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可否請您談談量測、檢測(inspection&metrology)設備在中國內地市場的發展?
答:隨著工藝技術的不斷微縮(shrink),對于量測與檢測的仰賴性將持續提高,主要原因來自于工藝新材料的采用及復雜度大幅提升,例如微顯影技術(immersionlithography)、雙重曝光(doublepattern)等挑戰勢必須要更多量測
當半導體業者的風險系數相對提高時,良率問題就必須獲得盡快的妥善解決,尤其當產品向消費市場轉型,跌價速度極快時,例如DRAM競價速度非常驚人,生產廠商拼的就是生產良率的提升效率,我常比喻,量測、檢測的設備就是幫助客戶在晶圓上找到缺陷(defect),而這任務就像是從天空俯瞰長城,在其上尋找1枚金幣。
事實上,一線晶圓廠已能廣泛接受“Yieldenablessuccess”的概念,實際上他們也愿花許多工夫在提升良率的方面,著眼的是與設備商共同創造價值,將眼光放得更遠,追求資本支出的長期投資價值回饋(return),這樣才能與設備商建立長久穩固的合作互信關系,一方面設備商能賺錢、晶圓廠也能從中獲益,相互達到雙贏。
問:半導體設備業者目前包括應用材料(AppliedMaterials)、TEL皆已宣布跨入太陽能設備領域,中國內地又是太陽能最大生產國,KLA-TENCOR是否亦有類似的進軍規畫?
答:半導體確實許多市場熱錢都被太陽能產業吸過去,相對來說半導體業者也對2008年資本支出比較謹慎,全球半導體市場看來業界多認為個位數的增長已算穩定,大家便將眼光轉移到太陽能這個未來潛力市場。
KLA-TENCOR目前并未正式跨入太陽能市場,但近期KLA-Tencor購并1家比利時的公司ICOS,主要還是將核心技術聚焦于芯片組件的后段包裝和互連檢測方面,持續進行量測與檢測(inspection&metrology)事業的垂直整合,不過ICOS原本有產品可以進行太陽能晶圓的偵測,這將只是起步。
問:您對中國內地半導體市場長期展望看法如何?您過去曾任職于臺灣,兩岸市場有何不同?
答:臺灣在晶圓代工產業中領先是無庸置疑的,我認為未來這一點優勢還會延續,而中國內地市場有其特殊需求。
首先,中國內地市場很龐大,IC主要需求來自于消費性IC,中國內地的消費性電子市場增長率也超越世界所有的國家,但相對來說,中國內地IC自制率的比重卻仍相當小,消費IC與自制率之間的差距(gap)還在拉大,這也是為何我認為中國內地半導體業仍深具增長潛力的主因之一。其次是,政府大力支持,政策大傘庇蔭之下,中國內地業者例如中芯國際創發新的代管營運模式,這是過去臺灣半導體發展軌跡中前所未見的。
當然中國內地半導體也面臨其它區域沒有的特殊挑戰,中國內地IC設計業者還在起步階段,整個產業鏈完整與密合度仍在持續增強中。同時對于設備業者來說,地理區域的幅員遼闊,每個客戶廠區之間散布極廣,必須拉長物流、關務及各項
問:您過去領軍中國內地團隊,設立組織調整5年計劃,目前進展如何?未來目標何在?
答:過去3年主要都在打底、建基礎(foundation),這3年主要都是在重整(recovering)、建設(building)、強化體質(strengthening),包括打造團隊作戰能力、建立制度、流程管理,將一級主管階層本地化、培養訓練組織人才、建立公司文化等,讓KLA-TENCOR逐漸能夠自給自足(self-sufficiency)能自己擁有技術能力,不需倚仗外援,而未來2年必須在既有基礎上更加穩固,機會來了才能積極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