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季度世界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
今年一季度,受美國房地產市場低迷、次貸危機持續蔓延以及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大幅上揚的影響,世界經濟運行呈現出以下主要特點:
(一)世界經濟增長繼續放緩
一季度,美日歐等主要經濟體增速加快,超出預期;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經濟繼續較快增長,但增幅有所回落,世界經濟總體呈繼續放緩態勢。
1、美國經濟增長依然乏力
過去六年,在房地產行業的帶動下,美國經濟一直保持著較強勁的擴張態勢。然而,在美聯儲自2004年6月底開始連續17次加息的影響下,2006年下半年美國住房市場開始步入降溫通道。受住房市場持續下滑的影響,2007年8月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引發了國際金融市場動蕩,投資和消費信心急劇下滑,特別是張四季度美國經濟折年率僅增長0.6%,增幅比第三季度回落4.3個百分點,創過去五年來最低水平,進一步加重了各方面對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擔憂。今年一季度,受出口和企業庫存增加的拉動,經修正后的美國經濟折年率增長0.9%,增幅高于去年第四季度和市場預期,但其恢復性增長的基礎仍不穩固。因為目前的增長并非由消費和投資帶動。對美國經濟來說,過去幾年內需特別是居民消費支出一直是推動美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而一季度居民消費支出僅增長1%,增幅比去年第四季度低1.3個百分點,為2001年第二季度以來最低水平;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繼續下滑,其中住宅固定資產投資下降25.5%,對當季增長負拉動1.17個百分點。
2、歐元區經濟增速有所加快
歐元區經濟于2006年開始步入新一輪上升周期。與以往不同的是,此輪復蘇具有明顯的可持續性,經濟增長呈現出更多內需拉動的特征,困擾歐元區多年的失業問題也正趨于改善。2007年,盡管歐元對美元升值幅度很大,次貸危機嚴重波及歐元區金融市場,但由于歐元區內旺盛的進口需求維持了其出口的快速增長,帶動歐元區經濟增長2.6%,這也是三大經濟體中增幅最高的;失業率也由去年第一季度的7.6%下降至第四季度的7.2%。今年一季度,雖然受銀行信貸緊縮、油價飆升及歐元走強的多重影響,歐元區經濟不僅沒有出現減速,反而有所加快。一季度歐元區經濟環比增長0.8%,增幅比去年第四季度提升0.5個百分點。
3、日本經濟增長超出預期
2007年,日本經濟實現2.1%的增長,其中私人消費功不可沒。2007年四個季度,私人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達到3.2個、1.0個、1.2個和0.8個百分點。今年一季度,經濟環比折年率增長4%,超出市場預期。其中,私人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3.3個百分點,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趨于增強。
4、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放緩
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將不可避免會受國際市場及發達經濟體經濟走勢與政策取向的影響。今年以來,受次貸危機、美元貶值及國際油價等多重因素的不利影響,不少新興經濟體經濟也都呈現出不同程度的放緩。一季度,俄羅斯、越南和中國經濟分別增長8%、7.4%和10.6%,比去年全年增速分別回落0.1個、1.0個和1.3個百分點。
(二)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加劇
今年以來,隨著次貸危機持續蔓延,全球主要金融市場動蕩加劇,美元匯率調整進一步加深,國際金融體系面對更為嚴峻的挑戰。
1、次貸危機影響繼續擴散
美國和歐洲一些跨國金融機構去年第四季度因次貸而出現巨額虧損。今年年初,隨著這些虧損消息的陸續發布,美國及全球其他主要股市連續大幅下跌,投資者信心嚴重受挫,市場悲觀情緒加速蔓延。為了緩解金融市場壓力、防止經濟陷入衰退,美國不僅采取連續大幅降息及緊急出臺減稅方案等措施,而且還與歐日等主要經濟體聯手繼續向市場注入巨資。從目前情況看,這些措施已起到了一定效果。但據IMF估計,全球因次貸造成的潛在損失總額約1萬億美元,而截至目前全球金融業累計披露的次貸損失卻不足4000億美元。這可能意味著目前次貸危機還未見底,并可能會對有關國家的實體經濟繼續帶來負面影響。
2、全球股市震蕩下行
一季度,受次貸危機蔓延的影響,全球主要股市大幅下挫。美國股市創過去4年來最差行情。截至3月31日,紐約道瓊斯股指報收于12262.89點,比上年末下跌7.6%;納斯達克股指報收于2279.1點,比上年末下跌14%。歐洲股市整體低迷。截至3月31日,德國DAX股指報收于6534.97點,比上年末下跌19%;法國CAC股指報收于4707.07點,比上年末下跌16.2%;英國富時100股指報收于5702.1點,比上年末下跌13.24%。日本股市損失更為慘重。日經225股指報收于12525.54點,比上年末下跌18.2%,為1990年以來最差表現。全球股市連續大幅下挫,不僅惡化了國際金融市場環境,而且還通過財富效應削弱了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
3、美元繼續走弱
受次貸危機蔓延、美國經濟衰退風險上升及美元利率大幅下降等影響,美元對日元、歐元呈現出加速貶值后低位徘徊的走勢。1、2月份美元對日元、歐元分別貶值5%和3%,比上年同期分別加快4.6%和3.4個百分點。3月份以來,美元對日元升值,對歐元貶值的幅度也趨于縮小。一季度(截至3月31日),美元匯率指數收于71.8點,比上年末下滑6.4%;歐元兌美元匯率收于1.58美元/歐元,比上年末升值8.29%;日元兌美元匯率收于99.69日元/美元,比上年末升值10.76%。美元持續貶值,雖然會有利于美國出口,但總體上仍難以改變其經濟增長放緩的趨勢。而且,一旦市場對美元信心嚴重受挫,勢必會加劇全球經濟“滯脹”的風險。
