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工作會議上,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確定了"三步走"的戰略發展目標:到2010年,實現可控裝機容量7000萬千瓦;到2015年,實現可控裝機容量1億千瓦,到2020年,實現可控裝機容量1.4億千瓦。與實現這個宏偉的目標相匹配的是,中電投集團將推進節能減排也納入到公司發展戰略的高度,在產業升級、科技創新、結構調整上都將節能減排置于優先地位。為了水更清、地更綠、天更藍,切實地履行著國有大型央企的社會責任。
產業升級降煤耗
從能源行業發展來看,因為資源、環保等成本的硬約束,能源企業逐漸進入高成本時代,發展方式面臨進一步的挑戰。中電投面對這個挑戰的措施之一就是推動產業升級,重點建設大容量高參數火電機組,加快淘汰高耗低效的小機組。
今年上半年,中電投累計關停小火電機組14臺,總容量149.5萬千瓦;新增脫硫機組12臺,總容量393萬千瓦, 形成二氧化硫減排能力11.4萬噸/年。截至6月底,中電投集團單機30萬千瓦及以上火電機組比重提高至57%,較組建時提高20個百分點;脫硫機組共73臺,裝機容量1801萬千瓦,占同期燃煤機組總量的56.5%。供電煤耗同比降低8克/千瓦時,二氧化硫、煙塵、廢水排放總量同比分別減少3.91萬噸、1.58萬噸、387萬噸。
在近幾年的新建、擴建、改造火電項目過程中,中電投集團通過對現役機組實施脫硫、關停小火電機組等途徑來落實建設項目所需的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指標。由于產業升級需要,中電投集團新建項目主要以100萬和60萬千瓦機組為主,而城市的供熱機組主要以30萬千瓦為主。在中電投集團上海漕涇、河南平頂山二廠和安徽平圩三期100萬千瓦等級的機組環保設施中全部設計脫硫、脫硝裝置。 60萬千瓦機組設計中主要設計脫硫,鍋爐采用低氮的燃燒方式并預留脫硝場地。中電投集團新建供熱機組主要以30萬千瓦機組為主,均設計安裝了脫硫裝置,部分機組安裝了脫硝裝置。
新建的機組除100%的安裝脫硫裝置外,還100%安裝煙氣在線監測裝置和污水處理設備。均選用了高效除塵,電除塵器至少設四級以上電場,合計有14臺機組安裝脫硝裝置,占前期新建項目的25%,固體飛灰和大渣以及石膏的綜合利用率達到81%,許多電廠的灰廠基本設立備用灰場,有正式灰場的電廠也在逐漸減少。
科技創新促減排
作為一家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央企,中電投集團一直致力于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在努力尋求自身發展的同時,不斷地為社會創造價值,為廣大人民群眾創造美好的生活環境。而依靠技術進步成為中電投集團環保事業不斷發展的源動力。
對既有火電廠,其煙氣治理當然成為了減排工作的重點。中電投幾年前成立了遠達環保工程有限公司后,便確立了治理火電廠煙氣的發展方向,承擔起建設脫硫裝置的重任。據統計,到目前為止,遠達公司已在全國多個發電集團的28個火電廠建成移交了53套脫硫裝置,裝機容量達到1718.8萬千瓦。初步估算,已移交的脫硫裝置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硫150多萬噸,為國家減少直接經濟損失達300多億元。
作為中電投旗下一直致力于環保和污染治理的企業,遠達確立了以核心技術治企的思路。率先引進了日本三菱和奧地利AEE濕法、干法脫硫等先進技術,成為了當時全國環保脫硫公司中,引進技術種類最多的環保企業。不僅如此,遠達公司還成功研發出包括"YD-BSP煙氣脫硫成套技術與裝備"、"煙氣脫硫石灰石活性炭裝置研究"、"燃媒電廠煙氣凈化集成技術與應用示范"、"燃煤電廠雙相整流煙氣脫硫成套技術與裝備"等一大批科研成果,獲得國家專利近60項。科技成果的取得,不僅大大提升和展現了中電投集團的科技實力,也為其今后的發展奠定了雄厚的技術基礎。新成果的推廣應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脫硫工程建設成本,為客戶創造了價值,受到客戶的普遍贊譽,實現了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步增長。據了解,遠達目前在全國23個省市近60個電廠擁有了脫硫工程項目,與全國和海外近800多家設計、工程施工、設備分包商建立了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合作伙伴關系。
