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華盛頓6月25日電(記者 毛黎) 現代社會中,工農業生產和百姓日常生活所需的能源主要來自原油、煤炭和天然氣。比如,原油經過精煉生產出汽油和柴油為奔跑的車輛提供動力;煤炭燃燒推動發電機為人們提供生產和生活用電;天然氣燃燒為眾多高樓大廈冬天取暖和千家萬戶生火做飯提供熱源。然而,近年來,不少有識之士指出,人類嚴重依賴原油、煤炭和天然氣這類化石燃料并非長久之計,只有廣開能源渠道才能保持社會可持續性發展。
化石燃料存在著兩大問題,一是其存儲量有限,無法滿足人們長久的能源需求;二是其在使用后產生大量污染物質,特別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二氧化碳氣體。最近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居高不下,接近每桶140美元,有人甚至預測不久油價將攀升到每桶200美元。專家認為高油價的出現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包括石油峰值。高油價給全球的經濟帶來相當大的沖擊,許多國家開始認真思考未來本國能源安全的問題。其實,即使化石燃料存儲量豐富、價格穩定,但是從人類地球環境的未來出發,人們也應著手改變現在能源需求結構,大力發展新能源。
國際能源機構(IEA)6月初發布的《2008年能源技術展望》(以下簡稱《展望》)提出了相同的觀點?!墩雇氛J為,人類在能源方面面臨著嚴重的挑戰。從現在到2050年,全球的經濟將增長4倍,而像中國和印度這樣處于發展中的國家的經濟增長將近10倍。經濟的增長將極大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但同時也將消費大量的能源。如果全球經濟按照現有的模式發展,那么2050年時人們對原油的需求量將增加70%,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將增加130%,結果將導致全球氣溫上升6攝氏度或更高,有可能極大地改變生活的方方面面,并給自然環境造成不可逆轉的變化。
為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人們必須從現在做起,構建未來的能源供需體系。美國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科技和經濟專家肯特·休斯表示,他對今后人類能源發展持樂觀態度,認為各國將合作開發多種能源新技術,并分享技術成果。他相信,多年后人們看到的將是多元化的能源結構,那時化石燃料與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共同為經濟發展提供動力。
在新能源結構中,化石燃料特別是煤炭將不會退出歷史舞臺,但是其占總能源的比例將大幅度減少,同時更加清潔。目前,燃煤火力發電是中國和美國的主要電力來源,分別約占兩國總發電量的70%和50%。休斯認為,中國、印度和美國煤炭資源豐富,它是未來不可棄用的戰略能源,因此各國應通力合作,開發清潔煤技術和碳截存技術,有效地利用煤炭資源?!墩雇穭t表示,為實現2050年將二氧化碳排量減少50%的目標,在化石燃料利用方面,今后應大量采用擁有碳截存技術的化石燃料火力發電廠以及煤氣化技術。
核能作為無二氧化碳排放的能源,今后發電量將會不斷增長。對于核能的需求,《展望》中說,2010年至2050年間,全球每年要投資興建32座核電站。但是,休斯表示,大量利用核能必須以解決幾個方面的問題為前提,其中最重要的是核不擴散問題,必須保障核技術和核材料不落入“錯誤之手”。
未來能源結構中,可再生能源將是需要大力投資和開發的對象。《展望》確認,海上和海岸風能、生物質能和太陽能是人們發展的重點,其中風能將是最主要的可再生能源。國際能源機構期望2010年至2050年間,全球每年增加17500臺風力發電機。此外,同期每年安裝2.15億平方米的太陽能板,以及興建130座地熱發電機組。在生物質能方面,休斯認為美國目前利用玉米生產乙醇的途徑在未來并不可取,人們必須開發利用生物廢料生產生物燃料的技術?!墩雇分蓄A計,2050年時,生物燃油將占車輛燃料總消耗的26%,生物柴油而非乙醇將是主要的生物燃料。
在發展多樣化能源供應的同時,能源需求方也必須進行相應的調整。《展望》表示,能源消費方涉及的發展領域包括提高建筑和電器能源效率技術、熱泵技術、太陽能熱水技術、交通能源效率技術、電動汽車技術和氫燃料電池技術等。研究模型顯示,2050年時,在交通運輸減少的12.5Gt(gigaton)二氧化碳中,燃料效率技術所做的貢獻將達52%,生物燃料的貢獻為17%。此外,面對高油價,休斯認為,人們或許要改變自己現有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比如,將每周在單位工作5天改為每周在單位工作4天,在家工作1天,通過減少車輛使用實現節能的目的。他說,雖然每個人每周1天在家工作節約的燃料量有限,但是當全國民眾節約的油量相加后,就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
看來,在能源安全和全球變暖的問題上,應該說人們掌握了應對挑戰的路線圖。然而,未來全球經濟能否長期良好發展,關鍵還在于全球能否達成共識,合力采取必要措施解決面臨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