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
促進中小企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在2007年全國中小企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歐新黔
(2007年12月10日 北京)
同志們:
全國發展改革工作會議昨天剛剛結束,今天我們就在這里召開全國中小企業工作會議,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進一步學習領會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發展改革工作會議部署,總結交流工作情況,分析當前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面臨的新情況新特點,研究部署明年工作,推動中小企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剛才,六個省市的中小企業局局長結合本地工作,介紹了情況,交流了做法,提出了建議,講得很好,對大家很有啟發。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過去五年來的成就
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上指出,自黨的十六大以來的五年,是我國改革開放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取得重大進展的五年。一是我國綜合國力有了顯著提高。2003-2006年,我國國民生產總值(GDP)平均每年增加22600多億元,扣除價格因素,2006年GDP總量是1978年的13.3倍。改革開放28年以來,GDP年均增長9.7%,2003-2006年年均增長達到了10.4%,高出世界同期平均增長5.5個百分點。1978年,我國經濟總量排在世界第十位,2000年上升到第六位,排在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之后,2005年超過了法國和英國,上升到世界排名第四位。二是在全球經濟中地位顯著提高。1978年,我國貨物進出口貿易總額排在世界第27位,1990年上升到16位,2000年上升到第8位,2001年上升到第6位,2002年上升到第5位,2003年上升到第4位,2004年超過了日本,上升到第3位,排在美國和德國之后,成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2005和2006年,我國繼續穩居世界第三位。三是人均收入水平顯著提高。1981-1988年,我國人均GDP在300美元以下;1989-1994年,我國上升到300-500美元;1998年,突破了800美元;2001年,又突破了1000美元;2006年,又突破了2000美元。按照世界銀行人均國民收入計算,1998年我國排在世界第145位,到2006年上升到129位。近五年來,我國人均GDP、人均國民總收入都有顯著提高。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貧困人口生活基本得到了保障,群眾的衣、食、住、行、用的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享有的公共服務明顯增加。四是經濟體制發生了深刻變化。在過去五年中,改革開放取得重大突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完善,民主法制建設取得了新的進步,文化建設開始了新的局面,社會建設全面展開。非公有制經濟取得高速發展,主要是在黨的十六大以后。這些成績的取得充分證明,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做出的各項重大決策是完全正確的,是符合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
在全國中小企業工作會議上,我為什么要講全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呢?我就是想在這里強調一個理念:中小企業是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部分,中小企業發展必須融入國家整個經濟社會發展之中。中小企業數量占了全部企業數量的99%,企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主體,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主體。所以,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一定要融入到整個國民經濟建設當中,融入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當中,才能夠實現健康發展、科學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黨的十六大提出,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在這一精神指引下,全國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工作取得了重要進展。中小企業的政策環境不斷優化,依法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社會氛圍正在形成,可以說,這幾年是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最好時機,中小企業工作打開了新的局面。
一是在各級黨委政府工作中的位置更加突出。黨中央國務院對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高度重視,制定了一系列方針政策。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兩個毫不動搖”,十七大進一步明確了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方針,對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又作出了新部署。2002年6月,全國人大頒布了《中小企業促進法》; 2005年2月,國務院頒布了《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非公經濟36條”);2006年3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去年9月,在廣州召開了全國中小企業工作座談會,曾培炎副總理親自出席并作了重要講話。全國人大、全國政協領導也多次召開高層次研討會,宣傳貫徹中央精神,把各方面的思想認識統一到中央的大政方針上來。各地區各部門積極貫徹中央的方針政策,把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工作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如,國務院法制辦動員全系統力量,在兩年中對160多萬件規章和政策性文件進行了清理,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廢止和修訂了6000多件與“非公經濟36條”精神不一致的規章和文件。廣東、貴州、重慶、山東、吉林等省市以省委、省政府名義專門召開了高規格的大會,大力推進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工作。
