下滑、防止高通脹”的“一防一?!闭邼u成共識。
調查中,認為當前應施行“一防一?!闭叩慕洕鷮W家占比超過了八成,為83%。
財政趨松,貨幣政策存分歧
在財政政策方面,調查中有48%的經濟學家認為,應該執行“放松”的財政政策,另有45%認為應該執行“穩健”的財政政策,認為應該從緊的只有7%。
在貨幣政策方面,基于高通脹的背景,經濟學家預期應繼續從緊的比例不小。調查顯示,有53%的經濟學家依然認為應該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另外47%的經濟學家認為不應該繼續從緊。其中,40%認為應從“從緊”轉向“穩健”,甚至有7%的經濟學家認為應該直接轉向“放松”。
53%對47%,從緊還是不從緊,經濟學家在這個問題上產生了巨大的分歧。而在半年之前,從緊是貨幣政策自上至下的主基調,這顯示出在經濟減速壓力之下,有較高比例的經濟學家認為貨幣政策不應繼續從緊。
準備金率政策已經趨近極限
準備金率是央行近年使用的最主要的貨幣政策工具之一,但是在達到17.5%的高位以后,其局限性正在凸顯。
假定準備金率每次上調0.5個百分點,調查中有兩位經濟學家認為2008年準備金率將不再調整;有20%預期今年還將再調整一次;有17%經濟學家預期還將再調整兩次;有32%預期還將再調整三次。還有20%的經濟學家預期今年將調整到20%,也就是還會再上調5次。另外8%的經濟學家沒有作答。
在這個問題之后我們隨即進行了“準備金率調整的上限是多少”的調查,調查中,認為這個上限是20%的經濟學家占到了最高比例的47%,認為上限在20%以下的有20%。兩項合計達到了67%,這可以看出,在多數經濟學家看來,中國準備金率政策的調整空間已經不大。
但是同樣還有33%的經濟學家認為中國合適的準備金率政策上限是在20%之上,其中更是有兩位經濟學家認為,這個水平可以在30%,分別是渣打銀行的王志浩和北京師范大學鐘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銀監會李伏安、中信銀行孫建林認為,中國目前合適的準備金率上限是15%,目前的水平已經超出上限。社科院金融所殷劍鋒也認為,當前不能再上調準備金率。
85%:全年升值10%或以下
在出口放緩、熱錢之憂加劇的背景下,經濟學家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明顯減弱。
調查中,預期全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幅度在10%的占到了33%,預期在10%以上的只有15%,另外的52%預期在10%以下。這樣,預期全年升幅在10%或以下的占到了85%的大多數。
今年上半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已經累計達到6.5%,在10%以下的升值預期,意味著下半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幅度將顯著放慢到3.5%以內。
對于匯率政策,調查中有多位經濟學家給出了更清晰的表述。商務部梅新育即指出,今年人民幣對美元全年升幅最多可能達到8%,但由于可能逆轉,年終與年初相比甚至可能反而不足當前的6.5 %。
年底外匯儲備或超2萬億美元
2008年5月底中國官方外匯儲備余額17969.6億美元,5個月累計增長2687億美元。
調查中,有18%的經濟學家預期全年增長將達到4000億美元;57%預期全年增長在5000億美元;還有12%預期全年增長將達到6000億美元。另有13%經濟學家未作答。
2007年底中國外匯儲備余額已經達到1.53萬億美元,累計69%的經濟學家預期全年儲備增長在5000億美元以上,這意味著年底外匯儲備將達到2萬億美元的巨量。
中國是在2006年底實現外匯儲備過萬億美元大關,如果今年底達到2萬億美元,短短兩年累積1萬億美元的官方外匯儲備,將給中國產生另一種壓力。這種計量還沒有包括中投公司已經轉走的2000億美元外匯資產,也沒有包括目前由商業銀行以外匯形式繳存準備金所轉走的巨額外匯資產。
A股:2000點到4000點
上證指數在2007年10月達到6124高點之后腰斬回調,最低至2566。調查中,大部分經濟學家認為A股的回調還沒有結束。
調查顯示,65%的經濟學家認為A股會回調到2000點,15%認為會回調到2500點左右。還有一位經濟學家甚至認為會到1000點。
不過幾乎絕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A股仍然會回升。其中38%認為會回升至3000點,37%認為會回升至4000點,有一位經濟學家認為會到最高的5000點。
過六成預期一線地產下跌
房地產市場似乎正處于數年以來真正一輪調整的前夜。
調查中,認為廣州、深圳地產將下跌的經濟學家占到了68%,認為上海地產將下跌的經濟學家占到了67%,認為北京地產將下跌的經濟學家占到了60%,認為二線城市地產將下跌的經濟學家則占到了42%。
尤其對于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地產,在2008年1月的經濟學家調查中,當時認為下跌的經濟學家還只有39%,但現在這一比例已經提高到60%以上。二線城市地產也是如此,當時只有16%的經濟學家預期下跌,而現在提高到了42%。這顯示出經濟學家整體對地產市場的信心已經大幅下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