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55年來,我國鋼鐵工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國鋼鐵工業發展經歷了三次大的轉折,目前正面臨第四次轉折。
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負責人介紹,1949年中國的鋼鐵產量只有15.8萬噸,居世界第26位,不到當時世界鋼鐵年總產量的0.1%。如今,我國已經躍居為世界第一產鋼大國,2003年產量為2.2億噸,成為全球第一個產鋼量突破2億噸的國家,并連續八年保持鋼產量世界第一。2004年,我國鋼年產量預計將實現2.6億噸。
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負責人介紹,建國以來,我國鋼鐵工業發展經歷的三次大轉折是:
第一次轉折,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搞承包制調動企業和職工個人積極性,使一大批鋼鐵企業加快了發展步伐,與此同時,國家不失時機的建立了我國第一個現代化的大型鋼鐵企業――上海寶鋼,給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引進了先進技術和先進管理;樹起了鋼鐵工業現代化的樣板。
第二次轉折,黨的十四大以后,確立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3年1月,在生產資料市場中率先放開鋼材價格,實行市場定價,鋼鐵企業開始引入市場經營機制,這推動了中國鋼鐵工業的市場化發展。
第三次轉折,在黨的十五大以后,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企業也加大了“三改一加強”工作力度,學邯鋼降成本;學寶鋼現代化管理和武鋼主輔分離、減人增效;學鞍鋼老企業高起點、少投入、快產出、高效益的技術改造,絕大多數的老鋼鐵企業煥發了青春,增強了發展后勁。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鋼鐵工業飛速發展,鋼產量以每年600至700萬噸的速度大幅度增長。從1996年首次超過1億噸大關,躍居世界第一位以后,我國鋼產量一直保持鋼產量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鋼鐵企業數量多、規模小、效益差的狀況有所改變,行業生產集中度逐步提高。一批重點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陸續興建,構成我國龐大鋼鐵生產體系的主體。50年代初,全國只有鞍鋼一個大型鋼鐵聯合企業,經過半個世紀的新建、擴建和改造,已建成寶鋼、鞍鋼、首鋼、武鋼、包鋼、馬鋼等眾多重點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
――上海寶鋼集團公司已步入世界500強企業之列。根據美國《財富》雜志公布的2003年度世界500強排名,寶鋼集團以145.48億美元的銷售額位列第372位。目前,寶鋼集團已發展成年產鋼2000萬噸規模的“一業為主、適度多元化”的我國規模最大的特大型鋼鐵企業。
――于1955年破土動工的武鋼,是新中國成立后由國家投資建設的第一個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改革開放以來,武鋼成功地走出了一條質量效益型與科技創新型相結合的道路。到2003年底,武鋼累計生產鐵1.5億噸、鋼1.41億噸、鋼材1.1億噸。
――鞍山鋼鐵集團公司是中國特大型國有企業,目前生鐵、鋼、鋼材的綜合能力均在1000萬噸以上。1949年至2003年,鞍鋼累計實現利稅近900億元,上繳稅金750億元,相當于國家同期對鞍鋼投資的13.5倍。
――擁有85年歷史的北京首鋼集團,走過的歷程是中國社會巨大變化的生動寫照。新中國成立后,首鋼獲得了新生,1958年建起了我國第一座小轉爐,結束了有鐵無鋼的歷史。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首鋼成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試點單位,生產力得到迅猛發展。
目前,我國鋼鐵工業正按照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努力推動鋼鐵工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向鋼鐵強國邁進。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介紹,我國鋼鐵工業正面臨第四次轉折,這次大轉折如今才剛剛開始。就是進入新世紀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的提出,給我國鋼鐵工業的發展既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也使我們面臨嚴峻的挑戰,這就是中國鋼鐵工業今后能否順利發展除取決于整個國家經濟發展狀況外,關鍵是自身能否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