二是政策法規體系逐步健全?!吨行∑髽I促進法》的頒布和“非公經濟36條”的出臺,奠定了我國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政策體系的基本框架。依據《中小企業促進法》,出臺了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胺枪洕?6條”下發后,經國務院同意出臺了分工方案,截止到目前,中央有關部門和單位相繼出臺了34個配套文件。《公司法》、《證券法》、《企業所得稅法》等法律的修訂以及《物權法》等法律的頒布,為各類市場主體平等競爭創造了良好的法制環境。新《企業所得稅法》從明年1月1日正式施行,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降為15%,小型微利企業降到了20%,中小企業稅負水平有所降低。從各省市情況看,已有江蘇、浙江、四川、湖南、湖北等12個省市出臺了《中小企業促進法》實施條例,20多個省市出臺了“非公經濟36條”實施意見。
三是支持手段和條件逐步改善。在設立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之后,2003年中央財政設立了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專項補助資金,用于支持中小企業服務機構開展培訓、創業、信用、管理咨詢等服務;2004年中央財政又設立了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用于支持中小企業技術進步和改善中小企業發展環境等方面的內容;2007年開始,我委安排中央預算內資金支持小企業創業基地和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大部分省市財政也設立了預算科目,逐年提高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規模,加大了對中小企業服務體系的支持力度。廣東省財政從2003年起連續5年投入20多億支持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北京市每年安排5億元用于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吉林省政府每年安排3000萬元用于支持開展創業、咨詢和代理服務。
四是服務體系建設邁出新的步伐。我委會同有關部門選擇部分省市進行試點,積極推進中小企業信用制度建設,加快構建多層次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截止到2006年底,全國已設立各類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3366家,累計擔保總額8051億元。國家開發銀行與我委合作,在全國建立了300多個中小企業貸款平臺。2003年以來,僅中央財政就資助了20萬名中小企業經營者參加各類培訓,為6.4萬戶企業開展了創業指導和綜合服務,對20多萬戶中小企業開展了信用等級評價和信用信息征集。建立了覆蓋全國的中小企業信息網絡體系,為中小企業提供政策、市場等方面的信息。啟動了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程,在我委、國務院信息辦和信息產業部共同組織下,建立了以大型企業(包括中國移動、聯想等)為主體的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聯盟。各地服務體系建設力度也在加大,2004-2007年,貴州省共支持建立了50個中小企業服務中心。上海市為創辦小企業構建了政策、服務、金融、信息、人力資源等六大支持體系,健全了市區街道三級聯動的創業服務網絡。我到江西調研,到了一個創業服務中心,就碰到了微軟公司在為小企業培訓,這個服務中心還提供融資、信息等多樣化服務。我到重慶調研,就看到清華大學組織的培訓團,專門為企業量身定做培訓服務,整合了社會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五是對外合作與市場開拓進一步加強。近年來,不斷拓寬中小企業對外合作渠道并建立定期磋商機制,分別與美國、法國、意大利等10多個國家簽署了中小企業合作協議,與巴基斯坦、新加坡、德國等國簽署中小企業合作備忘錄。相繼舉辦中日、中韓、中德、中意、中國與歐盟中小企業政策磋商。務實推動中意和中德合作、中英服務體系建設、中韓技術交流、中國—東盟融資培訓等項目,推動建立中意中小企業基金。成功舉辦了第一屆亞歐會議中小企業部長級會議,為明年在北京召開的亞歐首腦會議提供了積極成果。舉辦了兩屆中美中小企業融資與創業投資論壇等,成功召開東亞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與投資高層研討會。分別與法國、意大利、日本等聯合舉辦了四屆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搭建了中小企業“展示、交易、交流、合作”平臺。推動組建APEC中小企業服務聯盟中國委員會,舉辦了四屆APEC技術交流展覽會,推進了成員間中小企業的合作交流。目前,要求與我國進行雙邊和多邊政策交流的越來越多,這說明很多國家看到了中國中小企業的發展前景和合作潛力。江蘇省為促進中小企業“走出去”,在意大利、日本等設立了代表處,積極為中小企業擴大對外經貿合作搭建平臺,提供服務。黑龍江省積極推進中俄中小企業合作,取得了積極成效。
六是中小企業工作體系不斷健全。推動設立了全國推動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由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科技部、商務部等14個部門共同組成。各部門結合自身職能,開展了大量工作,如“非公經濟36條”的配套文件主要是各相關部門研究制訂的。這幾年來,全國已有20個省(市、自治區)成立了獨立的負責中小企業管理的中小企業局(廳),其中,遼寧、湖北和云南等省的中小企業管理部門是省政府組成部門,河北、河南、重慶等省市屬于政府直屬機構,北京、福建、新疆等省區市在省發展改革委或經(貿)委中設立專門處室負責中小企業工作。設立中小企業或非公有制經濟領導小組及辦公室的省市達20多個。經過幾年來的努力,覆蓋省市縣的工作體系基本建立,中小企業系統建設取得了積極進展。中小企業相關協會、行業組織等發展迅速,成為聯系政府和企業的橋梁和紐帶。中國中小企業協會、中國中小企業對外合作協調中心開展了很多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還有像中國企聯、行業協會,它們也在推動本行業中小企業發展中做了大量工作。
