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形勢及其調控政策會對節能減排工作產生重要影響,特別是經濟增長的速度、產業結構變化、資源能源價格、產品貿易等宏觀經濟發展的狀況對能源消耗總量及其效率、污染物排放總量及其強度有直接作用。關注宏觀經濟形勢及國家調控政策動向,把握其對節能減排工作的影響應該成為環保部門的一門必修課。與年初的情況相比,我國目前的宏觀經濟形勢出現了許多新的特點,對節能減排工作可能產生新的挑戰和機遇。綜合各方面的分析觀點,一方面,我國經濟總體上可能會出現減速,出口貿易下降,資源能源價格上漲,對減輕節能減排的壓力有好處;另一方面,面對這一經濟形勢,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會有一些新的變化,例如防止經濟下滑過大和抑制通貨膨脹的政策,可能對落實某些節能減排政策帶來新的挑戰。
諸多國際不利因素使我國經濟增速可能減緩
對于經濟形勢的分析歷來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從經濟周期性特點和國際經濟面臨的衰退風險等因素出發,關于我國經濟增速可能下滑最近有不少相似的觀點。
1.美聯儲、投資家和經濟學家認為美國經濟出現衰退
最近,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對美國經濟看衰的判斷越來越清晰。他認為,在應對經濟放緩方面,美聯儲當前較2001年的處境更加困難;整個2008年上半年,美國經濟增長可能略有下滑;美國經濟可能輕度衰退。有“股神”之稱的美國投資家巴菲特在接受財經電視頻道采訪時說,無論從哪方面看,我們已處在衰退之中,并決定放棄8000億美元的救市計劃。經濟學家約瑟夫·斯蒂格利茨指出,我們正在經歷著美國也是西方國家最為嚴重的經濟衰退。另據美國全國實業經濟學協會公布的一項調查,45%被調查的經濟學家預計今年年內美國經濟會出現衰退。
根據最近的數據,第一季度美國GDP雖沒有明顯下滑,但其住房市場連續第九個季度下降,降幅大于前8個季度;占美國GDP2/3的個人消費開支第一季度創下2001年以來的最小增幅。經濟學家斯科特·布朗認為,第一季度美國經濟增長已十分乏力,只是還沒有“跌下懸崖”。長期作為世界經濟引擎的美國,其經濟衰退的風險必然波及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經濟增長。
2.一些國際經濟組織紛紛調低世界經濟增長預測,中國經濟增長預期降低至9.4%左右
2008年4月2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 M F )在亞洲發表報告,再度將2008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調低至3.7%,為2002年以來最低增速。該機構還指出,美國正在發生上世紀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全球經濟進入衰退的幾率為25%。這是該機構第三次調低2008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此前兩次調低后的數字分別為5.2%與4.1%。該機構還將美國今年經濟增速預測從1.5%調低至0.5%,中國從10%降至9.3%,歐元區調整后的數字為1.3%,日本為1.4%。同時,世界銀行對2008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繼今年2月從10.8%調低至9.6%后,進一步調低至9.4%。
日本《產經新聞》4月26日發表的題為《中國經濟正在形成“拐點”》的文章認為,連續5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的中國經濟正在形成“拐點”。
3.從一季度的經濟數據看到我國經濟下滑的影子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第一季度數據顯示,前3個月我國CPI同比增幅高達8%,3月更達到8.3%;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速為10.6%,較去年同期減緩1.1%;貿易順差減少49億美元,同比下降10.6%,其中,對美國出口增速同比回落15個百分點;前兩個月的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則同比回落27.3個百分點。
4.若干國際性制約因素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可能尚未完全顯現
目前影響世界和中國經濟增長的因素主要有5個:美國次貸危機、美元持續貶值、國際石油和金屬礦產價格持續攀升、國際糧食價格上漲、新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