(三)全球通脹壓力不斷加大
今年以來,由于國際原油、糧食等初級產品價格持續大幅上揚,加上世界主要經濟體向市場注入巨資以及美聯儲備連續大幅降息等,導致全球通脹預期上升。
1、全球主要經濟體價格明顯上漲
今年3月,美國消費價格指數(CPI)連續5個月超過4%,為過去16年來的最大漲幅;歐元區CPI漲幅達到3.6%,創2002年歐元流通以來最高紀錄。日本CPI漲幅達到1.2%,也為過去10年來的最高點。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通脹壓力也與日俱增。今年3月,越南、俄羅斯、中國、印度尼西亞、印度、新加坡、菲律賓、巴西、韓國等CPI漲幅分別達19.4%、13.3%、8.3%、8.2%、7.4%、6.7%、6.4%、4.6%和3.9%。據有關資料顯示,進入二季度以來,全球通貨膨脹還在繼續發展。
2、國際市場糧價加速上揚
今年以來,受全球糧食供應趨緊、庫存下降以及國際投機炒作等影響,國際市場小麥、玉米、大豆和大米價格延續了去年以來大幅攀升的走勢。一季度,國際市場小麥、玉米、大豆和大米價格同比漲幅分別達到120.9%、29.0%、80.8%和42.8%。其中,3月份國際市場離岸價格由月初每噸467美元上漲到月底的608美元,特別是3月27日泰國大米出口報價比前一交易日暴漲30%,創下過去20年來的最高紀錄。近期以來,隨著糧價一路走高,海地、阿根廷、菲律賓等國已引發嚴重的騷亂和動蕩,泰國、越南、印度、埃及等大米輸出國為保障本國大米供應,也紛紛采取了限制大米出口的措施。隨著全球糧食供應危機的蔓延,國際市場糧價還可能會進一步走高。
3、國際油價屢創歷史新高
今年以來,在供求關系趨緊、美元持續貶值、地緣政治風險凸顯以及投機基金炒作等影響下,國際油價持續大幅上漲。在今年第1個交易日內,紐約輕質原油期貨價盤中便沖破每桶100美元關口。隨后,油價繼續高位上揚,屢創新高。2月19日首次突破100美元大關,3月13日又突破110美元大關。進入二季度,油價更是一路狂飆。5月6日和21日先后突破120美元和130美元大關,6月6日進一步攀升至138.54美元,再創歷史最高紀錄。當前,國際油價持續走高,已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和擔憂。過去幾年,雖然高油價沒有對世界經濟增長產生嚴重制約,主要是由于世界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使其對高油價的消化能力明顯增強。但這種能力畢竟是有限的,一旦油價持續走高超出了世界經濟的可承受范圍,勢必會對世界經濟發展構成嚴重威脅。
二、下一階段世界經濟走勢
目前,美國、歐元區、日本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經濟體。據IMF測算,2007年三大經濟體GDP占世界經濟總量的55%左右,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2.8%。可見,其經濟走勢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世界經濟的未來走勢。
關于美國經濟走勢。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一方面,住房市場持續低迷,次貸危機引起的信貸市場緊縮狀況還沒有根本改觀,就業市場繼續疲軟,消費者信心指數連續下跌。5月份,非農就業人數連續5個月下降,失業率由上月的5%攀升至5.5%,達到2004年10月以來的最高點;消費信心指數跌至57.2,創1992年10月以來最低點。另一方面,受美聯儲連續大幅降息、美元持續貶值以及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大幅攀升的影響,經濟運行中的通脹風險趨于上升,加大了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下一階段,隨著美國低利率政策和減稅政策效果的進一步顯現,美國經濟有望避免陷入衰退的狀態,美聯儲也將會更多關注未來通貨膨脹的發展、降息的空間及持續降息帶來的潛在風險。預計下一階段,美國經濟總體仍呈低速增長的態勢。
關于歐元區經濟走勢。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一是歐元持續走強,已對其出口帶來較大沖擊。一季度外貿逆差大幅上升,同比擴大109億歐元。二是通貨膨脹呈上升趨勢。5月份,歐元區通貨膨脹率達3.6%,為過去16年來的最高點,遠超過歐洲央行設定的2%警戒線,這可能會不斷強化歐洲央行提前加息的預期。三是歐元區4月份商品零售額已連續3個月下降,經濟景氣指數也大幅下挫,創下2005年9月以來最低點。預計下一階段,歐元區經濟增長將有所放緩。
關于日本經濟走勢。目前面臨的突出問題是,一方面,經濟增長對外需的依賴較大,一季度日本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0.7個百分點。隨著日元兌美元持續升值,日本出口將面臨更大困難。另一方面,由于次貸危機尚未見底,加上國際油價高企、通脹壓力加大及就業市場持續低迷等,私人消費支出增長將受到較大抑制。預計下一階段,日本經濟增長將會明顯放緩。
總的來看,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全球產業結構調整持續推進及國際分工格局不斷深化,特別是世界各主要經濟體協調政策、聯手干預和刺激經濟的能力明顯增強,發展中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措施也更加靈活和務實,這些都將會促進世界經濟持續增長。但也不難注意到,當前世界經濟發展面臨的不確定因素和潛在風險仍然較多。主要是:美國房地產市場調整與次貸危機影響還在持續,國際原油、糧食等初級產品價格還可能會繼續攀升,全球經濟失衡與美元匯率無序調整的風險依然較大,這些都可能會進一步加劇世界經濟下行和通貨膨脹的風險。預計下一階段,世界經濟陷入衰退的可能性不大,但增速將趨于放緩。近期,IMF和聯合國對2008年世界經濟增長的預測分別達到3.7%和1.8%,比其年初的預測分別下調0.4個和1.6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