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下,在各地區各部門和廣大中小企業的共同努力下,我國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在繁榮經濟、增加就業、推動創新和催生產業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已成為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和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力量:一是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越來越大。自2000年以來,國民經濟年均增長9.5%,而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8%。目前,中小企業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以上,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60%左右。二是成為擴大就業的主渠道。中小企業提供了75%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國有企業下崗失業人員80%在中小企業實現了再就業。農民工相當大一部分在中小企業務工。中小企業已開始成為一些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重要渠道。三是逐步成為技術創新的生力軍。我國65%的發明專利、75%以上的企業技術創新、80%以上的新產品開發,都是由中小企業完成的。四是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催生了大量新興產業,已成為現代服務業、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的主體。據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全國GDP比原統計數多了2.3萬億元,其中93%來自于服務業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的貢獻。五是在改革開放中的作用日益增強。中小企業的發展既是改革開放的重要成果,又是推動改革開放的重要力量。近年來,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發展迅猛,中小企業進出口總額已占全國商品進出口總額的2/3以上,一批有實力的企業已經走出國門。我這里講的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是互為主體的,中小企業的95%以上是非公有制經濟,非公有制經濟的95%以上是中小企業。
隨著我國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不斷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我國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中出現了一些新特點。在行業分布上,從早期以輕工紡織、機械制造、建筑運輸、商貿服務等勞動密集型行業為主向資本密集、技術密集和知識密集型行業拓展。在企業規模上,私營企業平均規模不斷提高,全國私營企業戶均資產規模,1990年為9.7萬元,2000年為75.5萬元,2006年為152.7萬元。涌現了一批以華為、聯想為代表的大型企業。在治理結構上,私營企業早期以個人、家族企業為主,現已向多元投資主體的公司制企業發展,目前有限責任公司已占到私營企業總數的77.6%,一些企業通過引入職業經理人來提高管理水平。在空間布局上,開始從小規模、分散化經營為主,逐步發展形成一批以大規模、專業化經營為特征的產業集群,加快了我國農村地區的工業化和城市(鎮)化進程。在地區分布上,前幾年優強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中西部地區的發展形勢正在發生積極變化,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優勢正在逐步顯現。在市場格局上,個體私營企業早期基本上以國內市場為主,現已成為商品出口的主力軍,改變了單一產品輸出方式,并開始通過境外投資等途徑實施“走出去”戰略。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一是政策和法律體系正在逐步健全,但仍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有些已出臺的政策措施落實不到位。如,創業門坎高,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不健全。二是支持手段已逐步增加,但資金支持的力度還不能適應中小企業發展的需求,中小企業發展中的很多方面還得不到專項資金的支持,部分專項資金支持的重點有待進一步突出。還有一些資金使用的還不夠好,今后中小企業專項資金都要用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項目上,用在節約能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項目上,而不能夠用在盲目圈地、盲目增加低水平生產能力、盲目承接高耗能高污染產業上。財政資金支持的項目必須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發展規劃的要求。三是雖然銀行業信貸資金投放較多,多層次資本市場取得重大進展,但由于資金供給的結構性矛盾突出,中小企業融資仍然十分困難。四是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但服務體系帶動相關資源的能力和服務機構自身的服務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五是中小企業系統逐步壯大,省市縣三級工作體系也在構建之中,但中小企業管理部門分屬不同部門,許多機構的管理服務能力尚不能適應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形勢需要。對此,我們要高度重視,認真加以改進。
二、認真學習領會黨的十七大精神,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上來
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這是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是適應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任務。這就要求我們既要肯定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的成績,又要看到不足;既要把握面臨的新機遇,又要充分認識面臨的新變化、新挑戰,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理清思路,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來確定今后的發展方向。