美國次貸危機引發了對全球金融機構的嚴重影響。目前,全球已公布的次按揭及信貸虧損已達1600億美元。而且,權威機構對次貸危機造成的損失前景很不樂觀,瑞士銀行預計全球信貸虧損可能高達6000億美元,高盛公司估計全球次級債損失將達到1.2萬億美元,這幾乎相當于美國全部次級貸款的總規模。如果這樣,次貸危機的影響還會加大。
2002年以來,美元匯率開始從高位滑落,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布什政府推行弱勢美元政策,以化解美國的財政赤字和經常賬戶赤字,促進美國制造業的發展。有關資料顯示,美元每貶值10%,相當于美國經濟5.3%的財富就從世界轉移到美國。2002年以來,美元貶值了20.6%。在過去的5年里,因美元貶值,全球白白送給了美國1.3萬億美元。因多種原因,美元貶值加速了人民幣升值。以2005年7月匯改前的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計算,目前累計升值超過18.4%。由此,目前擁有1.65萬億美元儲備的中國,就縮水了2000億美元。問題是,美元貶值何時見底,人民幣升值何時是頭,目前還是一個懸念。
國際石油和金屬礦產資源是當今各國經濟發展的命脈,尤其是已步入重化工發展階段的中國,需求十分旺盛。然而,近年來石油和金屬礦產資源的價格卻上漲迅猛。石油從2003年的25美元一桶左右飆升到目前的120美元左右。鐵礦石2002年每噸為25美元,到2007年12月每噸到岸價已高達190多美元,2008年又比2007年上漲了65%。尤其令人不安的是,石油和金屬礦產的價格上漲能持續多久,還有多大空間,對下游相關產品的價格影響多大,現在還難以斷言。
全球糧食價格迅猛上漲。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全世界糧食價格2006年~2007年上漲了23%。有專家認為,與以往不同,這次糧價上漲幾乎使所有國家的大多數重要食品價格一次性快速上漲,而且預計糧食價格不大可能回落到以前的水平;全球將面對至少10年糧食價格高昂的局面。糧價的上漲必然導致工資及其他原料成本上升。
新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深刻改變著世界經濟的發展格局,中國和印度、俄羅斯、巴西等經濟的快速增長,使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經濟地位相對被削弱。對此,發達國家憑借其經濟、技術上的優勢,紛紛設置新的非關稅壁壘。2007年前11個月,中國遭遇反傾銷、反補貼及特保和保障措施等貿易摩擦62起,已連續12年成為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
另外,我國防過熱、防通脹的宏觀調控措施,今年初發生的冰雪災害,特別是四川汶川大地震等都可能會對經濟增速帶來較大影響。
經濟發展新形勢對節能減排有利有弊
1.經濟增速下滑可以減輕節能減排的壓力
根據國務院發展中心的研究,20%節能目標是以“十一五”時期GDP年均增速7.5%設定的,按此發展速度測算,到2010年實現的節能量為6.4億噸標煤;經濟增長速度比規劃目標每增加1個百分點,目標節能量將增加約4.7%;如果單位GDP年均增速分別達到8.5%和9.5%,目標節能量將達6.7億噸和7.0億噸標煤。
另據國合會2007年污染減排課題組的研究,在“十一五”期間GDP年均增長7.5%和單位GDP能耗降低20%以及所有新建項目環保措施到位的情況下,到2010年,將新增加二氧化硫排放量187萬噸,加上2005年排放量的10%,實現“十一五”減排目標,實際二氧化硫削減量為490萬噸,是2005年排放量的19.22%;如果經濟增長速度年均達到10%,將新增二氧化硫370萬噸,實際削減量為673萬噸,是2005年排放量的26.4%;相對于10%的增長率,G D P 每增長1個百分點,二氧化硫將新增77萬噸。在同樣的假設下,當GDP增速為7.5%時,新增COD310萬噸,實際削減451萬噸,是2005年的31.9%;當GDP增速為10%時,新增COD430萬噸,實際削減571萬噸,是2005年的40.38%。
我國2006年、2007年GDP增速分別為11.6%和11.9%,按照有關國際經濟組織對我國2008年GDP增速9.4%左右的預測,將可能下滑兩個百分點左右。按照這一假設和上述研究結果,可以簡單估算出,與2007年相比,2008年我國節能壓力有可能降低1200萬噸標煤左右,二氧化硫減排壓力降低30萬噸左右,COD減排壓力降低20萬噸左右。
上述假設情景下的分析數據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從中得出的推論,即只要減排措施一如既往地落實到位并不斷得到加強的話,2007年底兩項污染減排指標出現下降的趨勢可以維持,或者說減排“拐點”在短期內出現了,因為2008年經濟增速下滑存在較大可能性,至少GDP增速突破去年的可能性不大。
2.出口受阻有利于轉變貿易增長方式
