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決定,2004年至2006年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資源節約活動,提高全民族的資源憂患意識和節約意識,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加快技術進步,緩解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資源瓶頸,全面推進節約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資源以及資源的綜合利用工作。電力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和主要能源行業,在我國資源節約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資源節約是電力工業可持續發展的一項緊迫的戰略性任務。
電力資源節約工作成就顯著
電力工業是資金密集的裝置型產業,同時也是資源密集型產業。無論電源和電網,在建設和生產運營中都需要占用和消費大量資源,包括土地、水資源、環境容量以及煤炭、石油、燃氣等各類能源。電力工業資源節約的內容,主要是提高能源轉換效率,降低轉換損失,包括節煤、節油、節水、節地、降低輸送損耗以及粉煤灰資源綜合利用等。從實施的過程看,貫穿于規劃、設計、建設一直到生產運營全過程。由于電力的生產、輸送與消費瞬間完成的特點,需求側的節能與節電也對電力發展有重要影響。
長期以來,電力工業堅持“開發與節約并重,把節約放在優先地位”的方針,根據國家法律、法規、政策,建立了較為系統的電力行業資源節約規范、標準和管理體系,并把資源節約作為規劃、建設、生產、經營的重點工作之一,與效益目標相結合,不斷加大基礎性管理和設備治理力度,取得了很大成績。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電力工業得到了長足發展。 2003年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達到39140.78萬千瓦,其中水電9489.62萬千瓦,火電28977.09萬千瓦,核電636.40萬千瓦;全年全國發電量合計19052.08億千瓦時,其中,水電2813.50億千瓦時,火電15789.66億千瓦時,核電438.54億千瓦時。發電量和裝機容量均居世界第二位,同時技術裝備水平也在穩步提高,技術經濟指標逐步改善。
發電的供電煤耗和輸電線損率大幅降低。這兩項指標是衡量電力行業能源效率和經濟運行水平的重要指標。自1980年到2003年,供電標準煤耗由448 克每千瓦時下降到381克每千瓦時;發電廠用電率由6.4%下降到6.1%;線損率由8.9%下降到7.6%。與1980年指標相比,2003年電力行業相當于年節約標準煤1.2億噸。
單位發電量耗水量是發電生產水資源利用水平的重要指標。2002年,火力發電單位發電量耗水量3.54千克每千瓦時,平均裝機耗水率0.98秒立方米每百萬千瓦,比上世紀80年代大機組平均耗水指標1.42~1.56秒立方米每百萬千瓦下降三分之一,火電年降低耗水10.3億立方米,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69%。
按照2002年排放績效指標分析,電力工業節能同時帶來年減少排放煙塵61萬噸、二氧化硫173萬噸、氮氧化物120萬噸、二氧化碳2.1億噸的效果,起到了資源節約與保護環境的共同作用。
同時,通過設備治理和強化可靠性管理,電力設備運行可靠性持續改善,為經濟運行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礎。從1988年至2003年的16年間,我國20萬千瓦容量等級火電機組的等效可用系數從75.99%提高到90.79%,提高14.8個百分點,相當于增加28臺20萬千瓦機組;30萬千瓦容量等級火電機組的等效可用系數從77.99%提高到90.42%,提高12.4個百分點,相當于增加了25臺30萬千瓦機組。共計相當于節約投資超過500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