(一)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是貫徹科學發展觀、實現中小企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根本要求。
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增長方式粗放、結構不合理等問題仍較為突出,轉變發展方式的任務十分艱巨。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總體上還沒有轉變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難循環、低效率的增長方式,付出了巨大的資源和環境代價。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實現未來經濟發展目標,關鍵是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中小企業是我國企業的主體,數量多、分布廣,相當部分企業裝備水平低,工藝技術落后,客觀上成為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難點和重點。在勞動密集型行業,中小企業應有的“專、精、特、新”特征不突出;在大企業協作配套等可以發揮特色的領域,中小企業專業化協作水平不高;在高新技術和現代服務業領域,中小企業發展不足。在冶金、有色、建材、化工等“兩高一資”行業中,盡管對安全生產、技術裝備和環境保護要求較高,但由于歷史原因,中小企業仍然大量分布在這些領域。如,在冶金行業,中小企業數量雖占全部企業的74%,但其總產值規模僅占全行業的 20%;在采礦業,中小企業占采礦企業的96%;在建材行業,落后工藝80%以上集中在中小企業;2006年非公有制工礦企業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都占到全國的三分之二以上。再如,我到一個金屬加工產業集群調研,在整個金屬加工過程中,電鍍是分散的,熱處理是分散的,全部是像小作坊似的集中到一塊。這就是沒有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指導思想來指導工作,只是一種簡單的集聚,還是污染在搬家。產業集群發展不能簡單作為企業搬遷和集中的過程,而是要作為一個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結構、促進優化升級的過程。我調查過一個汽車零部件企業,經過熱處理工藝的零部件,在質量上有很大提高,如果把生產零部件企業集中起來提供統一的熱處理平臺,既提高質量又節約能源,還提高技術水平,要引導中小企業往這些方向發展。食品加工也可以走產業集群的道路,我們參觀過廣東中山豆腐集中加工區,廠房整潔,消毒設備健全,原材料集中采購,產品集中檢驗、集中配送,集群效應得到充分發揮。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是要求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實現由數量向質量、由粗放向集約、由外延向內涵發展的轉變。如果大量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方式得不到徹底有效改變,我國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以及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目標就難以實現。對此我們必須要有清醒認識,認清肩負的歷史責任。
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管理粗放、創新能力弱、人才缺乏,整體素質尚不適應科學發展的要求。一些中小企業過度依靠低價競爭,一味拼價格、拼勞力、拼資源、拼土地、拼環境,管理水平低。從中小企業產品結構看,存在粗加工產品多,深加工產品少;低附加值產品多,高附加值產品少;一般產品多,自主品牌少的狀況。由于歷史原因,許多非公有制中小企業的第一代經營者文化素質較低,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才缺乏,現代化管理手段缺乏。據抽樣調查,目前只有17%的中小企業建有自己的網站,雖然52%的企業有不同程度的信息化應用,但企業資源計劃(ERP)、客戶關系管理(CRM)等核心業務應用普及率低于10%。另據調查,中小企業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職工占職工總數不足 10%,初中以下的職工占 60%,經營管理人才、研發人才、國際化人才十分缺乏,直接影響了中小企業健康發展。一些企業依法經營、誠實守信意識淡薄,侵犯職工合法權益的現象時有發生,職工參加社會保障水平低。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一方面取決于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另一方面取決于企業自身素質的高低,這是最為關鍵的因素。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要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必須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引導企業通過眼睛向內,依靠增強創新能力、提高勞動者素質、推動管理創新來增強市場競爭力和提高整體素質。
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既面臨難得的機遇,也面臨嚴峻的挑戰。黨的十七大指出,未來一段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既蘊涵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發展空間,也承受著來自人口資源環境等方面約束的巨大壓力;我國的發展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今后一段時期,我國將堅持以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為切入點,繼續把淘汰落后生產能力作為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的重要途徑,部分技術水平低、創新能力差、能耗和資源消耗高、污染嚴重的中小企業成為結構調整的重點。如,國務院頒發了《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明確了鼓勵發展的行業、限制發展的行業和淘汰的行業,一批中小企業進入到淘汰落后的范圍,必須退出市場;一批中小企業必須加大投入才能達到市場準入條件。在這次太湖治理中,江蘇省將關閉化工企業2800多家,占全省規模以下化工企業的38%,搬遷化工企業近千家,占全省規模以下化工企業的12%。國家加強宏觀調控,采取嚴格的土地管理政策,小企業很難批到土地指標,提高了小企業創業的門檻。更為嚴峻的是,我國中小企業出口的主要是電子、紡織服裝、玩具、家具、五金等低附加值產品,隨著人民幣逐步升值、出口退稅率下調、出口加工貿易政策調整,貿易摩擦不斷增加,加上近兩年出現的“民工荒”、用工難,相當部分中小企業面臨著成本優勢逐漸減弱的壓力。明年國際經濟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國內經濟發展面臨不少挑戰和潛在風險,企業面臨的市場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轉變發展方式關系到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能否有效應對各種挑戰,能否實現自身發展壯大。
