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以來,大慶油田腹地長垣油田采油一廠的員工緊盯原油1000萬噸的年產量目標,定方案,上措施,一刻也不放松。而大慶外圍頭臺油田的員工同樣在為30多萬噸的年計劃而奔忙。
千萬噸與幾十萬噸,一大一小。但是,它們對于大慶油田原油年產量穩產4000萬噸的重任來說,都很重要。長垣大油田有大油田的擔當,頭臺小油田有小油田的作為。穩定中心大油田,進攻外圍小油田,大慶石油人共同構建起4000萬噸穩產的新希望。
不到大慶油田,就感受不到實現年原油年產量穩產4000萬噸到底有多難。從世界范圍來看,許多油田青春期往往只有短短30年,然后迅速衰竭。而要讓已開發50年的大慶油田在4000萬噸的“重量級”上再穩產一段時間,所有了解大慶油田的人都會慨嘆:“這是世界級的難題!”
從大慶油田的具體實際來看,占大慶油田總產量83%的長垣油田是典型的高含水、高采出程度老油田,目前綜合含水高達90%以上,井井高含水,層層高含水,其主力油田采收率已達到50%,是當今世界同類油田的最高水平,挖潛異常困難。現在主要運用水驅挖潛和三次采油技術進行開發。而長垣外圍的龍虎泡、敖南等小油田大多是低豐度、低滲透、低產量的油藏,有的油井日產量只有0.3噸,開發難度同樣極大。
非常任務需要非常手段。要完成這一既定目標,中央領導高屋建瓴地指出,高科技是大慶油田的新希望,要用高科技打好新時期的新會戰。
那么,穩產的著力點在哪里?毫無疑問,長垣這樣的大油田是中流砥柱,必須靠科技的力量,進一步提高老油田的采收率。
科技創新無止境,老油田挖潛不停步,大慶油田多年的實踐證明了這一點。上世紀80年代,面對含水已近80%的狀況,有悲觀主義者就說大慶油田已是夕陽在即。而大慶油田就在這時開始聚驅技術研究,當時正值國外三次采油技術探索受挫,紛紛下馬。因此,有國外專家不以為然地說:“要突破我們未突破的技術,那是不可能的。”
大慶油田科研人員卻毫不動搖,多年奮戰,終于攻破“堡壘”:特高含水期注聚合物,在水驅的基礎上提高采收率10個百分點,打破國外專家認為聚驅只能比水驅提高采收率2至5個百分點,油田特高含水期不能注聚合物的斷言。如今,大慶油田三次采油配套技術全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其中,復合驅油技術獲得美國、俄羅斯、英國等6個國家專利授權。今天的大慶油田,聚合物驅油年產量達到1000萬噸。
50%的采收率——面對這一世界奇跡,似乎是已經沒有任何挖潛的空間了。可是,自信的大慶人卻喊出“資源有限,科技無限”的口號,開始向技術含量更高、驅油能力更強的三元復合驅技術進發,試圖攀登更高的山峰。
歷經20多年求索,大慶人的夢想再次成真,三元復合驅技術終獲成功,比水驅多提高采收率20個百分點,讓世界驚嘆。目前,三元復合驅技術已進入工業化試驗階段,即將成為“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大慶油田三次采油的主導技術。
除此之外,在“兩高”油田進一步提高采收率方面,大慶油田正在研究的泡沫復合驅油、微生物驅油、二氧化碳驅油等處于世界前沿的采油技術,均取得不同程度的進展。其中泡沫復合驅油采油三廠試驗區已將綜合采收率提高至60%以上,令國外專家瞠目結舌,被譽為“世界最前沿的驅油技術”。
原油穩產4000萬噸,縱然需要大油田發揮支柱作用,但是也離不開頭臺、榆樹林等小油田的貢獻。它們年產不足百萬噸,可也是實現4000萬噸穩產的有力保障。
長垣外圍小油田,不但儲層孔隙度小,特別致密,滲透率都在1個毫達西以下,而且儲層分布零散。有專家說,長慶油田的“三低”油藏開發屬世界級課題。有人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如果說長慶油田的“三低”油藏是一個個“土豆”,那么大慶外圍則是撒了一地的“芝麻”。在大慶開采低滲透油藏,就好比在千米地層下撿“芝麻”。有人說,主力長垣油田的油井產量是以噸計量的,而外圍小油田的產量是以斤計量的。
可是,大慶油田技術人員發揚攻堅啃硬的精神,持續攻關,采用壓裂等儲層改造技術、水平井技術、稠油熱采技術等開發外圍“三低”小油田,取得明顯效果。特別是運用水平井技術開發薄油層,平均單井日產達到8噸以上,是直井的3到6倍。而在海拉爾油田壓裂技術的進步,使增儲上產形勢喜人,近兩年探明儲量超過兩億噸,形成了每年近百萬噸的產能。
正是由于技術的不斷突破,外圍“三低”油田開發不斷取得進展,使管轄著幾十個小油田的采油九廠產量在幾十萬噸徘徊多年后,欲重上百萬噸。
“兩論”起家的大慶人最講哲學。大油田與小油田不是簡單的相加,注重大油田的開發,不斷深化對小油田的認識,符合大慶一貫的找油思路。這種抓大不放小的戰略思想,見證著大慶油田實現原油持續穩產4000萬噸的信心與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