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傳感器網絡(WSNs)市場蓬勃發展,Harbor Research預測,無線傳感設備的出貨量在2010年將達到2億個,ABI Research更是大膽預測該數字將達到3億個。
如果這些預言成真,將需要廣泛的組網技術來將上百個節點組織成一個網絡(目前實際應用的無線網絡的節點數一般不超過10個)。
這些節點相互之間需要在任何時候都能進行通信,而且要盡量避免來自其它RF源的干擾。進一步說,這些節點必須具有可靠性,超低功率(因為節點通常由電池供電且一般不易接近),成本低廉,易于安裝和維護。
為了滿足這些要求,工程師們開發了一系列無線傳感器網絡方案。ZigBee可能是最著名的一個。然而,除了ZigBee之外,還有一些經過驗證的專利協議。
例如,ANT的Practical Wireless Network協議非常適用于星型網絡和對等網絡,這兩種網絡拓撲是當前無線傳感器網絡最常用的拓撲結構。更重要的是,ANT經過證實是一種可以用于上百萬個節點的技術,該技術已經被一些主要的消費電子生產商采用。下面,讓我們詳細比較一下這兩種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
仿照藍牙在個域網(PANs)短距離無線標準上取得的成功,ZigBee聯盟已經為無線傳感器網絡引入了事實上的標準。以“無線控制簡化工作”為口號的ZigBee標準贏得了眾多半導體大廠的支持,該標準基于IEEE 802.15.4標準的物理層(PHY)和媒體接入控制層(MAC)協議,支持聯盟制定的網絡層(NWK)和應用層(APL)協議。
像很多基于標準的協議一樣,ZigBee聯盟為了使參與的各方都滿意同時保證可互操作性不得不增加了一些額外特征,這樣就使得協議棧增大,效率降低,最終導致能量消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