科學發展觀從時代高度回答了“什么是發展”和“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對發展目的、發展內涵、發展模式等作了科學揭示和闡述。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就是要認真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客觀分析中小企業與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統一思想認識,增強轉變發展方式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加快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增長轉變,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等方面邁出新的步伐。
(二)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是確定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發展方向和工作任務的根本指針。
黨的十七大指出,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要著力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努力實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下一步的關鍵是,將中央的要求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上來,促進中小企業轉入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軌道,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
堅持“好”字當頭,好中求快,不斷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從“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從“增長方式”到“發展方式”,體現了我們黨發展理念的重大轉變和創新。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數量和規模不小,已經到了以提高素質為主的發展階段。要正確處理數量與質量的關系,既要抓住機遇促進中小企業加快發展,又要千方百計提升企業整體素質,引導企業依靠質量求生存,依靠管理求效益,依靠創新求發展,增強市場競爭力和發展活力。
堅持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斷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基本國策。中小企業要進一步發展,必須徹底摒棄高消耗、高污染的生產方式,自覺增強科學發展的意識,切實把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轉到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軌道上來。要結合自身實際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強環境治理,提高資源利用率,改善安全生產條件,自覺走清潔發展、節約發展、安全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堅持把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和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有機結合起來,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既要繼續發揮勞動密集型產業優勢,加快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又要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和高技術產業,加快形成現代產業體系。要加快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大力發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天航空、海洋等高技術產業。服務業的興旺發達是現代經濟的一個顯著特征,要引導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消費性服務業,鼓勵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發展,發揮其在產業技術進步方面的帶動作用。我國服務業比重多年來徘徊在30%左右,2005年第一次經濟普查后才達到了40%,近兩年又有所降低,而發展中國家服務業的比重占48%左右,世界各國服務業平均比重在55%左右,發達國家服務業比重達75%以上。一方面說明現在我國的產業結構不合理,從另一個角度看,說明我國服務業發展空間還很大,誰在這方面發展的主動,誰就能夠贏得今后發展的主動權。
堅持走“專、精、特、新”道路,不斷提高專業化協作配套水平。提高中小企業發展水平,要把加強專業化協作放到重要位置,從中小企業自身特點出發,更好地體現行業特色和地域特色,更多地發展專業化分工,圍繞主導產業發展配套生產,圍繞特色產品發展一條龍服務,圍繞新興產業發展創新型企業。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加強規劃和政策引導,促進中小企業深化分工協作,培育產業集群,形成發展合力,提升競爭能力。
堅持以企業為主體,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企業整體素質和市場競爭力。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是市場經濟的主體,也是實現科學發展的主體,必須把政府行為與市場機制很好地結合起來,處理好政府優質服務與企業自身努力的關系。必須堅持創新驅動,為轉變發展方式提供有力和持久的支撐。小企業擁有一項專利、一種特長,就會形成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要完善技術創新服務網絡,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管理創新和組織創新也屬于創新的范疇,對于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實現科學發展同樣至關重要。中小企業在追求效益、追求利潤的同時,必須遵紀守法、講求誠信、履行社會責任,實現和諧發展。
