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國際化、世界級的企業是目前沈陽機床集團的夢想。他們看準了全球制造規模性東移趨勢日益明顯,未來中國將成為繼日本之后的最佳機床制造基地。在此契機下,沈陽機床集團緊盯國際市場先進水平,實施了三大戰略轉變,搶占技術制高點,形成了三層次的創新體系,利用自主研發、聯合研發、海外直接并購三條途徑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目前,沈陽機床集團擁有中國沈陽、昆明以及德國阿瑟斯雷本三個生產基地。機床產銷量、市場占有率均居國內同行業之首,數控機床開始批量出口到美國、巴西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7年,沈陽機床集團總體排名世界第八,銷售機床8.6萬臺,銷售總收入首次突破百億元。種種跡象表明,沈陽機床集團在國際市場叫響“中國制造”的勢頭已經顯現。
中國將成世界最佳機床制造基地
伴隨著世界經濟結構性調整和全球制造規模性東移趨勢日益明顯,沈陽機床集團董事長關錫友認為,中國未來將成為繼日本之后,世界最佳的機床制造基地。也正是基于這種認識,沈陽機床注重創新與研發,不滿足“國內最大機床制造企業的位置”,將目光盯準國際市場先進水平。
關錫友告訴中國工業報記者:“從機床行業產業轉移看,十年前世界最佳機床制造基地在德國,現在在日本,未來世界機床行業向中國轉移的趨勢很明顯。有專家預言,五年后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提供機床的重要基地,關鍵看中國是否做好準備。從地域和勞動力素質方面看,中國是最佳的機床制造基地。”
事實證明,這種趨勢日益明顯。中國近年來由于經濟的飛速增漲,對機床產品的需求劇增,同時國家相關部門對機床行業十分重視,推出了一系列鼓勵措施,為機床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優良的政策環境。在2007年9月17日的德國漢諾威國際展覽中心,中國86家機床企業的集體亮相,在數量上第一次超過了日本的79家,這可以看做是中國機床企業開始在國際爭奪機床市場的一個重要標志。
此時誰能擁有機床行業最先進的技術,誰就可能成為這一輪產業轉移的最大贏家。
目前,沈陽機床集團承擔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的子課題之一———并聯主軸頭的研制項目。在該項目中,并聯動力頭的結構將取得自主知識產權;主軸頭動力學模型引入數控系統中,提高主軸頭的抗振性和運動控制精度,屬國內首創;項目還將解決并聯動力頭的實用化和產業化過程中的一些問題。現在該項目已完成方案設計,預計8月份完成工程設計。作為機床整機中技術附加值最高的部件,2009年初,這款具有沈陽機床自主知識產權、代表國際最先進水平的主軸頭可應用于機床新產品上。這將打破目前國內市場飛機結構件加工五軸聯動設備被國外壟斷和技術封鎖的局面。
五軸聯動數控機床制造技術代表了機床制造業最高境界。五軸聯動加工技術、臥式加工技術、多主軸加工技術等在飛機結構件生產中被大量采用,我國航空結構件加工裝備以國外進口為主,五軸加工設備等高技術關鍵裝備100%為進口設備。這類設備采購時須向設備生產國申請許可證,設備的獲取性受國際政治因素影響很大。
并聯主軸頭項目所研制的五軸聯動加工設備緊跟國際上飛機結構件加工設備的先進技術和發展趨勢,克服了傳統飛機結構件加工設備的缺陷,具有剛度質量比大、響應速度快、環境適應能力強、技術附加值高、零部件簡單等優勢,符合航空制造業高速化、柔性化和集成化的發展趨勢。
多層次創新體系支撐科技動力
科技創新并不容易,機床行業最先進的技術長期被歐、美、日等國把持,隨著世界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日益健全,新一輪技術封鎖正在展開。
關錫友笑談:“過去,我們在世界機床行業名不見經傳的時候,我們可以毫無阻攔地到機床業巨頭企業參觀學習,現在這些企業已經不接待我們的訪問了。”
這使沈陽機床集團越發意識到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性。近年來,該集團逐步形成、完善了三個目標層次的創新體系。
第一個層次是面向企業內部,重點是優化工藝過程,精化制造技術。第二個層次是面向市場和客戶,重點是提供整體解決方案,最大限度滿足用戶要求。第三個層次是面向未來,重點開展機床基礎關鍵及共性技術的研究,開發系列重點數控機床等。其中,前兩個層次以集團所屬企業為依托,其目標是支撐企業發展;第三個層次由集團公司技術研究院負責,其目標是保證企業持續的技術競爭力。
在此基礎上,沈陽機床集團初步形成了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基本思路和做法,即自主研發、聯合研發、海外直接并購三條途徑并舉;高檔數控機床、關鍵功能部件、共性基礎技術三個方向聯動;實現開發新一代世界水平的數控機床和功能部件,培養一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研發創新人才隊伍,形成以企業為主體、開放式、國際化研發體系的“三位一體”目標。