次貸危機、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價格上漲、出口退稅取消、從緊的貨幣政策等因素的疊加效應使我國今年的出口形勢嚴峻。浙江省工業經濟的對外依存度在國內居前,工業經濟增長的三成一直來自出口。今年以來,浙江工業出口壓力前所未有,出口增長大幅度下滑。出口交貨值對工業銷售產值的增長貢獻率,由去年同期約27%降至16%。2007年,廣東省外貿進出口總值占全國的29.2%,出口總值占全國的30.3%,而今年第一季度均出現萎縮,分別降至26.3%和28.4%。
在出口下滑中,遭受沖擊最大的是中小型出口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的加工型中小企業。很多企業普遍認為,今年是出口企業的“洗牌年”,中小企業是可能最先出局的。面對這一形勢,大部分企業采取的對策是減少出口,擴大內銷;向上游企業壓價;開發新產品,采用新設備和新技術;減少雇員;尋找替代原材料;向中西部轉移等。
總體上看,出口壓力增大可以促進產業升級、技術進步和企業整合,有利于轉變貿易增長方式,促進節能減排工作。
3.宏觀調控政策的兩難選擇可能對節能減排政策的不利影響
面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情況,國家宏觀調控措施面臨兩難的選擇,必然會有所調整,可能對某些節能減排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帶來不利影響,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1)既要“防過熱”又要“防下滑”的影響
針對前兩年經濟發展中出現的投資增長過快、流動性資金過多和外貿順差過大等“三過”問題,200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防治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并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然而在全球經濟面臨衰退風險之時,美國及世界許多國家都把防止經濟衰退作為政策取向,對沖我國的政策效應。為此,最近公布的《國務院2008年工作要點》明確提出,“既要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抑制通貨膨脹,又要防止經濟下滑,避免大起大落。”
從節能減排的需求看,“防過熱”有利于實現節能減排目標,“防下滑”要注意避免不問產業結構、不論企業大小、不看技術水平高低的盲目擴張政策,防止“兩高一資”行業反彈,防止增加綠色信貸等環境經濟政策的實施難度,防止給節能減排工作帶來新的壓力。
2)既要“穩物價”又要“保供應”的影響
在國內CPI持續走高和國際資源能源及糧食價格大幅上漲的情況下,今年要實現“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4.8%左右”的預期目標,難度很大。在這樣的背景下,控制物價或者凍結物價通常是最簡單易行的政策辦法。然而,這一方面會加劇本已存在的不合理的價格關系,使資源性產品價格偏低,不利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同時也會抑制生產供給;另一方面,會延緩資源能源稅費改革等節能減排稅費政策的進程。
3)既要“多出口”又要“多進口”的影響
為了加快轉變貿易增長方式,緩解外貿順差過大和外匯儲備過多的矛盾,近兩年國家連續出臺政策,取消或降低“兩高一資”及其他產品出口退稅率,甚至開征部分產品關稅,鼓勵資源性和高技術產品的進口。正當這些政策顯現積極效應的時候,出現了美元大幅貶值、資源性產品國際價格大幅漲價及全球經濟衰退風險加大等新問題。這樣,一方面會加速出口下滑,銳減經濟增長拉力。面對出口政策調整和國際需求減弱的雙重壓力,出口企業面臨較大困難,加上控制投資過快增長,可能出現“三駕馬車”中的“兩駕”乏力的現象,這無疑會增加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困難;另一方面,會增加進口成本,輸入通貨膨脹。人民幣升值雖說不利于出口,但有利于進口,可以借此加快引進技術設備和資源性產品,平衡貿易結構,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但不巧的是,人民幣加速升值的同時,國際能源和礦產資源以及糧食等價格也迅速上漲,這不僅抵消了人民幣升值有利于進口的效應,而且還會推高國內下游產品的價格。
因此,目前任由出口下滑和大量進口,都不是理想的選擇。這可能會直接影響到有利于節能減排貿易稅費政策的實施力度及其后續政策的制定,甚至會出現“兩高一資”產品出口反彈。有資料顯示,我國鋼材出口反彈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今年一季度鋼材出口同比下降了19.33%,但3月較2月已有增長。其原因是由于國際鋼材市場價格走高,國際國內鋼材價格綜合指數差79.59,也就是說,即使開征出口關稅,但鋼材產品出口仍有較大的利潤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