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投入動輒以百萬、千萬元計,這樣的巨資投入是否能產生相應的效益卻常常令人置疑,以往“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狀態已經掩蓋不住一些項目實施效果不佳引發的爭議,甚至訴諸公堂。信息化要有效益,信息化要用效益來衡量,這是國內企業信息化規劃和建設中必須冷靜對待的問題。
近日,記者從中國企業信息化指標體系論壇上獲悉:我國推出了第一個面向效益的信息話指標體系――中國企業信息化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第一次將“建設有效益的信息化”的要求以評價指標的形式落到實處;第一次提出從效能角度,從適宜度、靈敏度等多方面,全面評估企業信息化水平并提供解決方案的咨詢。
中國企業信息化指標體系包括基本指標和效能指標兩部分。
基本指標包括信息化重視度、每百人計算機擁有量、網絡性能水平、計算機聯網率、辦公自動化應用程度、決策信息化水平、網絡營銷應用率、管理信息化的應用水平、信息化安全措施應用率、庫存資金占用率、企業財務決算速度等21項。基本指標適用于對企業信息化狀況的客觀描述,主要用于社會統計調查和政府普測、監測。企業自測時,可有助于了解自身信息化基本狀況,進行初步的橫向行為對比分析。
效能指標是測量、評價信息化所達到的實際效果的評價系統。敦促企業講求實效、避免浪費。效能指標又分為適宜度、靈敏度兩部分。適宜度指標分為戰略適宜度、應用適宜度、投資適宜度、資源匹配適宜度、組織和文化適宜度5類。靈敏度指標分為信息靈敏度、管理運行靈敏度、對外反應靈敏度、創新靈敏度4類。
在企業信息化評價中,國家信息化測評中心還通過選取有代表性的標桿企業,從中獲得反映不同行業、規模和發展階段特點的企業信息化基準值,用來補充校正指標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