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6月底到7月,廣州市的電力已經連續多次掛紅色預警信號了,第三季度增加負荷85萬千瓦,缺口依然明顯,全市不得不一再實施錯峰用電方案。專家認為―――
今年年初,廣州曾經向市民鄭重承諾用電不拉閘,但嚴峻的供電形勢卻始終不能令人安心,隨著往年出現年度最高峰值的8月臨近,這種擔心將變得越來越具體。
錯峰:就能平安度夏?
進入7月,廣州創下今年日用電最高紀錄―――全市最高用電負荷攀升至511萬千瓦。廣東省電網決定今年第三季度給廣州增加85萬千瓦用電指標,但第三季度廣州市用電負荷缺口可能在50萬千瓦左右,如遇機械故障缺口更大。
有關人士介紹,在這種情況下,“錯峰用電”成為廣州平安度夏的最基本保障。工業企業盡量在晚上等低峰時間組織生產,為民用電“讓路”,在廣州市履行“確保居民生活用電”承諾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從4月23日起開始,廣州就實施新的錯峰用電方案,全市4000余家企業用電輪休從每周1天增加到2天,違規企業將被貼上用電封條,進行強制限電,違規3次者將被中止供電。
即便是這樣,還是險象環生:7月1日廣州舉辦申亞晚會,當日廣東全省電力保廣州用電以支持廣州申亞,但距離申亞晚會現場最近的赤崗變電站卻冒起了黑煙―――一臺大型變壓器已經不堪負重!一旦事故發生大半個海珠區可能就是一片漆黑。緊急情況下,供電部門不得已拉了8條線路,包括1000多戶居民在內的工廠、服務業受到波及。不少根本不在錯峰之列的企業受到波及,損失當然是難以避免。就是錯峰用電實行起來也并不容易。也有企業不認真執行錯峰,導致出現供電部門多次“強制錯峰”。
電網:可以預見的新“瓶頸”
然而,廣州2220條10千伏的供電線路中工業專線只有156條,絕大多數工業企業接在綜合線路上,拉閘限電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居民,導致供電企業可供調節的手段大打折扣。現在廣州電網承受著極大的壓力,“瓶頸”現象凸現。廣州供電公司副總經理趙樹華對記者說,目前最大的問題是電網建設困難太多,前期工作受阻,現在電力部門有錢花不出去。
數據顯示,近3年來廣州電網投資計劃完成率逐年下滑。2004年廣州計劃建設62項110千伏以上供電基建工程,但半年來只完成了17項,其中3項還是去年的計劃。審批手續難、選址征地難、線路走廊難,極大地影響到了電網建設。而市中心區220千伏變電站均接近滿負荷,至今沒能找到新站址;有些選定站址但征地要價太高;有些已經征地但各方面不配合難以進場施工;電力線路經過的村鎮基本要求線路改方案。
供電部門憂心忡忡,廣州市電力負荷每年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長,而且廣州引進的眾多大型工業項目這幾年將陸續投產,電力需求不可避免的大幅度增長。如果現在不盡快彌補電網建設欠賬,今后不堪重負的電網將成為廣州電力供應最大瓶頸。
節電:永遠的主題
早些時候,廣東省廣電集團有限公司廣州供電分公司“擅自”關閉其“光亮工程”,其實供電部門對光亮工程的舉動只是一種表態,希望全社會意識到節電的迫切和重要才是目的和主題。面對嚴峻的供電形勢,各界人士能夠直接想到的應對辦法就是號召全市“節約用電”,以減少負荷壓力。
“節約用電”是一個永恒的主題,不僅僅局限在電力供應緊張的特定時刻。以工業企業為例,與國內很多工業企業一樣,廣州一些企業長期采用粗放型經營模式,能源利用率低,有的企業能源消耗是國外先進企業數倍,通過技改節能降耗空間很大。但愿這些企業在如此緊張的供電壓力下能夠走上節能型發展道路,這不僅僅是電力供應矛盾的要求,更是企業節約成本、增強競爭力的要求,更是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
目前,廣州市包括工業、家庭、寫字樓等各種類型的空調制冷設備總負荷占廣州市總負荷的1/3,其它所有的動力、照明等所有負荷加起來就占2/3。一旦天氣炎熱空調陸續開啟,廣州市總負荷就直線上升直沖峰值,這讓供電部門倍感頭疼。
廣州市能源辦的負責人稱,天氣炎熱,號召大家不開空調有些不盡人情,但如果廣州真有1/5的家庭不開空調,就可降低27萬千瓦負荷,相當于為廣州市增加一座中型電廠;如果廣州家庭能夠節約用電,將空調溫度稍微調高一些,這個數字也很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