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國國民經濟運行質量較好,“兩高一資”產品生產增速回落,高新技術制造業增速進一步加快,總體保持了平穩較快運行的態勢?;ば袠I生產在增幅回落的形勢下,成為實現利潤最多的5大行業之一。這是記者7月17日從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的。
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李曉超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上半年,國民經濟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特別是偏快的經濟增速開始出現減緩,GDP為130619億元,同比增長10.4%,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8個百分點。全國工業產值繼續較快增長,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和電力等6大高耗能行業生產同比增長14.5%,比上年同期回落5.6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5月,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 25624.9億元,同比增長30.2%,增幅同比提高9.7個百分點。其中,化學工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3775.9億元,同比增長30.4%。但自 3月份以來,石油和化工行業工業總產值的增幅呈逐月下降趨勢,表明宏觀政策調控效果逐步顯現。隨著生產增速進一步減緩,下半年全行業產值增幅亦將逐步放緩,預計全年增幅在25%左右。
經濟運行質量好的另一個重要表現,是企業利潤增長較快。據李曉超介紹,1~5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0944億元,同比增長20.9%,比上年同期回落21.2個百分點。在39個工業行業中,實現利潤最多的5個行業分別是: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化工、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如剔除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和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其他行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38.4%,同比加快7.6個百分點。
李曉超指出,當前經濟運行中的一個突出問題是,價格過快上漲的壓力仍然較大。今年以來,國際石油價格已經增長了30%以上,其中6月份環比上漲了7.2%,下半年價格上漲的翹尾因素仍然較高。李曉超表示,成品油和電價的上調以及災后重建等,都可能成為價格上漲的新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