結構調整創和諧
優化產業結構、發展清潔電力是中電投節能減排一直努力的方向。自組建以來,中電投一直積極進行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經過幾年來的努力,中電投水電裝機容量及水電裝機比例均位列五大發電集團之首,并成為國內第三家具有核電建設運營資質的企業集團。火電、水電、核電作為中電投的三大主角,聯袂奏響了和諧發展的協奏曲。
中電投的核電發展是新聲,也是強音。在2006年11月國家正式確立第三代核電技術路線的歷史性時刻,中電投集團被賦予了建設、運營第三代核電技術AP1000依托項目山東海陽核電一期工程的重任,由此成為國內第三家核電建設運營商。作為五大發電公司中唯一具有核電開發資質的企業,中電投集團將核電作為集團發展的核心優勢,已形成一整套核電管理和技術支持體系,核電開發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中電投海陽核電項目規劃容量為6×100萬千瓦級核電機組,總裝機容量870萬千瓦,發電機組全部投產后,年發電量接近三峽電站發電量的90%。中電投與中廣核共同控股開發建設的遼寧紅沿河核電項目也在建設之中。
水電開發是中電投的一大亮點。作為中電投集團旗下的兩大水電開發主力軍,五凌電力與黃河水電分踞一南一北,以建設水電清潔能源基地,促進生態、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為目標,將水電流域開發經營得有聲有色。如今,黃河上游和長江最大的支流沅水這兩大流域的梯級開發局面已形成,梯級調度效益突出,發展勢頭看好,經濟效益日益顯現。
目前,中電投水電裝機容量共計979.2萬千瓦,達到中電投在運機組容量的22.5%。在建水電規模790.4萬千瓦,占在建總容量的35.2%。到2010年,水電裝機將達到1700萬千瓦以上。
工程建設零污染
2008年7月8日,國家環境友好工程獎頒獎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黃河公伯峽水電站工程受到表彰,成為此次十個受表彰工程中唯一的水電工程。黃河公伯峽水電站工程成為中電投集團在電力工程建設中狠抓節能減排、追求零污染的一個代表。
黃河公伯峽水電站工程是實現國家“西部大開發”、“西電東送”北部通道啟動項目。在工程建設初期,中電投集團就確立了“建精品工程,創魯班獎”和全面落實環境保護措施,創建環境友好工程的總體目標。經過建設各方的積極努力,項目區、施工區的環境保護措施得到了全面落實,彰顯出許多亮點:在國家環境監理試點工程第一批13個項目中,公伯峽水電站是其中的一個;在水土保持的邊坡綠化中,在青海省第一次成功使用生物菌客土噴播技術,把新技術新工藝引用到水電站環境保護工程建設上;在黃河流域第一個實現了花園式工地,為水電站建設者創造了一個溫馨的家園;在國內水電行業率先提出并大力推廣“以良好的文明施工保安全、保質量、保護環境”的理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被樹為全國水電系統安全文明施工的樣板工程:在黃河第一次修建魚類增殖放流站,率先開展了流域河段珍稀魚種的保護工作;在年降雨量260毫米,蒸發量超過2100毫米的高原寒冷地區成功栽植喬灌木150萬株,植草32.31萬平方米,工程建設區域植被恢復度達到98%,林草覆蓋率高達35.01%遠高于環境影響復核報告10%的要求;發電廠房采用機組放熱風供暖,生活辦公區采用低溫輻射電熱膜采暖,既節能又環保;生活區污水處理全部用于綠化灌溉,實現了污水“零排放”的目標……
在其他的電力工程建設中,為了認真落實國家有關節能減排的各項措施,中電投集團把環保設施和主設備擺在同樣重要的位置,對火電項目進一步加強脫硫減排項目建設和管理。對各類型新建電廠不設旁路,不留后門,確保環保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
信息來源于:中國電力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