三、關于2008年的主要工作
2008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屆政府著力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開局之年,全力做好明年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的各項工作至關重要。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企業工作必須緊緊圍繞整個國家整個經濟工作的中心,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按照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控總量、穩物價、調結構、促平衡”12字方針和溫家寶總理提出的“四個堅持”原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提出的“雙防”要求,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國民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黨的十七大重申了“兩個毫不動搖”的方針,進一步提出了“堅持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新格局”,“推進公平準入,改善融資條件,破除體制障礙,促進個體、私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等新要求,這是對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新發展,為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思想動力和理論支持,為中小企業發展和做好中小企業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確了重點。明年要著力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認真貫徹落實“雙防”要求,促進經濟平穩發展。
2008年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是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向過熱,防止物價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的通貨膨脹?!半p防”的目的是確保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這樣才能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只有中小企業保持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才能實現整個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明年一定要把“雙防”放在中小企業工作的重要位置。
一是嚴格控制“兩高”行業擴張。最近幾年,我們作了調研,鋼鐵、玻璃、有色、銅加工、造紙、電解鋁、鐵合金、焦炭、電池等都是高耗能、高污染的。這幾年投資速度全是偏快的。水泥結構調整效果比較明顯,2003年水泥新型干法水泥比重是21%,現在達到了53%。但是,這些還是屬于粗放型的“兩高一資”行業。要切實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和規范新開工項目管理的要求,嚴格執行“八個必須”的開工條件,嚴格控制“兩高一資”行業快速擴張。
二是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防止落后產能和污染嚴重項目的跨區域轉移。要嚴格按《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和相關法律法規嚴格淘汰中小企業中的落后技術、工藝和裝備。生產能力的梯度轉移是一件好事,符合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目前,產業轉移的速度正在加快,一些生產能力正在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在轉移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動向,一些落后的、污染嚴重的生產能力也在轉移,必須引起高度關注。要密切關注落后產能轉移趨向,堅決制止落后裝備設施外流,堅決防止以招商引資、產業轉移等形式新增落后生產能力。要主動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配合,盡快研究探索建立落后產能退出機制,爭取對中小企業節能減排工作的資金、稅收等方面的支持。
三是大力促進主要由創新推動發展的新興產業。國家宏觀調控對部分企業不符合產業政策方面的可能要產生一些影響,但也給新興產業發展帶來機遇。要支持和引導各類人員在電子商務、工業設計、咨詢服務、財務評估、投資與資產管理、法律服務、動漫制作等現代服務業領域創業發展,引導專業人才在軟件開發、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技術產業領域投資創業。促進農民回鄉創業,發展特色農業、循環農業、生態農業和旅游觀光農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四是加強信息和政策引導,做好運行監測工作。要通過新聞媒體和互聯網等多種渠道加強宣傳,突出“雙防”重點,及時、準確發布相關經濟政策、行業動態和市場信息,增強信息服務的時效性和針對性,正確引導社會預期和投資方向。中小企業的統計監測體系還不健全,要加強與統計部門合作,加強調查研究,注意把握經濟增長、原材料供應、國內外市場走勢中的苗頭性、趨勢性的問題,及時提出政策措施建議。特別要密切跟蹤分析宏觀調控各項政策措施的實施效果,及時反饋并提出改進意見。
(二)以推進節能減排為突破口,推進發展方式轉變。
節能減排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舉措。中小企業節能減排任務十分艱巨,為此我們已下發了《關于做好中小企業節能減排工作的通知》,有關工作在通知中已經作了明確。我再強調幾點:
一是要抓好宣傳。各級中小企業部門充分利用信息網和各種媒體,宣傳節能減排的重大意義、方針政策、基本知識和先進經驗,要將節能減排納入年度培訓重點,利用電視、網絡以及集中面授等方式開展針對中小企業的節能減排相關培訓。采取多種形式,開展資源警示教育,增強中小企業節能減排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推廣先進適用的節能減排技術。促進中小企業節能技術改造和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推廣使用,提升中小企業節能、節水、節材水平。針對中小企業特點,加快開發節能減排關鍵和共性技術,降低企業的開發和應用成本。在冶金、有色、石化、化工、電力、煤炭、建材、輕工等重點行業中,鼓勵使用“零排放”技術、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等循環經濟的減量化技術、再利用技術和再循環技術,推動企業內循環經濟發展。要選擇確定若干節能減排示范單位,宣傳推廣先進經驗和做法。