在國外,沈陽機床集團一方面在世界制造業強國建立研發分部,重點開展數控機床前沿技術研究,研發高新產品,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技術研發人才;另一方面通過全資并購150年歷史的德國希斯公司,直接掌握與世界主流水平同步的重大型數控機床的設計和制造核心技術。
在國內,與同濟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分別在上海及北京共同創造了開放式的技術研發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吸引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聯合研發。上海研發平臺重點開展數字化設計,汽車典型零部件工藝的研究與優化等基礎、共性關鍵技術研究;北京研發平臺重點開展航空航天典型零件用戶工藝的研究與優化等基礎、共性關鍵技術研究。
目前,沈陽機床集團的開放式自主創新模式已初見成效,產品檔次不斷提高,由普通機床到數控機床,再到智能化、復合化的數控加工中心,產值數控化率保持在57%。“十五”期間累計為國內各相關行業提供數控機床3萬臺,本土數控機床每五臺就有一臺“沈陽機床制造”。2007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01億元。中高檔數控機床成批量服務于裝備制造業的核心制造領域,打破了長期以來進口數控機床對中國部分核心制造領域的壟斷,扼制了進口數控機床增速過高的趨勢,向“中國裝備,裝備中國”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奔向“世界級”集團
奔向世界,技術的領先僅僅提供了一種可能。作為一家老國企,沈陽機床集團受困于傳統保守的發展戰略,在全球一體化的經濟形勢下,開始思考今后的發展戰略。于是從2004年起,沈陽機床集團果斷提出并實施了三大戰略轉變,即由內涵式增長向內涵與外延并重的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由本土經營向跨國跨地區經營轉變;由單純的產品經營向產品經營、品牌經營、資本經營“三位一體”的經營格局轉變。
而后,沈陽機床集團連續采取了三個并購重組行動。
2004年年底,沈陽機床集團全資收購了制造重大型機床產品而享譽世界的德國希斯公司,直接獲得了與世界主流水平同步的重大型數控銑鏜床、重大型車銑復合加工中心、重大型數控立式車床等設計和制造核心技術。該企業商標品牌和研發制造能力的所有權整體納入沈陽機床集團體系之中。2005年,希斯公司獲得產品訂單3.3億元,實現銷售收入2億元,當年實現扭虧為盈。2007年,希斯公司經濟規模同比增長32%。此次并購不僅使沈陽機床直接有了多項核心技術,而且擁有了進入歐洲市場的突破口,由本土經營向跨國經營的戰略轉變得以實現。
同一年,沈陽機床集團還完成了對云南機床的重組,使其跨地區經營的夢想成為現實,同時擁有了云南機床的“金牌出口基地”。重組前,云南機床經營業績持續下滑,到2004年上半年已經陷入停產狀態。重組后,通過采取移植文化、調整機制、啟動經營等一系列措施,使企業經營迅速恢復。2005年主要經營指標均比歷史正常年份增長一倍,實現銷售收入2.8億元,同比增長400%;海外市場營業額1019萬美元,同比增長163%。2006年實現銷售收入5億元,海外市場營業額2000萬美元。2007年云南機床經濟規模同比增長40.6%。
2005年9月,沈陽機床集團與西安交通大學簽署協議,正式收購其持有的昆明機床29%股權,成為昆明機床的第一大股東,也實現了單一產品經營向產品經營與資本經營并重的戰略轉變。昆明機床是我國機床行業惟一一家發行A股和H股的上市公司,具有國內一流大型精密機床的研發能力和制造技術。2007年昆明機床經濟規模同比增長41.3%。
沈陽機床集團通過實施海內外并購重組,形成了國內外產業集群,優化了市場結構;形成了進入歐洲市場的通道和出口基地,提升了沈陽機床的市場競爭力和知名度;提升了沈陽機床重大型機床設備的自主裝備能力,拓展了沈陽機床的產品鏈、服務領域和服務能力;建立了人才培訓、提升的平臺。
近來,在國際和地區的重要專業展會上,沈陽機床集團頻頻亮相,與世界機床企業巨頭同臺,表現出成為“世界級”一流企業的勢頭。今年4月的韓國國際機床展,沈陽機床集團的展位毗鄰世界機床行業排名第一的日本馬扎克公司,爭奪被韓、日等國機床企業壟斷的韓國市場;5月的莫斯科國際工業展覽會,沈陽機床集團9臺高端數控產品在現場賣出8臺;6月的大馬士革工業展覽會,沈陽機床集團又把90多萬美元的訂貨單收入囊中。
目前,宏觀經濟增長迅速,原材料價格持續高企,給利潤率本已較低的機床企業帶來很大威脅。關錫友卻認為,這正是企業調整產品結構,提高效率的時候。他坦言:“2007年原材料上漲對我們成本的影響是3.8億元,市場在逼著我們進行產品結構調整,生產更高檔的產品。并且,我們還采取了兩個措施:今年3月,產品進行調價,平均上漲10%,這不能完全彌補當年上漲的成本,大約能夠彌補1.8億元左右,還有2億元要靠我們自己消化。我們通過加快資金周轉速度、提高效率、減少中間環節和采用新型管理模式減少了資金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