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一季度,我國出口歐盟的機電產品總額達129.7億美元,而歐盟明后年即將啟動的兩項環(huán)保指令涉及十類機電產品。
近日,有報道說,今年8月13日,歐盟將啟動兩項關于電子垃圾的技術法規(guī),對我國家電行業(yè)出口產生重大影響。就此,記者采訪了歐盟駐華機構和中國家電協會等,證實這些報道并不準確。事實上,按照歐盟的要求,今年8月13日,歐盟各國應完成兩項指令的立法程序。2005年8月13日,歐盟將啟動《報廢電子電氣設備指令》(WEEE),以后進入歐盟市場的有關產品將被征收數額不等的回收費用,歷史上產生的費用按市場份額負擔。2006年7月1日,《關于在電子電氣設備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質指令》(ROHS)將正式實施,此后投放于市場的新電子和電氣設備不包含鉛、汞、鎘等六種有害物質。
據悉,2004年一季度,我國出口歐盟的機電產品總額達129.7億美元。而在加工貿易上,2003年所涉機電產品對歐盟出口中,僅進料加工貿易一項,出口金額就達238.11億美元,占當年所涉產品對歐盟出口的四分之三。
十類產品將被征費
《報廢電子電氣設備指令》規(guī)定,電子電氣產品中交流電不超過1000V,直流電不超過1500V的設備必須報廢。這10類產品分別是:大型家用器具,如冰箱等;小型家用器具,如熨斗等;信息技術和遠程通訊設備,如電腦等;用戶設備,如電視機等;照明設備,如熒光燈等;電氣和電子工具,如電鋸等;玩具、休閑和運動設備;醫(yī)用設備;監(jiān)視和控制裝置;自動售貨機。這些產品報廢回收的處理費用將由生產者承擔。而《關于在電子電氣設備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質指令》中所指的產品適用于第一條指令所管轄的十類產品中去除第8類和第9類以外的設備。
據了解,我國目前生產的這些機電產品中絕大部分都含有這些有害物質。由于兩項指令都強調生產商的環(huán)保責任,有業(yè)內人士認為,對于主要依靠OEM貼牌加工獲得利潤的中國機電產業(yè)來說,回收費用很可能轉嫁到國內制造商身上。
成本和技術雙重門檻
家電協會的劉福中副會長估計說,《報廢電子電氣設備指令》(WEEE)啟動后,因回收費用一項,家電企業(yè)的利潤將下降5%―8%。但也有人認為,廢棄產品由第三方回收,由于產品差別大,成本的增幅難以準確預計。
如果說WEEE指令產生了一個“成本門檻”,2006年禁用物資指令則產生了一個難度更大的“科技門檻”。尋找解決方案的過程包括檢查零配件存在的禁用物質、研發(fā)替代物質、投入試用和生產應用等眾多要求嚴格、繁復的階段,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難度較大。劉福中說:“世界500強企業(yè)韓國LG的企業(yè)投入開發(fā)資金為銷售額的8%,多達數億美元,而我國一般企業(yè)能達到3%就不錯了。研發(fā)上的落后可能使我們屆時付出高額費用去購買別人的專利和技術,在國際競爭中就會產生比較劣勢。”
機電商會的人士介紹,兩項指令對于國內機電業(yè)的影響也已顯現,一些上游的零配件供應商開始要求生產商試用新產品,以保持自己在行業(yè)內的地位。機電生產商則相對“從容”。“客戶要求了,他們的行動才會快起來。”這位人士說。
企業(yè)要早拿方案
根據歐盟的規(guī)定,指令啟動前有18個月的過渡期,這也是中國相關企業(yè)尋找對策的寶貴時間。“雖然不少部門和中介組織都在關注、介入此事,但是真正深入的實質性進展不多。”一位業(yè)內人士如是說。
“如果我們可以早一點拿出自己的替代解決方案,就可以在歐盟市場上獲得一些機會,改變競爭中的角色,因為這些指令對市場上的其他廠家,特別是與我們差不多的競爭者也發(fā)生作用。”機電商會的人士表示。格蘭仕的申銀鳳則希望政府在信息分析和對策指導上多給予企業(yè)以支持。“這樣可以使企業(yè)早些預測到國際市場的變化,從而早做準備。”
據悉,除了在浙江、青島正在進行試點外,我國尚未建立規(guī)范的廢舊家用電器回收利用體系。目前的回收存在著目標單一、成本高昂等不利因素,甚至存在二次污染的隱患,急需建立回收利用技術相關法規(guī)。據中國家電研究院張友良教授介紹,目前信息產業(yè)部組織制訂的《電子信息產品污染防治管理辦法》已在部門會簽的階段。國家發(fā)改委牽頭的《廢舊家用電器和電子產品回收利用條例》和國家環(huán)保總局的《廢棄電氣及電子產品污染防治技術政策》也都在起草中。這些法規(guī)意在通過政策引導和法律強制的手段,構建我國市場準入規(guī)則,尋求合理貿易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