三是切實節約使用土地。大力促進中小企業成為節約用地的模范,整合資源的模范。有些地方我去看了,有一些地方用的是過去的廠房,這種應該提倡的。“創業就是蓋大樓“這個理念是不對的。已經有了一個創業大樓,法律咨詢、培訓、融資擔保的一些機構、政府各項服務窗口全部都在創業大樓里面。現在不能再去圈地了,現在18億畝的紅線,如果要突破的話,我們13億人吃飯都將是個問題。各地要積極利用閑置廠房樓宇建立小企業創業基地,為企業提供生產、經營場所。這里特別要強調,創業基地建設不能搞大規模新建,不能觸動土地“紅線”。今年在項目申報和調研中,已經發現有的項目新建幾萬甚至幾十萬平方米的標準廠房,有的項目投資很大,這種現象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
四是在產業集群中加強污染集中治理。集中治理有利于推進節能減排,對于排放集中、污染嚴重的產業集聚區,要探索集中治理模式,促進公共環境和資源綜合利用設施建設,重點支持一批產業集群環境治理建設項目。支持在產業集群內發展熱處理、電鍍等工藝專業化企業。鼓勵發展生態型工業和生態型工業園區。
五是加大對中小企業節能減排的服務與支持。在明年資金安排中,把節能減排作為突出重點,支持企業實施節能減排。組織專家隊伍深入開展節能減排咨詢和診斷工作,鼓勵支持專業化節能服務公司為中小企業開展節能減排咨詢診斷,并在設計、培訓、融資、改造、運行管理等提供一條龍服務。支持發展專業化的節能減排技術服務機構。
(三)突出重點,加快推進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
中小企業在市場、融資、人才、管理等方面都處于弱勢地位,其健康發展有賴于良好的社會服務。這次會議上還要討論《全國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專項規劃》,規劃發布后,要切實抓好落實。各地要結合本地區實際,研究制訂本地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確定服務體系建設的目標和重點。明年要繼續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大力度:
一是信用擔保和信用服務。進一步貫徹國務院辦公廳90號文件精神,選擇有條件的地區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鸷瓦M行區域性再擔保試點,加強對擔保機構的績效考核、信用評級和備案管理,促進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健康發展。加快建立以中小企業為主要對象,以信用征集、信用評級、信用信息數據庫、信用發布為主要內容的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加強中小企業信用信息共享,構建企業信用獎懲機制。
二是技術創新服務。繼續在產業集群和具有產業集聚優勢的區域,支持建立一批公共服務平臺,為中小企業自主創新提供服務支撐。繼續推動實施“專利服務中小企業”活動,探索推動知識產權試點工作,促進中小企業提升知識產權創造、運用和保護能力。建立健全科技成果發布、查詢、產業化機制,促進產學研對接。大力實施“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程”,開展中小企業信息化調研和示范工作,推動信息技術和電子商務在中小企業的廣泛應用。進一步加快中國中小企業信息網及分站建設,形成體系完整、功能完備的信息服務網絡,發揮其在服務體系建設中的紐帶作用。
三是創業服務。針對不同創業群體開展創業培訓,引導各類創業人員提高創業技能,增強自主創業意識。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引導各類服務機構為創業者提供創業培訓、代理服務、政策咨詢和各類便利服務。根據各地產業布局和資源優勢,盡快建立一支創業輔導專業隊伍,加快形成功能完備的創業輔導服務網絡,為小企業提供一條龍服務。積極利用閑置廠房樓宇建立小企業創業基地,為企業提供生產、經營場所。簡化審批手續,縮短審批時間,建立創業綠色通道。
四是市場開拓服務。擴大國內消費需求,滿足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需求,中小企業具有獨特優勢。充分發揮中小企業在這方面的優勢,為中小企業開拓國內市場搭建信息平臺。推進中小企業國際合作,加強政策對話,務實推進經貿活動。繼續加大支持并發揮好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作用。同時,加大對中小企業市場開拓、展覽展銷、國際合作等支持力度。支持有條件的省市在國內發展國際合作園區;通過在國外設立工業園區等形式,有計劃、有步驟組織中小企業實施整體走出去。建立和完善產業損害預警機制,為企業及時運用貿易救濟措施提供服務。
五是培訓服務。加強培訓是提高中小企業經營管理者和職工素質的重要途徑。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建設包括網絡、衛星、電視等在內的中小企業遠程培訓服務系統,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導、社會資源廣泛參與、多層次的中小企業培訓體系。在已經開展的高層次工商管理培訓基礎上,繼續創新培訓模式,提高培訓質量。建立適合國情的職業經理人測評與推薦制度,加快企業經營管理人才職業化、市場化進程。
六是管理咨詢服務。大力發展專業化管理咨詢機構,建立中小企業管理咨詢師、管理咨詢顧問隊伍。加強管理咨詢服務,指導中小企業推進管理創新,實現管理科學化、現代化。按照自愿報名、統一選拔、統一管理的原則,組織具有豐富企業管理經驗的大中型企業離退休管理人員,建立志愿服務專家庫,滿足小企業簡單管理咨詢服務需求。
(四)引導企業加強管理,增強社會責任。
管理也是生產力。當前我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管理水平低,基礎薄弱等問題,制約了中小企業的發展。加強管理,挖掘內部潛力,向管理要效益,全面提高中小企業素質和市場競爭力,這是企業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實施成長工程的關鍵環節,是當前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一項迫在眉睫的重大任務,必須下大力氣抓緊抓好。
一是推動企業管理創新。引導中小企業從自身實際出發,不斷學習和采用國內外先進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加快建立健全安全、勞動、財務、質量等各項管理制度,夯實管理基礎,推進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根據企業不同情況,采取股份制、員工持股等行之有效的方式,繼續推進國有中小企業的產權制度改革。推動傳統家族制企業的體制機制創新,具備條件的要加快健全公司治理結構。
二是加強企業的質量管理,嚴把產品質量安全。積極推廣符合質量要求的工藝、技術和原料,加強生產過程質量控制,嚴把檢驗關,確保質量安全。支持中小企業開展ISO9000質量標準體系認證工作,完善以技術標準為主體、包括管理標準和工作標準在內的企業標準體系。
三是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切實提高安全生產水平。配合安全監管部門做好安全生產的基礎工作,引導企業建立健全安全各項管理制度。加強安全生產的培訓,提高經營管理人員和職工的安全意識。支持企業加大安全生產投入,進行安全生產方面的技術改造,改善安全生產條件。
四是通過多種方式引導企業增強社會責任。廣泛開展宣傳、教育、培訓等活動,引導企業自覺履行社會責任。引導企業及其職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參加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等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根據中小企業量大面廣、用工靈活、員工流動性大等特點,提高社會保障的覆蓋面,保證低收入職工基本生活。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等法律法規,在平等協商基礎上與職工簽訂規范的勞動合同,尊重和保障職工合法權益。
四、加強學習,開拓創新,推動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
同志們,在新的一年里,全國中小企業系統的工作任務更加繁重,責任更加重大。明年的工作任務和重點已經明確,為做好明年的各項工作,我再提幾點要求:
(一)加強學習,統一思想。全系統的同志們要把學習宣傳和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首要的政治任務抓緊抓好。要把廣大中小企業戰線同志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七大精神上來,把大家的力量凝聚到實現黨的十七大確定的各項任務上來;要采取座談會、專題輔導和報告等多種形式有計劃地組織開展黨的十七大重要文件的學習活動,準確把握和深刻領會黨的十七大精神。要緊密聯系實際,選擇若干專題作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力求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有新的收獲。要通過學習真正領會中央關于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精神實質,不斷提高思想水平和業務素質,增強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指導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工作實踐。
(二)增強大局意識和創新意識。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已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把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置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之中,增強大局意識,各項工作必須服從于國家的大政方針、服從于國家宏觀調控的總體部署。中小企業系統要履行好自身的職能,就必須樹立想大事、議大事、抓大事的意識。要創新工作方式和內容,切實把工作著力點轉到主要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來。從支持對象來看,要從注重支持單個企業向支持公共服務平臺轉變。從支持方式來看,要從對中小企業的直接投入逐步轉向間接投入,由支持 “點”為主逐步轉向以“面”為主,不斷適應新形勢和新變化。
(三)狠抓政策和工作落實。各地要結合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研究制定本地區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工作思路與方案,明確階段性工作目標和任務,落實職責分工,加強工作的指導性。我們要抓緊對行之有效的政策進行認真總結和梳理,使之規范化、制度化,堅持依法行政。為確保各項政策和工作落到實處,要注意聽取各方面特別是基層中小企業的意見。對于《中小企業促進法》和“非公經濟36條”尚未出臺的配套政策盡快研究出臺,對已經出臺的要抓好落實,跟蹤政策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措施加以解決。
(四)統籌協調,形成工作合力。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量大面廣,工作千頭萬緒,不能僅靠中小企業管理部門自己一家獨立完成,必須與有關部門協調配合,加強合作,才能做好工作。中小企業系統要主動與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協調配合,加強與行業協會、中介組織的合作,加強與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聯系,集中各方面的智慧,整合更大范圍的資源,努力形成促進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工作合力。
(五)加強干部隊伍作風建設和廉政建設。胡錦濤總書記今年初在中央紀委第七次全體會議上強調要全面加強新形勢下領導干部的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和干部生活作風建設。作風是一種風貌,是一種精神狀態,也是我們這支隊伍內在品質的外在反映。加強作風建設對我們做好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工作十分重要,希望全系統的同志們始終注重作風建設,要摒棄虛華浮夸之風,特別要重視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工作。我們還要特別強調廉政建設。正如馬凱同志所說,國家發展改革委也不是真空地帶,中小企業系統也不例外。在項目資金申請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傾向和苗頭,我在這里再重申一下,以后各地不要來專門跑項目,要嚴格按照中央紀委和我委的有關規定,把好廉政關,大家要支持我們的工作。要嚴格規章制度,通過完善的制度約束和規范每個人的行為,培養和造就一支政治上過硬、業務上精通、作風上優良的干部隊伍。
同志們,加快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目標和任務已經明確,關鍵是抓好落實。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確定的方針政策,解放思想,堅定信心,以求真務實的作風,銳意創新的精神,扎實縝密的工作,把黨的十七大精神落到實處,不斷開創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